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焕英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临床分析
关焕英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术前均诊断明确,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吻合,均予手术彻底切除,随诊无复发。结论子宫内膜异位是该病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彻底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术中保护腹壁切口是预防的关键。
剖宫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是目前育龄妇女常见病之一 ,具有浸润、转移和复发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成为难治之症。近十年,随着剖宫产技术、麻醉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以及诸多社会因素的介入,我国剖宫产率逐年上升,随着剖宫产手术的广泛开展,普遍认为手术小、易掌握,对手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差,手术时间越来越短,手术步骤越做越简,剖宫产术后发生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病例也不断上升[1]。现将我院收治的 1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作回顾性分析如下。
1.1一般资料
2000年6月~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5例,年龄24~36岁,平均30岁。腹壁纵切口3例,横切口12例。急诊剖宫产10例,择期剖宫产5例,胎盘早剥、前置胎盘6例,早产3例。发病时间为术后6月~5年。所有患者腹壁切口瘢痕附近发现渐进性增大的触痛肿块,月经期肿块增大,疼痛加重,8例局部呈紫蓝色,经期过后肿块缩小,疼痛缓解。切口皮下可触及触痛结节,质地较硬,形态多不规则。B超提示皮下结节回声不等,中间可见囊性小灶。
1.2方法
15例患者均在月经期皮下结节增大明显时,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病灶切除术,切口边缘距病灶约 1cm,以免残存病灶复发。术中发现病灶向下侵及腹直肌8例,2例累及腹膜但未侵入腹腔者,切除部分腹膜。部分患者因创面大且腹壁肥厚行切口减张缝合术。
所以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均证实为腹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访1年以上未发现复发病例。
3.1发病机制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有子宫内膜种植学说(经血逆流及医源性种植);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剖宫产术后继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无疑是手术时将子宫内膜细胞组织带至切口,直接种植所致,属医源性种植。剖宫产术中子宫内膜污染了手术切口致子宫内膜种植于腹壁切口内,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2]。在卵巢分泌激素的影响下,可发生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同的增殖期、分泌期、剥脱性出血等变化,从而导致局部肿块的形成,并伴随月经来潮出现增大、疼痛,甚至破溃出血等体征[3]。剖宫产术中部分产科医生常常在胎盘娩出后用干纱布清理宫腔,擦宫腔过程中使子宫内膜间质脱落增多,尤其手取胎盘,清除子宫下段胎盘碎屑,使子宫内膜直接接触伤口的机会增多。有研究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与血管生成因子有关。另有学者研究证明,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的种植能力不同,其次序为月经前期>间歇期>分泌期>经后期>妊娠早期>妊娠晚期[1],而本组资料中均为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后,可能与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有关。
3.2诊断
主要依据①发生于剖宫产术后;②腹部切口可捫及结节或包块,结节的大小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③结节有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疼痛或触痛,且随月经次数增多结节逐渐增大[4];④超声检查有助于确定病灶的囊实性和部位,但需与炎性包块、腹壁恶性肿瘤等鉴别。多数学者认为,局部穿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必要,甚至可能增加复发的风险,手术后病理检查可确诊[2]。
3.3治疗
大多数文献报道,药物治疗腹壁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不能达到预期效果[5],手术切除病灶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2],经确诊应尽早行局部病灶切除术。手术时机最好选择在月经期,此时腹部异位包块肿大、呈紫蓝色,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更明显界限,有利于手术的彻底清除。切除病灶时切口要足够深,用冷刀切割,范围要达病灶边缘0.5~1cm,但病变有时可与腹直肌筋膜紧密相连,必要时应切除部分筋膜。
3.4预防
严格剖宫产指征,对无指证者尽量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强围生期管理,减少难产的发生,减低剖宫产率。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应在手术过程中尽量避免蜕膜组织和子宫内膜间质成分散落在手术区[6],于切开子宫前应将腹壁切口保护好,防止宫腔内容物污染切口,清理宫腔时使用一次性湿纱布,防止蜕膜残留,切忌常规使用锐性刮匙清理宫腔,关腹前洗净腹腔残余液体,更换针线缝合腹膜,缝合腹膜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壁切口,以防内膜种植。
[1]李云龙.22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10-1311.
[2]彭丽芳,王莉莉,唐晖,等.9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46-1647.
[3]李茂谊,李振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价值[J].中国计划生育学,2007,137(3):180-181.
[4]李淑霞,李玉玮,张哲,等.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切除术中补片替代筋膜缺损的临床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4):313-315.
[5]谢莹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7,37:22.
[6]方芳,谭文华.Survir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现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5):142-143.
广西梧州苍梧县人民医院,广西梧州 54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