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主学习成为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12-01-28 12:52王若虹广东省东莞市实验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2年5期
关键词:课文儿童探究

■ 王若虹(广东省东莞市实验中学)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较之以往的语文改革是一种创新的理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它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

所谓“自主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诱导,随机点拨”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从而获得知识、丰富感情、发展能力、完善人格,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一、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所以他主张“人的学习应以自主学习的潜能发挥为基础”。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皮亚杰把儿童看成一个“独立的变量”,反对传统上把儿童看成是一个依赖的变量,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本身,要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地进行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认知主体,是建构活动的行为主体。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体现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功能,没有主动参与的任何传授都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性,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二、具体做法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纳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态度等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传授,更要想方设法,唤醒、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1.把预习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先行尝试的活动

叶圣陶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在平时布置学生初读课文预习时,我把“读”(读课文)“查”(查字典知字音、义)“思”(思考课后问题)“圈”(圈画重点句)“问”(提出不懂的问题)“找”(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六字作为预习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我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朗读法。读是真正的预习,是搜索疑难、回答问题的前奏。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知。因此,预习时,鼓励学生多读,并采取多种形式,如自读、小组读、竞赛读、默读等方法,使学生在课前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课内预习时,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而后小组共同预习、检查。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疑难问题,采取互相讨论的方法,共同解决预习中的问题,这样对差生也有帮助。

(3)查找资料法。教授《赤壁赋》时,因学生对赤壁和苏轼的了解不多,我在课前专门设计了导读目标:请教家长或老师,了解苏轼的生平事迹;查找有关资料并进行整理,自己试着解决问题。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交流他们所整理的信息,然后在学习过程中适时补充资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4)批注法。在学生预习时,我经常不失时机地问一句:“预习时,你有什么发现吗?”这样可以诱发学生自学的意向,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5)质疑法。在学生预习中,要让学生充分寻找有疑惑的地方,鼓励他们在预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使其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探究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自主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养。

教师在备课前,要通过预习来了解学生知道什么、通过预习明白了什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了什么,把导学引向重、难点,或学生产生疑惑的地方。长期训练,学生就会逐步掌握预习的方法,消除对学习的畏难、厌烦情绪,进而带着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活动,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2.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探究,解放学生的头脑和嘴巴

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知识,教师就要为他们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要让他们自己去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应通过小组交流取得共识,教师只需适时指导,这样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是一种吸收和转换信息的心理过程,必须采取主动的阅读心态才能完成。而使学生进入主动阅读心态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问题驱动”,使之产生悬念般的阅读期待。

(2)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如果在教学中自主地选择和确定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发现和选择学习本材料,并亲身体验到学习的结果,这将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方法——让学生自选:研究表明,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便可以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

学习疑问——让学生自辩:“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

作业内容——让学生设计: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让学生自由安排作业内容、自我设计作业形式,使作业成为点缀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道绚丽的风景。

合作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托兰斯的研究表明,富于合作精神、心理健康的儿童与一般儿童处于同等智力水平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高。在语文课上,我允许第一位学生根据能力和需要,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自愿结合成小组,并且进出自由,通过“协作”去寻求帮助他人或共同探讨问题。

3.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学以致用

华盛顿大学有一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应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辩证唯物主义论也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更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例如在“字字句句总关情”这个语文活动课上,在学生们从课文内搜寻和展示了很多语言材料、充分感受了语言魅力后,我让他们在课后搜集生活中有魅力的语言,寻找社会中的真善美,进一步感受语言的魅力。最后,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不美的行为,用有魅力的语言写提示牌提醒人们。这样,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能够在社会中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要求。教师应当把爱心献给学生,把读书、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正确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使之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谓“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

猜你喜欢
课文儿童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背课文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