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百科全书配图的专业特征——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配图体例的制定为例

2012-01-28 13:43文/武
中国出版 2012年3期

文/武 丹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一部打破学科界限,按照音序排列的综合性大型工具书。全书共32卷,6万个条目,3万幅配图(含地图、线条图);彩色印刷。

与单学科品种的图书不同,百科全书配图的复杂性、全面性、准确性、唯一性决定了它的专业特征。可以说百科全书的配图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从它的配图体例特有的严密性中可以说明这一点。

一、制定全书的配图体例

在实施配图工作的开始,制定一套严密的、具有前瞻性的、可实施的配图体例,对全书规模的控制以及整体水平、交叉处理、平衡性、统一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套配图体例的重要特征是既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性论述,又有可用于操作的实用性,针对各类问题制定出详细、具体、明确的规定,基本解决配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工具书配图的严谨性与高质量。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配图体例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明确大百科全书的插图是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视觉的形态传递信息,用更直接更原始的人类记忆方式传播知识,表达文字无法表述的内容,起到补充文字的作用。

(二)明确配图的总体原则是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文献性、艺术性。配图要达到学术与视觉的统一。图的质量与释文同等重要,它包括图片。插图的严谨性、权威性、学术性是百科配图自始至终的追求。

(三)明确插图种类。百科全书的插图包含了图片的三种类型。照片、线条图、地图。照片指用照相机或扫描设备成像的图片,它包含的类型有遥感图和绘画类图。线条图是指用计算机软件或手工绘制的直线、曲线、几何图形组成的图形,包含的种类有坐标图、流程图、建筑图、示意图、剖视图、框线图。地图指用特定符号将地面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按比例缩小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形,它包括地形图、地理图、自然地图、人文地图。

(四)明确三种类型图像的配置标准存储模式。照片要反映条目内容,是文字的进一步表达方式,或是文字内容的扩张,文图相互映衬。要求图像清晰,色彩饱和,符合印刷要求。载体形式分为反转片、像片、电子数码图像。线条图是条目图像语言的表达方式,用具体形象进一步表达条目内容,与文相辅相成,科学准确是线条图的第一要素。线条图绘制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线条图绘制标准”;使用计算机图形绘制软件,存储模式为矢量图。地图必须注重科学性、政策性和时间性。使用地图绘制软件,存储模式矢量图。

(五)确定图文比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条目配图总比例为2:1。平均2个条目1幅图。6万个条目3万幅图。3万幅图中不含表格。学科之间图像配置比例失衡是必然现象,理科学科配图量少,文科量大。原则是按照文字量划分配图数量。密集配图的情况可出现在重点条目、文中指示性配图。

(六)按照条目分类制定各种类型图像配置规定。

1.人物条目。原则配一幅图,以人物标准像为主。在没有影像之前的人物,配公认的、著名的美术作品形象,最好选择著名博物馆所藏的作品。不主张使用现代人根据想象绘制的人物头像。也可使用记录人物的碑刻、书籍等具有文献价值的资料照片。有影像后可使用彰显职业特征的动作照(剧照)。比如,体育、电影、戏剧、戏曲等学科。文学、艺术类人物条,可配释文中所列的代表作品。作品是人物成就的最好定义,也是读者了解词条的最佳途径。中长条人物可配2~4幅,选择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成果或重要事件、文献资料图;美术人物条,中长条可配一幅自画像,比如“梵高”、“毕加索”条,自画像本身传递了人物形象信息,同时也是作者绘画风格的表达,给读者在有限的空间里传达了更多地信息,扩大了条目内容形象化的语言,可谓一举两得。中国古代人物的作品配图根据释文应偏重选择故宫博物院(含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国古代人物条,也可配文物、遗址。比如,“卫青”条,配陕西卫青墓图片。自汉到隋的皇帝,大部分可使用《古代帝王图》中的形象。明清时期帝王像,大部分应使用故宫博物院院藏人物绘画作品。

