文/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张光铂
久坐的办公族、以车代步的有车族、伏案学习的学生族.....不良生活方式让腰椎间盘突出等骨科病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多。面对如此庞大的发病人群,骨科治疗中存在“三多”现象,过多影像检查、过多手术治疗、过多使用材料。
首先是过多的影像检查。目前骨科医生在门诊中诊治腰腿痛患者存在三种情况:年轻医生只看片子,不看患者;中年医生先看片子,后看患者;老医生先看患者,后看片子。很多医生不是看患者,而是看片子,这就成了给片子看病,而不是给患者看病了。
目前,片子的类型也发生变化了,以前多是X线片,现在动辄都是核磁共振检查图片。
其次是过多的手术治疗。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北京某院门诊影像学报告有明确椎间盘突出者,医生的治疗方案近80%是手术治疗。但临床实践证明,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可以通过非手术治愈的。北京某医院医生中患有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不下15人,但接受手术治疗的屈指可数,目前他们无一例外地仍然工作在第一线。外科医生深知没有100%成功的手术,凡手术均存在风险。
最后是过多地使用材料。近年来由于内固定或内置物的发展,丰富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方法。但是否每一例手术治疗都需要内置物呢?答案是否定的。一位骨科医生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从其核磁图片上看,是较单纯的下腰多节段的轻度椎间盘膨出,却采用了广泛椎板切除减压、多节段支撑物置入及长节段内固定。结果,患者不适的症状反而增多了。
骨科医生应该使用“三个原则”来防止“三多”现象。
第一个原则,没有症状一般不需治疗。很多中老年人的下腰椎在CT或核磁共振检查中,有椎间盘病理改变,属于常见现象。影像学发生改变的,不一定有临床症状或体征,只有影像学改变而没有症状和体征的腰椎间盘突出是不需要治疗的。有影像学改变,又有下腰痛,也不一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因为下腰痛的原因很多。如不认真辩证分析,则容易忽视主要致痛的原因,从而错过治疗。
第二个原则,对症选择治疗方式。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应该相互融合,准确地应用其最佳适应证。正确治疗方式是要以椎间盘突出的病理改变为基础,明确是椎间盘单纯退变还是椎间盘膨出?如果是突出,突出到什么程度?有无钙化?是否适合合并椎管其他病理改变?要根据不同病理改变选择不同方法,而不是一窝蜂地选择保守疗法,或者微创方法,也不能用一种方法治疗所有类型病症。
第三个原则,彻底治愈的手术不可取。临床中常会听到患者哀求医生“您帮我彻底地治愈”所谓“彻底的”或者“预防性”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大多是不适宜的。
合理有效的治疗要以准确的诊断为前提,即治疗前除了明确椎间盘病变的部位节段及病理改变外,更重要的是了解致痛的真正部位,这样才能使某些较复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得到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