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浩 程 波 黄 山
47例外伤后脑梗塞病例分析
杨 浩 程 波 黄 山
外伤性脑梗塞;损伤
外伤性脑梗塞是颅脑损伤患者相对少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容易被外伤症状掩盖,易漏诊、误诊,而脑梗塞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临床上发现病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现就我科2001年12月~2011年12月来收治的47例外伤后脑梗塞的病例回顾及分析如下,望与共勉。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19例,年龄22~68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伤28例,高处坠落伤14例,跌伤3例,击伤2例。
1.2临床表现入院时4例出现深昏迷,部分有去大脑强直;31例表现为昏迷,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双下肢病理反射征阳性;12例神志基本清晰,病理反射未引出,生理反射存在。伴呕吐症状22例,不同程度伴有神情倦怠,活动减少。
1.3辅助检查所有病例均在伤后24h内进行头颅CT或MRI扫描检查,其中不同程度脑挫伤并颅内血肿37例,凹陷性骨折5例,合并较严重脑肿胀5例。此后检查发现脑梗塞出现在24h以内5例,7天内24例,7天后18例。其中有26例做腰穿检查脑脊液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梗塞部位:顶叶4例,两额12例,颞叶16例,基底节3例,枕叶2例,小脑3例,其中额颞顶大面积7例。
1.4治疗方法及结果首先是原发疾病的处理,包括脱水、抗感染、止血、脑组织兴奋剂等药物治疗。其中37例颅内血肿清除术,6例凹陷性骨折整复术,其中25例行去骨瓣减压术。发现脑梗塞后及时应用灯盏花素、葛根素、尼莫通、低右静滴,并高压氧治疗。本组治愈29例,肢体肌力恢复V级左右及生活基本自理;好转11例指意识清楚,肌力II-III级并生命体征稳定;植物生存3例;死亡4例。
急性期脑血管痉挛导致脑缺血出现脑梗塞,如脑挫伤及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颅骨骨折可致血管断裂或受压;脱水剂使用致血流变缓,并血栓形成;颅内压不断增高使脑灌注压降低;血清降解产物也易引起脑梗塞[1];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发生的炎症反应是引起脑梗塞重要原因[2]。脑外伤后出现脑梗塞发生在伤后两周以内的较为多见。特别是脑外伤经治疗后症状再次加重,或病程持续加重,有时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要考虑合并梗塞可能。有两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一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易发生脑梗塞,二是颞叶钩回疝容易压迫大脑后动脉而致颞枕叶梗塞,因此外伤性脑梗塞诊断时要注意明确脑外伤史,轻微损伤时出现较为明显神经系统体征;颅内压不高;血肿吸收或清除后病情无好转或恶化。
积极处理颅内原发伤;保证生命体征稳定;防治脑血管痉挛、改善脑微循环;降低血黏稠度;处理血性脑脊液;营养神经;针灸、高压氧、功能锻炼等辅助治疗。应及时复查头颅 CT,有手术指征的尽快手术,特别应注意手术骨窗设计向前、向后、向下均要足够充分。治疗中一旦发现脑梗塞后应及时停用止血药物。早期时临床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目前使用葛根素或灯盏花素、联合应用尼莫通,并给予高压氧治疗可取得明确的疗效。张卫华等认为终池持续引流较常规腰穿等治疗方法可引出更多的血性脑脊液,更有效地清除脑脊液中大量红细胞及其他有害物质,明显降低脑血管的痉挛指数,减少梗死塞及脑积水发生机会[3]。高压氧治疗可改善微循环,改善脑缺氧,缓解脑水肿。综上所述,对颅脑外伤后脑梗塞要进一步认识,先期预防、尽早发现、及时治疗,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致残率。
[1]赵爱国,李新刚.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4,3:176-179.
[2]Liao SL,Pluta RM,Liao SL,et al.Association of respones and ischemic brain I infraction in rat[J].Neturoreport,2001,12(9): 1943-1947.
[3]张卫华,黄勤,梁兆煜.终池持续引流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ETCGRP含量及脑血管痉挛指数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7):463-465.
解放军42医院神经外科,四川乐山 6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