2.国家条目。配图量根据文字多少决定。中条和短条原则上配1~2幅图。地图,国旗国徽是国家条必配图,其他图在自然地理、经济、城市风貌、国家历史(遗迹、文物、建筑)、民族文化特征(风俗或生活状况)方面选择。配图原则客观反映真实存在。长条原则上配国旗国徽、地图、照片(选最能反映国家特征的)3幅图。特长条,配4幅以上。“中国”国家条另行处理。国家条目在图片的选择上应考虑镜头语言强烈、动静结合的图片。

“州、省”条目。原则配4幅:地图1幅、其他图片内容在地理风貌、经济、名胜古迹、人文特征方面选择;注意选择大场面的构图,为“市”条、专条留有空间。

“直辖市”条原则配4幅;地图一幅,其他在城市特征、地理特征、经济、名胜古迹、风俗习惯方面选择;注意专条。

“省会”条原则配2幅;

“市”条原则配1幅;

“县”条原则可不配图;

“洲”条。原则每个洲条配5~6幅图。地图1幅,其他在地貌特征、经济特征、人文特征、生物特征中选择。注意勿与国家条、专条重复。

3.植物、动物条目。以线条图为主。1000字左右的条目,除配线条图外也可再配1张不同生长期或展示其他部位的照片。照片尽量选择在自然环境下、以反映该生物原生态的形态图片。

4.书、报刊条目。以书、报影为主。图书选择最早版本或影响大的版本的封面、内容元素齐全的章节页。孤本,应在图题中标出。报纸选择创刊号或发表的有广泛影响力的文章版页。高版本可增加百科全书的权威性和学术性。注意书报刊版页上刊登的内容,不得出现与正面宣传相悖的文字和图像。

5.基本理论和学说条目。原则上不配图。中长条可配创始人活动照片和手迹、早期版本书影。

6.会议条目。短条原则上不配图。尤其缺乏文献价值的图尽量不配。但有些条目必配图,比如:“雅尔塔会议”,配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的历史照片;“亚非会议”配周恩来在会议上发言的照片。注意这些具有历史文献性的图片是百科全书配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遗漏。

7.机构、团体条目。视条目而定。中长条目,可以配1~2幅图。图片内容以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为主,比如:“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配成立之初的1924年在巴黎的集体照;“香港汇丰银行集团”,应配两幅图:1865年在上海的旧址和目前在香港的办公楼;“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使用1894年成立时顾拜旦和部分委员的合影照。如使用机构所在地建筑照应考虑有历史感和建筑本身对机构存在有标志性的意义。社团组织近年领导人考察,指导工作或参加会议的照片尽量不配。

8.文物、考古条目。原则每个条目配图。文物条目对图片的依赖性强,对图片质量要求相对较高,选择在拍摄角度(三面以上)、光线、色彩等方面展示物体原本风貌的图片。不得使用复制品的图片。考古条配挖掘现场、遗址、出土的主要文物图片。注意与其他学科专有条目的交叉。

9.重要事件条目。原则配图。使用描述事件核心内容的历史地图、人物活动照片、绘画作品、文物。比如:“古巴革命”条,应选择卡斯特罗1966年的演讲图,从条头文字到图片内容快速传递给读者的信息是古巴革命与卡斯特罗。图片主题鲜明,与文紧扣,起到了阐释主题内容的功能。

10.条约、协议条目。原则可不配图。但有历史图像、文本或著名的美术作品描绘当时场景的,应配图。中国条目尽量配图。

11.民族条目。原则每个条目配图。图像直观形象展示了释文。尽量选择特征明显的人物在日常生活(着装、发式)中的照片,这样传递给读者的信息是真实而生动的。舞台照尽量不配。

