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有
艺术学独立成为学科门类是2011年度的特大新闻,被称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史、学科建设史和人才培养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1]8,“是一场历时14年之久的‘独立战争’”[2]的胜利。在2011年5月举行的“2011 艺术学学科发展的新向度暨对策研究高端国际论坛”上,中外艺术学理论界学者汇集杭州,发表了一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学术观点,为学科建设与发展工作提供了珍贵的思路方法和参考依据。与此同时,在各类书刊、杂志等学术文化阵地上,接连不断地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关艺术学学科发展方面的著述,其中包括各一级学科的理论定位、二级学科的设置、学位要求、课程设置、教学原则等方面,成为艺术学全新学科平台起步阶段的精神支柱。常听人说,学科建设是百年大计,在这十分重要的历史关头,遵循“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笔者仅根据自己掌握的基本信息及其内心感触,对相关问题进行再思考,一并提出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谨请批评指正。
艺术学独立为学科门类后,鉴于必须在2011年暑期前后陆续出台和发布2012年度艺术学相关学科硕士生、博士生的招生简章,新学科的运行也必须尽快制定一系列纲领性发展规划及方案细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迅速组织专家组成员深入基层,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各相关高校与科研院所也纷纷投入人力物力,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操作议案。虽然由于时间短促和牵涉问题较多等原因,全国统一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尚未出台,但应该说这一国之大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展之中。
关于艺术学门类下相关一级学科的设置,最初国务院学位办采取较为审慎的态度,提出最好设置3 个一级学科的意见。应该说,从传统的学术文化循序渐进发展的角度,此意见无疑有着深厚的学理意义和现实意义。然而,为了解决多种因素而形成的各种矛盾,经不同层面的多番研讨和论争,最终突破了这一限制,通过了艺术学科评议组提出的艺术学门类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舞蹈学、戏剧影视艺术学、美术设计艺术学等四个一级学科的议案。之后,为了兼顾相关学科的需求和要求,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讨论,又将美术设计艺术学一分为二,成为美术学和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共计五个一级学科。
一级学科确定后,我们亟待解决的是艺术学理论相关二级学科的设置问题。由于艺术学作为学科门类、艺术学理论作为一级学科的建设,属于史无前例、无从参照的新事物,这就只有依靠艺术学理论界集体的智慧,一方面是“摸着石头过河”,审时度势,迈好关键的第一步;另一方面是要遵循和秉承传统学科发展完善的理论理念及其长期实践的经验,兼容并蓄、提炼升华,客观科学、扎实有序地实现传统与现代接轨这一时代赋予的重要历史命题。
在此用“史无前例”一词,可能会遭到质疑,因为百年前西方国家就有了艺术学的学科概念,中国的艺术学也是得益于西方艺术学理论理念的影响而出现的一个新学科。但若进行系统地分析即可看到,处在不同地域和国度的中西方艺术学之间,确实存在着定义、对象、范围及其精神实质等方面的较大差异。如贡布里希所言:“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艺术这个名称所指的事物会大不相同。”[3]比如说西方人口中的“艺术”惯性指向于美术,中国的“艺术”则包含所有的艺术门类;西方的艺术学仅仅作为造型艺术的一般性理论,中国的艺术学则包含着多个艺术门类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的实体运作系统。故此“艺术学”与彼“艺术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属于世界学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我们不仅要尊重二者之间永恒的共性特征,又要尊重其不同区域、不同民族长期积累而形成的文化差异,只有这样,起步之脚才能踏向实处。
