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资源的宏观背景下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探析

2012-01-28 14:44钟慈方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年3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资源课程

钟慈方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广东 深圳 518055)

开放教育资源的宏观背景下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探析

钟慈方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广东 深圳 518055)

开放教育资源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日益关注的热点和趋势。国家精品课程资源是开放教育资源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当前我国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优化策略,积极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应用。

开放教育资源;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公益和开放共享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开放教育资源已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日益关注的热点和趋势。

2003年,我国启动了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该项目是国家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八年多的建设,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有力地推动全国高校以点带面地进行课程规划和建设,有效地促进了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到目前为止,国家级精品课程共建成3852门,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数目更加庞大,目前暂无统计数据。

一、目前高校精品课程资源主要存在的问题

很多高校和教师对申报评审精品课程都非常重视,然而,对这些优质精品课程资源的管理却缺乏清晰的思路,对发挥它们的效益缺乏有效的措施,对实现它们的共建共享缺乏系统研究,使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未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资源的浪费现象。通过对高校精品课程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高校精品课程资源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为评而建,重评审建设轻共享推广,共享意识薄弱

在申报精品课程实践中,部分学校和教师有为评而建的思想,以通过国家级评审作为最高目标,突击进行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凡是评审标准上规定的指标项内容都应有尽有,展示内容非常完整和丰富,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评审专家眼前一亮,取得评审专家的青睐。对评审建设相当重视,一旦申报评审成功后就万事大吉了,不再重视精品课程资源的后续建设和推广共享应用。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和教师办学思维上仍是传统式的、封闭式的,共享意识薄弱,认为共享精品课程资源就是使别人利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对本校精品课程的竞争力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削弱。以上两种因素造成了部分学校和教师没有兴趣和动力开放精品课程资源,不愿共享,也不愿推广。

2.精品课程资源网站平台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标准

精品课程建设和使用是基于网络平台的支持,适用的网络平台能够提高精品课程的建设效率和使用效率。目前,国家精品课程网站和省级精品课程网站并没有课程资源,只是提供课程链接,精品课程资源都是在各高校网站平台上。各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平台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合作意识,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导致各平台之间兼容性差、技术实现难度高,课程资源分布零散而无法统一管理。这是影响国家精品课程资源难以充分利用和推广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教学资料上网的技术支持是否方便简单、容易上传或更新,是影响精品课程负责人对资源建设投入程度和热情的重要因素。

3.课程资源建设未将评审建设与课程自身建设有机结合

课程资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主要采用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体系进行,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五个方面,再补充一些与课程建设有关的照片和视频等以介绍和展示为主的静态资源,这些资源以线性、封闭的形式再现课程教材内容,未与课程自身建设有机结合,缺乏各知识模块间的有机整合,对工作任务及活动类的设计较少,知识资源存在堆砌现象,对教师教学帮助不大,对使用者的吸引力也不高,以致影响精品课程的共享应用。

4.缺乏实用有效的教与学辅助支持系统

现有的精品课程网站大部分没有完善实用的教与学辅助支持系统,既没有帮助使用者的课程资源使用指南、学习反馈等,也没有完善及时的互动交流功能模块,如邮件、BBS、在线答疑等,且真正使用起来的不多,质量也不高,不利于师生学习和交流。

5.缺乏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缺乏持续的激励措施

当前相当数量的精品课程网站无法连通,找不到服务器、找不到网页,或者课程网站长期不更新。缺乏持续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激励措施,缺乏申报成功后的监督评价体系,不能对精品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过程化管理和后期可持续发展措施,没有进一步的建设和维护,没有积极推广使用。

二、优化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

“十二五”期间,精品课程建设除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课程内容外,重点是大幅度提高精品课程开放共享的程度,充分发挥精品课程辐射示范带动作用。针对当前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重点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精品课程的共建共享应用。

1.转变观念,树立开放共享意识,共同发展

知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高校既是知识生产的集源地和创新中心,也应成为知识传播和应用推广的中心。一方面,当今社会是信息知识时代,信息与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如果不通过共享使更多的人充分利用,今天有用的知识可能很快会过时,从而造成知识的浪费。另一方面,知识创新也是建立在知识继承基础上。因此,人类知识要进一步的发展与创造,公开和共享知识是最可行最有效的途径。人与人之间交换实物不会增加交换双方的实物,但交换知识却能增加双方的知识。正如全球率先提倡开放共享课件的麻省理工学院前校长查尔斯·韦斯特说:“我们坚信,不断地开放资源获取途径和鼓励合作伙伴参与,将极大地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开放共享课件,麻省理工学院使本校教师在课件资源的开放共享与信息反馈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完善自己的课件,从而使自己与课件使用者得到双赢,也找到了知识信息时代竞争制胜的秘诀。