12.一般概念性条目。有形象记录的可配图。配图使用最早出现的有考证的影像。条目内容涉及中国的,原则配图。

注意线条图在此类条目中的运用。比如 “国徽”条目,应配一幅规范性的线条图。体育项目概念性条最好使用线条图,一组线条图能将运动的起始状态完整清晰地表示出来。

13.政策法规条目。原则不配图,尤其应杜绝不能给读者带来知识也无美感的“座谈会”、“群众活动”等照片。

14.建筑、场馆条目。原则配图。选择反映建筑完整形态、内外结构特征的图片。

15.作品条目。配图。美术作品选择原作,临摹、复制品原则不用。注意色彩的真实和作品的完整性。舞蹈、电影、戏剧作品,选择最具影响力表演者的版本,经典场次。

(七)突出中国元素。概述条、基本概念条、史类条在客观反映条目内容的同时保证“中国”图像的置配比例。内容能涉及到中国的,尽量选择中国内容的图片。

(八)凸现百科全书配图的学术性。充分利用线条图的特性,清晰、完整、准确表达释文内容。用开阔性的思维寻找适合配图的点。点的形成是以知识性、学术性为基准。

(九)注意理科配图的第一要素是准确性。理科图像的最大特征是专业性强,图像精准。原图最好由作者、责编提供。看似相同的图像蕴含着巨大的不同点,微小的变化正是需要表达之处。美术编辑应谨慎使用相似图。

(十)选择图片应有时间概念。有些条目需要最初的原始形态,有些条目需要最终的形态。正确解读条目内容,追随时间的变化,传递最新的信息。

(十一)注意节约成本。百科全书的总体配图量巨大,因此节约图片成本是必须遵循的原则。选择适合的而不是最贵的。

(十二)保证图片的真实性。主体和背景关系紧密视为一体的图像,原则上不得使用计算机进行过多图片内容修改。但也应分清图片内容性质,对背景与主体形象可分离的图像或者为了突出主体而人为附加的背景(剔除著作权的问题),背景可作适当修改,比如拍摄的书影、文物,可能由于当时拍摄时条件所限,后期可做一些背景处理,以突出主体影像。实物背景具有历史真实性的,切勿修改、更换。

(十三)所有配图应该尊重“专条为大”的原则。对适合使用在多处的图片原则是在专条上使用。因为图片具有专属性。

二、遵循配图总框架、体例,制定各学科详细的配图方案

百科全书插图与释文同等重要。在执行总体配图体例的同时,各个学科的责任编辑和美术编辑还应根据每一个条目制定具体详细的配图方案。

这个阶段的工作应该在已初步确定文字稿内容时进行。责任编辑从条目的内容上考虑和把握是否需要配图,配什么内容的图,写出配图方案,美术编辑根据配图方案考虑什么样的图像更能体现条目内容,并落实图片的来源。对不能确定图源的,设计第二个配图方案。美术编辑还应根据条目内容提出配图方案,因为美术编辑对文字描述产生的形象化的图像想象更丰富,对什么样的图像更具备视觉记忆有直观的感悟。美术编辑和责任编辑要相互协商交流,努力做到内容和形式的一致。完备的配图方案决定着全书插图的质量。一个错误的插图可以否定一个条目的准确性,配图种类不准确也会动摇全书的专业特征,进而影响全书的高质量声誉。

三、配图方案组织专人审定

纵向看80个学科都是独立的形态,横向看每个学科之间都有着相互交叉关联之处。只有将所有学科进行横向比较,才能发现相互交叉、失衡之处。因此,在进入实质配图前,由专门人员进行所有学科配图方案审定是配图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这个过程主要解决各个学科之间的图量、图片种类均衡问题,形式、风格统一问题以及交叉重复的问题。起到掌控图片内容整体水平,拾遗补阙,凸现百科全书插图特色的作用。在这个步骤中有些学科配图方案会有大的更改调整。

检查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不同学科使用相同的图片进行合理调配。比如:“孔子”条属哲学,与此紧密相关的几个条目:“《论语》”、“孔林”、“孔庙”、“春秋”,分别属于哲学、考古、建筑、中国历史学科。这些条目无疑都可以配孔子画像的图片。因此,“孔子”一条的配图要进行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即突出重点,又为相关学科留有空间。“孔子”条可配:孔子像(唐代吴道子画),孔子杏坛讲学图、问礼老聃3幅图。从教育、哲学方面突出孔子的成就。新疆出土的《论语》残片图可放在中国历史“春秋”条目中,强调历史真实感。国家博物馆馆藏元代刻本书影可放在“《论语》”专条中,强调内容文献价值。