在艺术学理论二级学科设置的酝酿过程中,如凌继尧先生所强调,大约遵循了以下两个原则:第一个是传统的原则,第二个是现实的原则。所谓传统的原则,即根据传统学科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固定的学术名称、研究对象、范畴、命题、概念、术语和问题域等设置相关二级学科。现实的原则,即拟设置的二级学科,一是能适应现实的迫切需要,能够为国家和区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服务,并且确有很多理论问题值得研究;二是在现有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已经存在,并且取得一定的业绩,我们应该给予它合法的地位,从而促进它更好地发展;三是这个学科涉及多种艺术门类,而不仅仅涉及某一种艺术门类。根据以上关系准则,提出了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下设艺术史论、艺术批评学两个传统意义的基础理论二级学科,以及具有现实意义的“艺术创意和艺术管理”应用理论二级学科的主张。[4]目前统一的学科设置标准尚未出台,不过据了解,在各高校自主设置的艺术学理论二级学科中,已经涉及了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管理、艺术创意、艺术教育、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学等多个相关二级学科。
负责任地说,艺术学独立为学科门类,既是长期以来被边缘化的艺术学科确立自身价值的大好机遇,又是对中国艺术学人的智力、魄力与理智的严峻挑战。
因为学科建设是百年大计,起始阶段尤为重要,最要紧的是要选准方向、定好目标,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仲呈祥先生在2011年5月于杭州举行的“2011 艺术学学科发展的新向度暨对策研究高端国际论坛”主题发言中也再次强调:“作为民族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艺术学应该为民族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以体现中国社会、时代的文明水准,改变当下令人堪忧的人文艺术生态环境的现实情状。”[1]8并谆谆告诫老师们“千万不要去抢地盘”,不要“为了整合资源,把人家人文学院的、历史学院的、哲学院的等其他学院的老师全部拉过来申报。本来就是独立门户了,要以我为主了,结果又反客为主,这不行”。“有的时候,本校校内的资源的共用也是可行的,这得有个度,不要搞成了拼凑。”[1]14
然而,由于历史的、现实的、中国的、外国的等多种矛盾的存在,在截至目前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已经出现了如仲呈祥等学者担忧的一些抢地盘、拼资源等现象。比如相关二级学科的设置问题,由于在现行的普通高校办学水平评价机制中,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数量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故各高校无不希望借此机会扩大自己学科点的数量,以致在学科设置过程中出现“化整为零”、东拼西凑现象。
更加值得深刻思考和检讨的是,艺术学理论本是旨在将艺术作为一个整体,从宏观角度进行综合研究,以此贯通各门类艺术的共性内容与本质特征,探索体现各门类艺术共同性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和学问。这一学科的突出特征是综合性。按照传统的一般性学理结构原则,人们常有“史、论、评不分家”的说法,因为三者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内在关联。而在这个学科尚未拧成一股绳的初级阶段,就简单化地将其拆解开来,或者更多地将一些本来的三级学科 (专业方向)强化为所谓的“特色性”二级学科来建设,极有可能是弊大于利。
笔者认为,在当今世界学界都以崇尚学理规范、学术规范等为基本标准的时代,在作为“百年大计”的艺术学学科建设的起跑线上,中国艺术学界需要清醒头脑,谨慎从事,不能够让暂时的利益冲破了理智的防线,因为这个天平一旦倾斜,矛盾和困难不但不会消减,而且会纷至沓来。目前值得思虑的核心问题约有以下几点:
顾名思义,艺术学理论是一门综合性艺术理论,也是学术文化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自然规律支配下,经我国许多代人共同努力而开创的一个新局面,二、三级学科的设置更应体现综合性原则。然而,倘若我们在做法上继续沿袭已经过时了的“科技文化为中心”模式进行切块分割,则恰恰是违背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理念和学科宗旨,形成了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走向。
我们可以草草地算一笔账,比如艺术学理论的二级学科可设置六到八个,音乐舞蹈学等一级学科则可设置十四五个,那么,同一所学校如若同时建设艺术学的五个一级学科,起码要建50 余个二级学科,按每一个二级学科设一个三级学科(专业方向)需3 位教授计,至少要有150 余位教授,而在我国普通高校传统建制的音乐、美术及至新建的设计院(系)中,能达此指标者恐怕寥寥无几,必然出现空巢现象,这就势必要做那些拉郎配、拼资源等不应该又不能不做的事情。
《战国策》说:“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5]历史的教训必须记取。据悉,在关于学科设置问题的酝酿过程中,艺术学差一点被取消了资格。除诸多客观原因以外,本学科在十余年来的发展过程中,较多地关注表象上的繁荣,缺乏学科内聚力的夯实打造应是内因所在。
