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反馈机制

2012-01-28 17:55:29吴晓波杜荣军
浙江经济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万向吉利专利

□文/吴晓波 杜荣军

万向和吉利两个集团公司,通过对外并购,母公司向被并购公司全面学习,资源共享,使得其成为在国内外知名的跨国企业。这种学习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根据企业运营过程的增值链,可以将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运营分为新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及质量管理四个方面,分别构成产品的开发、筹备、生产、检验四个基础环节。本文通过对万向集团与吉利汽车控股集团对外直接投资案例的分析,对我国制造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运营反馈机制进行分析。

案例分析

万向集团成立于1969年,主营汽车零部件业务。迄今为止,万向在国外进行了20余次海外并购活动,收购了包括舍勒、UAI、洛克福特等知名公司,成功打造成为了一家国际性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11月,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从2003年开始轿车的整车出口后,吉利开始在海外市场活跃。2006年10月收购英国锰铜公司,2009年3月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2010年3月又高调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一步步走向海外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两个集团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大多都采用并购的进入模式,通过多次海外并购,给两个集团国内的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变化。

——新产品开发。万向集团最初只生产万向节,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渐拓宽产品系列,开始生产其他汽车零部件产品。万向美国公司的成立,使得万向更多地接触了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上的其他零部件供应商,并形成了良好的关系。通过多次对各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收购,一方面使得万向产品线在横向上得以扩张,将原来单一的万向节扩展到制动器、轴承等多项零部件产品。同时,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二次创新,以及专利产品、技术设备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万向集团汽车零部件企业万向钱潮公司的创新能力,对产品线的纵向延伸起到了促进作用。

——供应链管理。吉利在近年来的海外并购活动中,充分利用被并购企业的品牌声誉,打造自身品牌。锰铜、沃尔沃公司在欧美都具有较高的品牌声誉,通过并购前后的舆论造势,有效提高了吉利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吉利并购锰铜公司之后,利用其在欧洲各大城市的销售网点和售后服务体系,加强与国外客户的紧密联系,加大国内整车出口量,并购一年即实现轿车出口近3万辆,同比增长130%。吉利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增强其与供应链上客户的关系,同时也对加强与国外供应商联系有一定作用。

——生产管理。对外直接投资对万向母公司在生产管理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车间管理经验的传递和系统集成的改进。特别是万向收购美国舍勒公司和UAI公司后,采取反向OEM的方式,即通过收购国外知名品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把产品转移到国内生产,再打上原来品牌返销国际市场。在对UAI公司收购后,万向从战略的角度对产品进行了分析,决定哪些产品适合在中国生产、哪些产品适合在美国生产,最终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能力,实现中国制造与美国制造的互补。而UAI公司先进的配方和生产技术为万向国内企业高起点、高水平制造制动器并建立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质量管理。吉利作为汽车整车出口的领先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也走在国内前列。随着吉利收购沃尔沃,开启其豪车品牌的中高端战略,更进一步地要求在质量管理体系上要和国际接轨。吉利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被并购企业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引入到国内,能够在源头上保证新产品的质量。英国锰铜公司的“黑色出租车”和沃尔沃公司的豪车系列,都具有较为成熟的生产体系,合资在国内建厂而转移技术专利能够保证在设计环节的质量控制。而通过与DSI公司的合作,吉利将部分零部件自主生产,D S I的技术专家对吉利的支持也减轻了吉利在零部件方面的质量问题。

对生产运营管理的反馈机制

对新产品开发的反馈机制。ODI对新产品开发的反馈作用主要是通过技术专利的转移实现的。这里的技术专利其实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不仅仅包括被并购企业的技术资料、专利、设计图纸等,还包括相关的技术专家、研发人员。制造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转移技术专利,在国内进行消化吸收、二次创新,形成自己的技术专利,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对外直接投资转移技术专利对新产品开发的反馈机制,一方面是通过引进海外被并购公司的技术专利,提升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其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出更为先进的产品类型,增加产品纵向深度;另一方面是通过引进海外被并购公司现有产品种类,将技术移植到国内,并在国内组织生产,从而增加产品额横向宽度。