2.注意中国地理、外国地理学科。这两个学科容易在国家条、城市条、洲条、州条、地区条之间产生重复。

“北美洲”是一个长条,最少需要配5~6幅图片。除了地图,应该在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生物特征中选择。为避免重复,应检查与其直接关联的条目:阿巴拉契亚高地、阿塔帕斯克人、阿兹特克人、安大略湖、百慕大、北布拉沃河、大盆地、大平原、大盐湖、俄亥俄河、佛罗里达海峡、哥伦比亚高原、哥伦比亚河、格兰德河、喀斯喀特山脉、科罗拉多高原、科罗拉多大峡谷、科罗拉多河、洛根山、落基山脉、麦金利山、密西西比河、密歇根湖、圣劳伦斯河、苏必利尔湖、苏圣玛丽运河、万烟谷、西印度群岛、休伦湖、伊利湖、育空河。这些相关条目基本勾画出了北美洲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间接的条目有加拿大、墨西哥、美国等国家条,再次之是国家条下面的州条和首府、城市条。

3.概述条与“专条”之间最易产生重复。但有些重复避免不了,也可以说是合理的重复。说“合理”是因为条目的存在,内容重要,不可逾越。解决这种重复的办法,只有从画面的拍摄手法上考虑,选择拍摄角度、色彩相差较大的图片。比如:城市风貌、地貌特征图可选择鸟瞰、高角度拍摄的大画面俯视图,也可使用低角度局部图。通过色彩、画面的构图、图题的撰写,使之没有雷同的感觉。

4.文物,考古,中、外历史之间容易产生交叉重复。

5.注意生物学科、现代医学之间条目的图片使用情况。注意线条图的使用是否充分。

6.注意图片的整体风格,保证图片内容的知识性、学术性。删除无意义的配图方案。

四、美术编辑具体落实配图方案

美术编辑负责落实审定后的配图方案。美术编辑应该真正了解每一个需要配图条目的内容,掌握条目的特殊性以及内容所需的图片最新形态。对无法判定并有疑惑的内容与责编和作者协商解决。确定的图像,制作成可用于电脑屏幕阅读的低分辨率小图,插入条目。

插图进入条目后,各学科编辑审稿,在稿件尚未打破学科统排前,编辑审稿后,美编应对自己负责的学科插图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图文是否一致,是否存在张冠李戴的错误,学科整体配图的学术性、艺术性、知识性如何。对责编提出需要调整的图片,在这个阶段应调整到位。

美术编辑在落实图片来源后应填写图片信息资料。图片信息在图像处理软件(Fhotoshop)文件简介中填写。填写内容有:标题(条目名称)、作者、说明(越详细越好,编写图题的依据)、关键词、版权信息(图片来源)。

图片信息一定准确、详细。为图题的撰写和版权提供可靠的依据。

五、配图编辑的专业素质要求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配图队伍是保证百科全书插图高质量的关键。百科全书配图不同于内容单一的单品种图书的配图,它涉及面广,囊括了所有学科。这要求配图人员不仅具备对图片有美术方面的认定(构图、色彩)和出版社美术编辑的基本技能(摄影和计算机软件使用),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对一些著名的历史图片、新闻图片、著名摄影师的作品应有基本的了解),才能够对补充条目内容的图片提出自己的看法。

配图编辑还应该具备谦虚好学的态度。一个编辑不可能掌握所有学科的知识,但只要怀有学习的兴趣,虚心地向专业人员请教的态度,与他人协作的精神,就能对自己担任的学科配图特点有清晰地认识和感悟,从一无所知到一知半解、再到粗浅掌握,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提升自我的过程。

配图编辑的主动性体现在能够主动向责编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甚至是文稿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作为一名百科全书的配图编辑,还应该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图像软件,懂得百科全书摄影的特殊性。百科全书的摄影在讲究艺术性的同时,真实全面是拍摄的第一要素,通常采用“平铺直叙”、“四平八稳”的拍摄手法,使镜头感的语言表达与文字相吻合。

配图人员的基本素质、知识面、对百科全书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从事这项工作的自豪感、责任心成为影响每个学科配图水准的主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