中国是个文明的国度,自古就有“礼乐之邦”“礼仪之邦”等美誉,西周时期就制定了国之礼仪“五礼”,截至如今,许多传统的伦理纲常,依然潜移默化地根植于人们的理念之中,成为约束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保持社会群体间井然有序的基本砝码。艺术学理论一、二、三级学科的设置,理应遵循一个基本的伦理关系准则,不能够成为无“礼”取闹,如若伦理关系错位亦将贻害无穷。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制定了有关优化学科结构、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首要步骤,就是要围绕以上两个方面开展基础性工作。有学者指出,“艺术学理论需要在面对质疑和自身检讨中推进学科的发展”,它“旨在打通各门艺术之间的壁垒,通过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联,构建涵盖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的宏观理论体系”[6]23。仲呈祥先生反复强调“营造氛围说”,警示老师们千万不要盲目地去“抢地盘”,最基本的原因在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建设,均需要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坚实的学理基础和长远发展的科学性目标定位,应以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综合吸纳、兼容并包的传统文化精髓为基本理念,以扎实稳妥、循序渐进、精益求精、质量第一为立学准则,必须恪守学术规律,讲究学术规范,遵循学科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路径,让其循序渐进、天工雕琢,不能陷于盲目和盲动。在这里需说明的是,“抢地盘”等行为一般并非普通老师们乐行与可行之事,它往往会成为一种地方性行政指令让你被动地接受,别无选择。当然,学界同仁并不能因此而推脱或放弃应尽的责任。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专家组组长仲呈祥先生的信任和重托,笔者有幸曾参与起草《艺术学学科简介与博士硕士培养要求》的工作,在此仅将自己通过初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核心观点和参考性意见作简要汇报,敬希诸位方家批评指正。
百年前,蔡元培先生主张“尚自然,展个性”,倡导美育教育,提出德、智、体、美相融并举的育人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推行沟通文理的学科设置,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等举措。而今看来,以上举措仍可作为我们教学与治学的基本准则。
艺术学理论作为一门综合性、高阶性和理论性学科,其研究的对象包括各艺术门类的艺术实践、艺术现象和艺术规律等,它体现了实践性品格、理论性思维和精神性价值等多重特征,旨在以各门类艺术的实践总结为基础,以各种艺术现象的宏观梳理与综合分析为铺垫,最终形成用以表征人类艺术文化发展之普遍规律的科学理论、概念范畴、价值论和方法论等知识系统。
具体而论,艺术学理论的学科研究对象既包括各门艺术 (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共通性的主体创作、造型设计、表演展示、鉴赏评论、教育传播等艺术文化实践活动,也包括古今中外人类对艺术现象、艺术史、艺术价值、艺术精神和艺术思想的认知经验。进而言之,各艺术门类之间必然存在着共通性的价值理念、思想坐标、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和认知路径。
艺术学理论属于综合性、交叉性人文艺术学科,其研究方法包括三大维度:一是用以分析并完善那些能够涵盖各门艺术基本概念的艺术知识学方法,涉及艺术史、艺术原理、艺术评论、审美范畴学、语义哲学等相关学科;二是用以解释人类表达与感知各门艺术的形态特征,实现与体验它们的审美价值等艺术实践规律的艺术现象学方法,涉及艺术学与相关学科交叉生成的艺术哲学、艺术美学、文艺学、艺术心理学、艺术民俗学、艺术社会学等相关领域;三是用以揭示并预见那些能够整合各门艺术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用以建构人类艺术创新精神的理性范畴,用以阐释人类以艺术之道把握主客观世界的价值真理的艺术之学的理论方法,涉及心理学、精神科学、美学、意识认知科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
二级学科是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实体,一级学科的宗旨目的及其各项具体的指标能否顺利地实现,关键在于二级学科设置的规范性和实施运作过程中的合理性。审视任何一个传统学科和现代学科的构架体系,无不把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作为不可或缺的两大部分,故我国艺术学理论二级学科的设置,应遵循继承性、科学性两个基本原则。
1.继承性原则。
注重广泛地继承与借鉴世界各国艺术学优秀学术理念、方法和成果,重点强调继承与弘扬中国艺术文化一以贯之的综合性、包容性民族精神特质,以期在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进程中强力凸显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立、文化自强的坚定信念,在此基础上实现广采博纳、兼收并蓄的学科构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2.科学性原则。
