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舆论环境与宣传工作浅议

2012-01-28 22:11张宇
职教通讯 2012年19期
关键词:舆论观念职业

张宇

职业教育的舆论环境与宣传工作浅议

张宇

对职业教育的舆论环境极其宣传工作进行深刻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调整思路,指出职业教育的舆论环境要得到改善,其宣传工作大有作为。

职业教育;观念;舆论;宣传

当前常被人提起的“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很难说就是由我国的文化传统造成的,它其实反映的是一种不利于职业教育的社会舆论。处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职业教育的发展肯定会遇到更多的阻力。而要使舆论环境得到改善,除了做好实际工作之外,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

一、职业教育横遭鄙薄:并非传统之过

多少年来,“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一向被视作影响实际工作的重要障碍。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相关表述①,直至当前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还是把它列为“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足见此种观念之顽固非常了。

可是,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不是其它类型的教育,如普通高等教育或者高中教育经常性地遭到鄙薄呢?职教人往往联想起我国传统的文化,所谓“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君子不器”(《论语·为政》),还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不过,笔者对此总有些疑心:一则缘于古代典籍反映的大抵是文人士大夫的思想意识,民间百姓是不是同样的想法却很难说;②再者,即便过去某个时期各个阶层的人们全都认同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汪洙《神童诗》),这种传统就注定要一以贯之地延续下来么?

记得有教育界的前辈回忆道:“文革前有一个时期,许多地方的初中学生抢着要去上职业性的中专而不愿上高中……因为上高中之后要考大学,只有很少的希望。考不上大学,又一无所长,找工作都难。而上中专,政府保证三年后毕业生由国家分配为技术员,由农村户口变成城镇户口,吃‘商品粮’……”[2]我们要问的是,那时,将职业教育视作“低人一等”的文化传统究竟有没有改变呢?如果说未曾改变,那么“传统”云云便不足以成为影响人们观念的关键性因素;而如果说旧的文化传统可以改变,实践中可能形成新的传统,那又何不将立论的视角紧盯当下,何必动辄追溯到千百年前的古人?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3],任何时代有关职业教育的观念——推崇也好,鄙薄也罢,其产生的显著根源皆应在于职业教育自身及其相关因素的发展情形。正如近来一项研究所揭示的那样,“当前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如何和是否奠定了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基础,今后的就业质量如何以及未来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有多大”,决定了职业教育能否吸引学生及其家长[4],这些方面若不能示人以希望,则对于职业教育的鄙薄与其称之为陈腐偏见,毋宁说恰恰反映了公众一种失意的情绪、一种消极的社会评价。对于亲身从事以及关心职业教育的人来说,一旦认清了这一点,由此所能激发的就不仅仅是学术上的争辩与情感上的耿耿于怀,更应当是改进职业教育办学的动机与全方位的探索。

二、舆论环境亟需改善:做得好还要让人知道

这些年,我国职业教育其实已经取得了许多积极的进展,甚至可以说是亮点频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改革正在推行,并且涌现出从“订单培养”到“职教集团”等一系列新的模式;持续性地“以就业为导向”,使得无论中职还是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均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与此同时,中、高职之间“对口升学”的比例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了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即使只从前文列举的那些抑制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因素来看,如此种种也该使之获得些许的改善吧!可现实情况仍然很不乐观,“不少学生和家长还是将报考职业学校作为‘无奈的选择’,不少考试成绩偏低的学生宁可出高额赞助费上一般高中,也不愿就读职业学校,不少家庭贫困的学生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就读职业学校”[4]——现今调查中发现的或可认为是反映了鄙薄观念的现象,同十年之前、乃至更早些时候就曾写在文献中的,诸如“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里,职业教育即是二流教育”[5]竟是如出一辙③,这就不能不令人颇感困惑了。难道人们的认识不是依据实践而决定的么?为什么在职业教育领域,实践工作绝非原地踏步(有谁敢这样说呢?),蓬勃开展的各项建设却没能有效地促使观念发生转变?

我们当然可以继续归咎于职业教育做得还不够好,同某些其它的教育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然而本文想要强调的是,无论何种教育事实上都会并存着优点和缺点、成绩与问题,借鉴《矛盾论》中的说法,这“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6],至于一类特定的教育将会获得什么样的社会评价,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好”或“坏”的哪个方面被普遍地当成了其中的主流。

于是这里就要特别谈到教育的舆论环境。“舆论”者,简言之即是“公众的言论”[7],它最直接也最通俗地表达了人们关于“好还是坏”的基本看法。在时下生活中,某些教育类型,譬如说普通高等教育就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舆论环境,因为我们总能听人说起“上重点大学”、“考研究生”的好处,媒体上又总能见到颂扬学术型、工程型精英人才的新闻报导、文艺作品或是公益宣传,这些都是职业教育无法比拟的。④对于广大学生及其家长来说,舆论环境经常会左右他们的教育选择——毕竟,绝大多数人都难以掌握某一类教育的全面而又准确的信息,此时有利的舆论就将起到突出其成绩、淡化其问题的作用,反之则反是。

这样看来,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难题,尤其是对受教育者之缺乏吸引力,最终总有部分原因可以归结到不利的舆论环境,而通常所说的“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不过是它的结果罢了。舆论的产生系于当代社会公众的所言所想,根本的来源则是无数普通人日常的所见所闻,正因为如此,要让大家能够更多接触到、切实感知到职业教育的正面信息就显得至关重要。公关理论有言:既要做得好,还要让人知道。倘若人人口耳相传、以至津津乐道的尽是有关职业学校如何办理不良、学生就业如何前景黯淡之类的负面消息,那么不管职业教育是不是真的没有起色,只在舆论支持这一环节即已经败先行下阵来,其发展过程也必将事倍功半。