专利技术给国内企业带来的是对特殊技术的使用权限,使得企业能够使用专利技术提升产品性能,同时在开发新产品方面也具有法律优势。技术人员带来的优势则是通过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形成的。被并购企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国内企业任职、举行技术交流座谈、项目合作等方式将其自身掌握的先进技术方法、产品开发理念等转移到国内,促进并购企业本身的成长。而生产设备的转移给企业成长带来的效应则更为明显,这里的生产设备不仅仅包括大型的制造机械,同时还包括了被并购企业在长期运营过程中积累的大量与生产有关的具体资料。据此,可以得到命题1:我国制造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技术专利的转移对新产品开发产生反馈作用。

对供应链管理的反馈机制。目前我国制造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影响着供应企业与客户,分别对应供应链的前端与后端。海外企业在多年的发展中,与部分供应商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能够长期稳定地提供较为优质的原材料和相应设备。我国企业在海外进行并购后,可以利用被并购企业的品牌声誉,继续保持与这些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关系,甚至开拓新的供应商,使其向在国内设立的工厂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特别是紧缺型资源。同时把握被并购企业现有客户资源,通过合资在国内建立新的工厂,扩大产品的出口量。通过这两个方面的反馈作用,使我国制造型企业充分融入到国际供应链体系中,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力。由此,可以得到命题2:我国制造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利用被并购企业的品牌声誉对自身供应链管理产生反馈作用;命题3:我国制造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供应链管理的反馈作用集中在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面,而对运输企业、配送中心等没有影响。

对生产管理的反馈机制。一是通过技术专利的转移,给国内母公司带来技术上的创新,改变原有生产模式,降低生产节拍,提高生产效率。技术的改进,特别是发生在工艺过程和工装上的改进,对生产管理能够产生直接的作用。这一反馈作用在被并购企业与国内母公司在国内合资建立新厂时显得更为突出,此时,新厂将利用被并购企业在技术、管理上的优势以及国内企业在劳动力成本、部分原材料成本上的优势,实现“1+1>2”的效果。而投资建立的新厂则成为国内企业向被并购企业学习先进生产管理经验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引进被并购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这个过程通常由国外专家到国内进行讲座培训、在国内企业任职,或者派出国内管理人员、员工到国外进行交流学习来实现。由此,可以得到命题4:我国制造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技术专利的转移及管理经验的学习吸收对生产管理产生反馈作用。

对质量管理的反馈机制。本文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质量管理的影响机制时,主要强调两个对象,一个是产品质量,另一个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在产品质量上,要保证企业提供的产品能够尽可能少地出现次品、废品,保证产品能够在正常使用期限内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保证产品的售后维修质量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则是指企业能够有效防范风险,有较为完善的监督机制以及完整的组织架构。在这两个方面,发达国家被并购企业通常都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通过企业间并购,可以将被并购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复制到国内企业。

对外直接投资获取被并购企业股权之后,国内企业可以学习被并购企业拥有的较为完善的组织结构,利用此结构调整企业内部各级组织关系。通过引进内控专家和质检专家,分别对国内企业在内部控制和产品质量检验方面的不足进行评估,改变原有的较为落后的内控措施和质检方法,提高企业内部防范风险的能力,降低出现劣质产品的概率。同时,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让国内优秀的车间工人到国外被并购企业进行培训参观,可让中国工人能够学习到国外工人的先进经验,从而在操作过程中减少失误,提高产品质量。据此,可以得出命题5:我国制造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通过管理经验的学习吸收对质量管理产生反馈作用。

此外,从案例的研究中可以看到,自然资源的获取是我国制造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动机。然而,通过对万向集团和吉利集团的分析可以看到,自然资源对生产运营管理的反馈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即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通过获取自然资源不会给本国企业生产运营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命题6:我国制造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获取自然资源的过程不会对本国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产生明显的反馈作用。

猜你喜欢
万向吉利专利
万向接轴常规设计中的易损点及优化举措研究
9.98万元起售,吉利缤越COOL正式上市
车主之友(2022年5期)2022-11-23 07:25:02
专利
水运工程(2022年7期)2022-07-29 08:37:38
一种组合式万向虎钳的设计
More than the largest small commodity market of China
重载万向轴关节ZG34Cr2Ni2Mo钢法兰叉调质裂纹原因分析及改进
先秦:并不吉利的日子
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 06:00:42
发明与专利
传感器世界(2019年4期)2019-06-26 09:58:44
吉利4A军团出战
汽车观察(2018年10期)2018-11-06 07:05:18
万向分拣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