倡导和尊重科学规律,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党和国家及学术界、艺术界、教育界历来秉持的发展观。科学性是一种极具世界包容性、人类本体性和时代进取性的现代学术理念,处在重大转型起始阶段的艺术学理论二级学科的设置,如何更好地体现科学性原则,这是对艺术学理论界群体智慧的重大考验。
具体来说,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首先需要基于人类据以内化—转化—外化艺术文化的审美价值规律,其次是需要基于人类用以认知艺术文化和创造审美产物的心脑科学规律,再次是需要基于艺术家用以构制艺术造型的形式法则、感性之道与技术规范。
根据上述基本原则,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学科范围,可包含艺术基础理论、艺术应用理论两个二级学科,下辖相关的若干研究方向 (或三级学科)。
1.艺术基础理论。
艺术基础理论,主要涉及文化主体对艺术文化世界这个艺术本体系统的观察、分析、判断、评价等对象性的艺术认知基础理论。具体包括传统学科的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评论等三个主干研究方向。
(1)艺术史:含中国艺术史,外国艺术史,以及艺术考古学、艺术图像学、艺术人类学等交叉学科专业方向。
(2)艺术理论:含艺术原理,艺术美学,以及艺术文化学,艺术社会学,艺术教育学,艺术宗教学等交叉学科专业方向。
(3)艺术评论:含艺术鉴赏学(传统艺术鉴赏、现当代艺术鉴赏),艺术批评学 (传统艺术批评、现当代艺术批评)等。
2.艺术应用理论。
在当今时代,“全球审美化”“经济基础审美化”“物质审美化”“日常生活审美化”等学术理念不断影响着艺术理论的更新。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再次产生巨大的变异,首先是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审美价值观与艺术创作的思维范式,倡导生活审美化的艺术理念,艺术已经渐渐地远离神圣的象牙塔,回归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本真的层面,也即实现了由人类的生活提炼升华成为以“美”为核心的艺术,再由艺术的“美”熏染提升人类生活的一个博大的理论命题,“审美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策略”。当然,上述艺术理论的流派及其理论,并非构成对传统的和现当代其他艺术理论流派的取代,而是形成了一种并存与互补的发展关系。
从大局上看,上述变化有助于破除“艺术神圣”“至高无上”的象牙塔情结,让艺术回归现实,服务于社会生活,无疑是艺术理论研究造益人生的一大进步。我们再从人类艺术文化演进发展历史的视角来看,从艺术与人类社会文明的共同源头(源于生活),到艺术与生活的渐行渐离(高于生活),及至艺术再次回归到生活中来(创意生活),总体上符合事物循序渐进的基本轮回及普遍性发展规律。因此,设置艺术应用理论二级学科既合乎规范又通于情理。
艺术应用理论,主要包括20 世纪末以来在我国热兴的艺术管理研究和艺术创意研究两大主干研究方向。
(1)艺术管理学:含艺术文化管理、艺术产业管理、艺术市场与营销管理、艺术展演与策划管理、艺术产品与传播管理,艺术品抵押与信托管理(艺术品抵押、艺术品按揭、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艺术品“股票”)等方面的研究。
(2)艺术创意学:含艺术文化创意、艺术产业创意、艺术传播创意、艺术经济创意、艺术科技创意等方面的研究。
艺术学理论学科教育,应包括普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三个层面。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等多种原因,在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体系中,这一十分重要的统领性艺术理论学科一直缺失,1997年才在研究生教育层面增设了艺术学这一二级学科,并逐步建立了数十个硕士点和多个博士点,本科教育层面的专业设置问题尚处在研讨阶段。
1.学士层面的培养。
如果把艺术学理论学科教育比作一座高塔,学士阶段的教育教学将是“塔基”。由于多种特殊的因素,我国艺术学理论的学科教育起始于硕士研究生层面,虽然十余年来艺术学理论界一直没有停顿申请同名本科专业的努力,但基于多种矛盾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解决,本学科只能招收具有音乐、美术、舞蹈等单科知识基础的学生,这等于缺少坚实宽厚的“塔基”的有力支撑,要实现学科教育的宗旨目的相当困难。
