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丽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病案室,四平136000)
上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内镜检查处理与一般内镜检查相同,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出血患者往往生命体征不稳定,操作时间不宜太长,胃内有较多的血液或血凝块,而此时插入内镜,视野欠清晰。自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共收治5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现把经验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①全部患者均为呕血、便血入院,既往未进行胃镜检查;估计出血量在10~100ml。②本组患者53例。其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12~66岁,平均38岁。③根据患者周围循环改变情况,估计出血量在10~100ml;急诊胃镜检查前输血量不超过1500ml。
1.2 方法
1.2.1 设备 Olympus GIF-230/240型电子胃镜,局部治疗注射针采用Olympus NM-3K内镜注射针,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治疗采用Wilson厨师MBL-6连发套扎器。
1.2.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按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治疗,生命体征稳定者立刻在监护下进行急诊胃镜检查;有休克者,纠正休克并监护,维持血压;急性大出血、严重失血性贫血者,尽量调整至血红蛋白不低于60g/L后再行镜检;年龄60岁以上者行心电图检查,若心电图有较严重异常或原有心血管系统疾病者行心电监护并备好抢救药品,怀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备好三腔二囊管。为避免人为损伤,检查前不予插胃管洗胃,采用胃镜检查冰生理盐水局部冲洗、抽吸及改变体位的方法来避免,出血较多时观察。急诊胃镜检查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患者:非静脉曲张性出血主要采用局部黏膜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高渗盐水溶液,一般每点1~2ml,每次注射3~6点;对动脉血管性出血用止血肽夹钳夹,直至病灶周围黏膜发白、肿胀、无活动性出血。对曲张静脉破裂性出血,征得家属同意后进行结扎治疗。
2.1 急诊胃镜检查 出血病变检出率100%。出血病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例 (24.5%);胃溃疡12例(22.6%);食管胃底静脉曲张8例 (15%);急性胃炎15例 (28.6%);十二指肠癌3例 (5.6);原因不明2例(3.7%)。
2.2 治疗结果 胃镜检查时大部分病例出血已停止,有活动性出血者28例,占52.8%。其中静脉曲张破裂8例,4例进行结扎止血,观察1wk无再出血;另外4例经三腔二囊管压迫,3例成功止血,另1例止血拔管后再次出血转外科手术后死亡。24例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例,胃溃疡8例,胃癌2例,Mallory-Weiss合征1例,原因不明1例;23例经局部注射治疗后观察无活动性出血,1例老年男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于溃疡局部注射药物后出血停止,14h后再次大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证实为动脉性出血;内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3%。本研究中5例患者各反复出血5次,其中2例各行3次胃镜检查,2次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次为消化性溃疡出血。对反复少量出血或治疗效果不佳的中老年患者,在48h内行胃镜、APTT等相关检查,结果查出胃窦癌1例,贲门癌1例。
2.3 疾病转归 53例患者成功止血51例 (96.6%),转外科急诊手术出血1例 (2%),死亡1例 (1.4%)。经治疗好转后恶性肿瘤患者全部进行手术治疗。
胃镜检查已被列为上消化道出血检查的首选方法,可以在出血或出血暂时停止时做检查。急诊胃镜对出血部位、病因诊断率高,可达80%~94%。因此,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尽早进行胃镜检查对明确病因至关重要。本组出血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炎、食管黏膜剥离伤、十二指肠癌,原因不明者占6.56%。其原因可能是我们只采取了胃镜检查,没有采用肠镜、血管造影检查,未能检测到其他病变引起的出血。内镜操作前要认真校试器械;对患者进行讲解、安慰,术前必要时可给予抑制胃肠蠕动的药物。内镜操作过程中,视野始终要清晰,术者和助手需密切配合,选择恰当的电流类型和功率。撤镜前要再次仔细观察消化道内情况,尽量洗出所注气体。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并嘱咐患者避免饮食不当、活动过度。对查明出血原因的患者,应采取止血、降低门静脉压力、保护胃黏膜、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输血等措施处理,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方便、创伤性小,是首选治疗方案,研究表明,内镜治疗的住院、医疗费都明显低于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
[1]赵凤娥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86例病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6):3850.
[2]刘天学,王永臻,徐常青.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手术治疗[J].山东医药,2007,47(12):63.
[3]赖亚栋,许向农,陈俊杰,刘文平.活动性非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胃镜止血[J].中国消化内镜,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