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郭洪仁教授关于中医治法的体会※

2012-01-28 14:39:54肖文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郭老阴阳用药

肖文海 沈 晗



学习郭洪仁教授关于中医治法的体会※

肖文海 沈 晗

(吉林省通化市中医院,通化 134000)

郭洪仁;名医经验;中医药疗法

郭老是吉林省第一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教学导师,悬壶40余载,医人无数,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吉林省师承教育平台的经验继承学习,获益匪浅,现体会如下。

1 中医治法方面

郭师尝著《论中医治疗法则》谓之:“祖国医学浩如烟海,中医治法历史悠久,其范畴甚广”,郭老详述其可源于《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又经历代医家的不断充实和完善,使其理论更加丰富多彩。前人总结治疗前提是辨证,其后定法,方在法中,法以证出,司古而不泥于古,司其法而不泥于方,诸法皆源于“治病求本”,“标本缓急”、“正治反治”、“扶正祛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虚实补泻”都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逐渐发展起来。郭教授鉴于目前中西医等重,提出辨证论治和辨病治疗相结合的新方案,紧紧围绕中医核心“辨证施治”,使“毒药攻其内,砭石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

1.1 关于治疗法则的选择 不同的疾病采用不同的方法,而相同的疾病又可以采用不同方法,这是优选的问题,古云“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使治疗方法选择恰当,必须掌握这些方法,熟悉这些方法,运用这些方法。郭老集40余年经验,感到中医诊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这一环节是从理论到实践的经验总结,如疼痛病症选择外治法针灸最妥,一是迅速,二是方便行之有效。软伤则配合按摩疗法,积聚则针药配合疗效更佳。若休克、心衰、中毒则西医治其标,中医治其本,郭老认为中西医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可融为一体。

1.2 关于中医治疗的中心思想 中医治病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中心思想是辨证地看待疾病,其产生源于阴阳学说,《内经》说:“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1.3 治病法则的具体应用

1.3.1 治病求本 清张隐奄“本者,本于阴阳也”,疾病发生有着不同的病因而产生不同的病性,产生一定的病症,他们之间互相联系,治疗时,随着证类而变换治疗方法,而变化中的方法归纳为一点既调节阴阳平衡,如《内经·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1.3.2 治病要随和季节 正如《灵枢·岁露》:“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故按季节规律“春夏养阴,秋冬养阳”。

1.3.3 治病有从缓从急之不同 郭教授认为:①病的缓急主要从标本看。以先后或因变来述其变,以新病旧病述其标本,从内外上下分其标本,一般而言内本外标,上本下标。故叶天氏有云:“实喘治肺,虚喘治肾”。②治疗方法看,暴病宜急法治疗,邪去则正气安,久病宜缓,逐渐恢复,正如刘河间所言:“治主宜缓,治宾宜急”,治疗用药上清上多用缓药,因缓多气味薄,易达上部,峻药气味多往下部,来去迅速而不留,故治下攻下多用急药。因急药直达病所,缓药则柔而不前,但治病缓急需灵活运用,有些久病使用缓药见效不大,可用急药扭转病势,诚如孙思邈所总结:“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圆形欲方”。在复杂的病症中应有先后次序,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对一些难辨病症可用药探病,抓住规律再投大剂,往往效如扶鼓。治疗用轻重剂之不同,据病情而定,处理适中,恰到好处,一般而言重症用药量较大,亦有轻症如初感邪气,看来病热严重,壮热烦躁口渴用重剂白虎汤清热可愈,病重用轻剂,如元气衰弱要考虑虚不受补,用药不可太燥,寒凉亦不可太过,徐灵胎:“世有极重极久之病,诸病无效,忽服极清淡之方而愈,此乃其病本非专治之方,从前皆系误诊,忽服对症之药自然应手而愈也”。郭老主张用药量小而疗效佳,要辨证精当,治法严谨。诚如《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九……毋使太过,伤其正也”。故施轻重剂不同,关键看人体中的正气,因药效须靠人体正气发挥作用,能否负担是用药轻重关键。

1.3.4 治病求变 因病之变化取效治之良医。兵无常势,医无常形,胡永盛教授所言:“病变而药不变,昨日之良方今日之毒剂”,“执方治病,病必殆,按谱下棋棋必败”。中医是辨证论治,病证变化,治法亦要变化。从其变化,得出阴阳进退,邪正消长,应据疾病发展具体条件如情志变化,饮食不节,天气变异,用药偏差等即治贵权变。

1.3.5 用药不可偏嗜 治病用药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先入为主,对多次有效方法和药物,采取偏爱嗜用,学习前方和书本时,须明各家用药,采各家之长,医生决定患者生命,医生偏心偏嗜用药,危害很大,医乃仁术或术而不仁或仁而不术,都不行。

2 验案举例

患者刘某,女性,27岁,通化市木器厂工人,其爱人代诉失语,右侧肢体瘫痪半个月。患者因于半月前和家人生气后入睡,醒来即失语,右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苦笑不休,意识恍惚,烦躁不宁。病人平素健康,无头痛、发热、呕吐及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患病后曾经门诊针灸,服中药治疗,而病情无好转,经门诊介绍以“癔病性瘫痪”收治。入院后查体:T37℃,P84次/分,BP 100/60mmHg。患者被背入病房,神态恍惚,查体不合作,头颅、五官端正,瞳孔等大同圆,光反射正常,巩膜无黄染,舌伸出向右歪斜,鼻唇沟中正,流涎很多,颈软,无颈静脉怒张,甲状腺不肿大,肋间、心界不扩大,双肺音清晰,心音钝,心律整,未闻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肌紧张,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脊柱四肢无畸形,腱反射活跃,右侧上肢扬鞭实验(+),右上下肢完全瘫痪,活动障碍,失语,问语不答,其他未见异常。脉象:沉滑,舌质淡,舌苔薄白。分析:病人因情志不遂,郁怒后而寐,人之气血寤时则行于三阳经,寐时则行于三阴经,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凝,血瘀滞三阴经而不通畅,气主煦之,血主濡之,血不能濡润筋脉,故出现肢体偏瘫、失语、苦笑不定,是神明失主所致,“气有余便是火,气为无形之火,火性炎上,上扰神明,神明失主所致诸症”。诊断:癫症(癔病性瘫痪)。治疗:投“癫狂梦醒汤”原方,服上方5剂后,病人可以自己走路,但肢体不灵活,语言蹇涩,流涎减少。再服上方9剂后,病乃痊愈,1年后访问,未见其复发。

按:本案属中医癫症,经云:“重阴则癫”。病人因怒后而寐,使气血凝滞阴经,发为癫症,由于气滞血瘀,血不能润养肢体而瘫痪,故治疗先治“气”,正如内经所说:“余之百病,生于气出”,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推动力,气血一活一顺,诸病患除。可见癫狂梦醒汤的活血理气、化痰的功效,不仅能治疗苦笑不定的癫症,而对于瘫痪亦可收到如期疗效。

2012-01-11

国家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4.002

1672-2779(2012)-04-0003-02

(本文校对:苏玲)

猜你喜欢
郭老阴阳用药
信仰是历史洪流中闪光的金子
检察风云(2021年20期)2021-12-23 20:05:39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08-24 07:07:16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75年的党龄 一生的信仰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14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06
服药先分阴阳
基层中医药(2018年1期)2018-02-13 16:31:58
忆郭启儒
曲艺(2017年7期)2017-08-16 23:01:07
我的忘年之交郭布罗·润麒先生
北京纪事(2017年7期)2017-07-18 19: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