鉴于此,奠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塔基”是当务之急。目前国家正在试点推行的综合艺术教育本科专业,其学理属性和艺术学理论学科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如若把其作为该学科的“塔基”,一二年级阶段学生普修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戏曲等知识与技能,三年级阶段可有一部分学生主修艺术理论专业,这样的学生当是艺术学理论相关专业方向的理想人选,因为他们掌握并具备了综合艺术的技能与知识修养。反之,即使是国家批准了艺术学理论的本科专业,学生一入校就直奔主题进入艺术理论的学习范围,缺乏对各艺术门类技艺技能的习练,则极有可能重新回到哲学、美学远离艺术本体的虚无缥缈的境界,难以实现由艺术实践升华艺术理论,再由艺术理论指导艺术实践的科学的目标定位。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若把艺术教育本科专业作为本学科的“塔基”,一方面可为国家正在试点推普的综合性艺术教育的工作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同时又能为本学科的发展拓宽坚实的平台,为毕业生的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从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现状来看,目前各高校培养的本科生、研究生,宽口径出路是面向中、小学校和一些职业艺术学校,只有少量博士生有望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故必须以社会现实需求的杠杆为基准,合理布局“塔基”与“塔尖”的关系,方能奠定本学科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2.硕士层面的培养。
硕士研究生层面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初始阶段。此阶段的培养目标,应使学生获取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素养,包括品德修养与学术素养;应具备自觉获取知识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实验与实践的能力等学术研究的基础。
3.博士层面的培养。
博士研究生层面的教育,是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进入学术研究纵深领域,并能够独立承担科学研究任务的阶段,应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识体系,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具备一定的学术潜力,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和研究方法,有较强的学术鉴别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
同时,由于本学科具有贯通各艺术门类之间关系的特殊使命,它还有必要和相关学科之间建立密切的关系,以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的双赢效益。这些学科约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如音乐舞蹈学、戏剧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等有着直接血缘关系的艺术类姊妹学科;第二类是如哲学、美学,逻辑学、文艺学、语言学、传播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民族学、民俗学、教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第三类是如生理学、解剖学、物理学、生物力学、数学、统计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等理学学科;第四类是如市场学、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等现代应用理论型新学科。特别是一些看似十分遥远的学科之间,实际上可能存在着较多的内在密切关联。
总之,艺术学理论的学科教育系统,包括其本科、硕士、博士等三个阶段的培养教育过程,在各个培养教育的不同历史阶段,虽有其不同的培养教育的目标定位,却又有着一根红线始终如一地贯穿着一个统一的教育理念,那就是综合性、系统性与合理性。如若在此问题上摆脱不了暂时的、个体的利益的束缚,必将造成既辜负前人又愧对后世的局面,我们这些人不但不能成为合格的艺术学学科建设的筑路人,而且会成为艺术学的掘墓者。曾经沧海难为水,游于圣门难为言。我们毋庸多言,历经十四年“独立战争”的艺术学,理应有它十分合理与完美的归宿!
[1]仲呈祥.中国当前艺术学学科发展的若干问题[J].艺术百家,2011 (4):8.
[2]于平.艺术学:独立学科门类的学域扩张与学理建构[J].艺术百家,2011 (4):15.
[3]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4.
[4]凌继尧.艺术学理论的二级学科的设置——在2011 杭州“艺术学学科发展新向度暨对策研究”高端国际论坛上的主题发言[EB/EL].中国艺术学网,http//:zgysx.hznu.edu.cn.
[5]战国策·赵策一[M].植俊峰,译注.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257.
[6]王廷信.艺术学理论的使命与地位[J].艺术百家,201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