所以,获得精品课程荣誉称号的高校和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开放共享的理念,抛开知识壁垒的思想,突破小圈子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束缚,将自己的优质精品课程资源积极推出去开放共享,为外校及行业企业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同时努力吸收其他高校精品课程先进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吸收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加强交流和合作,互通有无,避免重复建设,促进精品课程共同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发展。通过开放、共建、共享、交流,使知识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使师生和其他用户获得知识创新的智慧和力量。

2.构建以应用为核心的标准化精品课程资源技术平台,提高共建共享度

要促进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必须加强标准化的精品课程资源技术平台建设,构建以应用为核心的统一精品课程资源技术平台势在必行。各高校应采用统一的技术规范,建立可扩充的统一技术架构,标准的课程设计模板,建立精品课程统一开发平台,以解决目前精品课程资源平台参差不齐,结构各异,格式不一,难以共建共享有效应用的问题;同时,通过构建标准化的精品课程资源平台,使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制作的技术难度降低,使精品课程教师集中精力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的组织上,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精品课程教师可以节约大量的精力,时间上可以保证精品课程资源处于不断地更新发展状态,不断提高精品课程资源的质量,又可以使任何用户都能方便、快捷地对精品课程资源进行获取和使用,提高共建共享度。

3.将评审建设与课程自身建设有机结合来进行精品课程资源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注重对课程已有建设成果认定的同时,也注重通过开放和共享精品课程资源,促进教师不断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进行优化完善,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提高课程自身的质量。所以,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除了按评审指标展示和介绍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静态资源外,更应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上。应该开放性、发展性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通过对教学内容设计和组织的优化,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模块,把课程所涉及的任务或活动清晰展现出来。把每个知识点对应的实验、活动、任务、业务流程或案例,都一一对应地设计出来,各部分资源联系密切,有机整合,充分体现教与学的过程。既要方便教师教学,又要促进学生学习,还要做到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同时,注重建设与课程相关的扩展资源,如课程的背景知识,课程所对应的职业能力,行业企业岗位要求等课程知识的延伸。在扩展资源的建设中,应多联系行业企业和实际任务项目,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兴趣,也可以促进学习者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4.构建实用高效的教与学辅助支持系统

使用精品课程资源,是在资源提供者和使用者没有面对面的情况下进行的。要想达到精品课程资源的有效共建共享应用,就需要指导使用者正确利用课程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摸索和寻找,因此有必要为使用者提供实用高效的教与学辅助支持系统。构建教与学辅助支持系统时,应该考虑如下三个方面的模块:教师使用指南、学习者学习指南和课程交流论坛。其中,教师使用指南是为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开设的,由精品课程负责人总结该门课程的教学经验或方法,为其他教师尤其是初上这门课的教师共享有效的经验和方法,使其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学习者学习指南是为学生或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开设的,包括学习该门课程所应具备的认知水平、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使学习者了解从何处学起,如何学习,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可以为该门课程资源的使用者提供交流论坛,使用者在资源使用过程中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协作,激发课程资源使用者自发地形成互助社区,互相帮助,有助于知识多维度理解,促进使用者知识建构。

5.完善精品课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采取持续有效的激励措施

当前多数高校和教师注重的是申报国家精品课程,而在获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以后,缺乏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内在动力,缺乏后续建设和共享的积极性。所以,要完善精品课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采取持续有效的激励措施。第一,建立精品课程年度综合评估机制,制订合适的评测指标,强化动态监测,评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程度、更新频率、课程质量等。第二,建立淘汰机制,根据年度综合评估,免去评估不合格的精品课程称号,其他达到精品课程标准的课程也允许进入,逐渐建立和完善精品课程的进入和退出机制。第三,采取可持续性的保障激励措施,从资金上和荣誉上支持高校和教师继续积极进行精品课程的后期管理和共享建设,保证精品课程资源的持续更新和推广应用。

[1]李晓峰.武汉大学探索课程共建共享平台[J].中国教育网络,2009.10.

[2]施晓秋,薛伟.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3]何克抗.关于教育技术公共课精品课程的共建与共享[J].中国电化教育,2007(247).

[4]石娜,石梅香.高职网络精品课程资源运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8).

[5]杨俊辉,吴阔华.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共享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4.

[6]姜大源.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2008(11).

[7]戴勇.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核心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3).

[8]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社,2008.2.

[9]郝德永.课程:走向自觉与自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11.

(编辑:杨馥红)

G250.73

A

1673-8454(2012)03-0021-03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资源课程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资源回收
河南省高校篮球精品课程建设长效运行机制研究①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