三、宣传工作大有可为:调整思路是第一要务

职业教育的舆论环境无疑是重要的,但有目的地影响舆论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既不能借助强制的行政手段,也不能依靠充满学术味的理论研讨(理论多半是说给专家学者而不是一般百姓听的),而本质上是要通过面向人民群众的持续的宣传工作,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宣传的重要性大约同样不言而喻,只需翻检历年来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系列“规划”、“决定”和“意见”,即可发现“中央和各地的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应加强宣传报导工作”[8]、“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9]之类的要求几乎贯穿始终,只不过这些终究是在表达一种明确的政策导向,具体到了工作的过程中,如何使宣传落到实处仍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加强职业教育宣传不外乎要让全社会提高认识,让所有人都知道它“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10],由此而奠定正面宣传的基调。至于这中间需要着力反对的,则又不外乎那种将职业教育视作“二流教育”的观念传统。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宣传口号,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再加上“扫除鄙薄职业教育的落后观念”,不正体现了这样的思路么?然而在笔者看来,如此这般的“一破一立”似乎更适合对付学界的不同观点,却还不能真正有效地改善职业教育的舆论环境。因为舆论归根结底乃是公众心目中的优劣判断,这便要求“有的放矢”的宣传首先必须是将职业教育的好处对他们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如其不然,则无论强调政府的高度定位,还是面对传统的努力批驳,都会流于表面而难以深入人心(前者极易失之空泛,后者且又“如与影搏”),一时间口号铺天盖地,转瞬即如过眼烟云。

鉴于此,今后我们再要谈论职业教育的舆论宣传,就不应满足于原封不动地重复政策号召,而务必急公众所需、想公众所想,讲求改善舆论环境的实效。那么,怎样才算是让公众了解到职业教育的好处呢?从逻辑上讲,其中至少应当包含两层涵义:一是职业教育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二是这些技能型人才本身是社会所需要的,亦即学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及职业发展的前景。⑤如是观之,曾在文件中反复出现、研究中也时常提到的“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及在地方主要媒体上宣传毕业生的成功典型等具体做法[11],至多只是抓住了问题的一半——还要看这种宣传能否贴近公众心理。而那另外的一半,也就是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育人的质量、教学的特色、课程改革的成果,目前来说还主要局限在单个职业学校为了招生目的而进行的自我宣传,宏观层面致力于改善职业教育整体办学形象的舆论引导则尚显不足,不仅途径单一(几乎只限于教育类的新闻播报),也还比较缺乏适当的宣传切入点。⑥这正是当前亟需加强的薄弱环节。

综上所述,只有实现了宣传思路的转变,方才能够不再囿于“惯性”而对以往的缺陷熟视无睹,也才能够更自觉地运用适合影响舆论的方法来影响舆论,更有针对性地探讨宣传中的策略(如对于中职可以强调其“国家资助”的好处,对于高职可以突出其面向众多新兴产业),确定适合的信息传播途径、所需的技术手段,等等,从而开创一番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注释:

①该文件中讲到:“职业技术教育问题已经强调多年,局面没有真正打开,重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就业者的政治文化技术准备缺乏应有的要求,在于历史遗留的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陈腐观念根深蒂固”。

②就像我们从正统的官方言论、包括“士农工商”的职业排序出发,似乎只能得到中国自秦汉以来商人一直地位低下、商业学徒亦因而受到鄙夷的印象,但在流传下来的有限记载当中,不是也能时常看到“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史记·货殖列传》),以至“有儿开商店,强如做知县”(清代山西民谚)之类的舆情么?

③像这样的表述在当时甚为常见,我们越是前后对照着来看,就越能明显地感到这些年间职业教育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④且不说有多少以学术或专业人士为主人公的影视作品(相比之下,近年来较有影响的颂扬技能英雄的似乎只有一部《大工匠》,反映的还是改革开放前的故事),只消比较一下同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两个公益广告:其一,某贫困家庭多年来节衣缩食,含辛茹苦,终于将孩子送进了大学校门,结果一人学业成功(有学位帽为证),阖家幸福,于是印证了主题语——‘知识改变命运’!其二,某贫困家庭孩子考上了职业学校,正在为学费犯愁,突然得知政府可以给予资助,于是全家谢天谢地,故事也就到此为止了。两相比较,那一个更加动人呢?

⑤这两点其实也正体现了之前所说的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因素。

⑥例如,通过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进行深入报导,即可将人们的关注引申到职业教育能够使人成才、出好人才,这便是一个好的切入点。而在当前,类似的宣传资源还远未被充分挖掘。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部分内容解读[EB/OL].http://www.hbhgzy.com.cn/UploadFiles/Article/2010-4-20.

[2]潘懋元.我对高等职教的看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4(18):36-37.

[3][德]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2.

[4]课题组.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问题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4):19,16.

[5]雍冠生.抓好舆论导向、着眼政策调整,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A].中华职业教育社.新世纪: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2000:14.

[6]毛泽东.矛盾论[A].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二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2.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662.

[8]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Z].1991.

[9]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

[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1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职业教育宣传报道工作的通知[Z].2009.

Abstract:The essay deeply analyses on the public opinion and relevant publicization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then it points out that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t a disadvantage in public opinion so that the situation is fraught with difficulty. Tomake things better, publicizing well may be necessary besides working hard.

Key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idea; public opinion; publicization

[责任编辑 曹稳]

About the Public Opinion and Relevant Publicization of China’s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Yu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研究”(项目编号:CEYP5006)

张宇,男,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后出站,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2)19-0006-04

猜你喜欢
舆论观念职业
维生素的新观念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