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淑丽(陕西省华县瓜坡镇中学)
又一轮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这是一轮全新的教育改革浪潮,它要求教师做出理性的思考,要教师明白在新课改中要做什么,要怎么做,要达到什么目标。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教学方式确实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我们的目标仍是追求教学的实效、高效。那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下文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教学理念在改变,教学目标也在改变,教学的模式自然也在改变。从重知识讲授的传统教学到重技能素质的现代教学理念;从灌输式的传授到启发引导式再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从重知识的积累到技能的培养等,在这个变革中摸索前进的语文教师似乎也有些迷茫。怎样才能既扣住新《课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又能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更新教学理念,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显出来。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时代的产物。在语文教育改革中,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九十年代以后,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既然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语文教育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教改的宗旨在于追求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即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技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教改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这是一个很实在的任务,更新教学理念,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把知识技能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智、运用策略,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和高效性。
有效教学的认定标准是化虚幻为本真,讲究一个“实 ”字。因此,教学中要始终本着教育宗旨,一招一式都应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好课应该符合学情、以学生为本,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落到实处。而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看《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还要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一堂课之中,不一定要三维目标面面俱到。有些内容更适合于训练学生的能力与方法,有些内容也许更适合于情感目标的达成。在语文教学中,要倡导探究性的学习,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转变,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激活封存的记忆,唤醒沉睡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出路。然而,语文教师们在定位三维目标的过程中也显见出各种弊端,值得我们深思。
1.评价课堂效果首先应关注三维目标是否达成,而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对三维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了折扣。教师对三维目标的定位往往尽信教学参考,或者现成的教案,不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只图完成教学任务,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不能优化设计教学环节。课堂气氛要么沉寂,学生参与不够,要么力求新奇,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并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完全调动学生的思维。因而,实现教学实效、高效的途径之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文本特点,大胆取舍,准确定位三维目标。教师应当重视学生主体,重视课前预设,更要重视学生的课堂生成问题。备好教材、备好学生,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重视对课本资源的开发利用,正确处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学习语文就是学习生活,生活处处即语文。实现人课合一是语文课的最高境界,也是语文课人文性的体现。虽然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重要的落点,也不能忽视工具性,但在平时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实现情感教育,对文本内容做粗浅处理,在拓展环节抛开文本,在人文性上大做文章,认为这是对主题的升华,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其实,语文学习就是要在品语言的基础上去领悟文道,领悟字里行间所蕴藏的丰富感情,感悟文章深邃的思想和哲理,用优美的语言去感化学生,用文章细腻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以教师睿智的语言去启迪学生,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不一定在拓展中大肆渲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过多用音响等多媒体手段去吸引学生,反而会扼杀学生对语言的解读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因此,追求课堂的有效、高效,必须以学生为本,准确定位三维目标,合理地实施三维目标。
目前的语文常规教学中,令人担忧的现象有: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基础教学没有得到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差,自主学习意识缺失等,这些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教师在课后巩固环节中大多盲目地采取题海战术,语文训练也不例外。
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标》的要求,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目标。特别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方法技能,因为题海训练并不适合语文。
据研究中考试题的专业人士分析,初中阶段语文课三年的课后习题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基本覆盖80%左右。因而,重视课后习题,将课后习题贯穿于整个教学,通过课后习题巩固阅读的知识点,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在训练方法上从课前检查预习和课堂分层次提问入手,引导学生将说与做结合起来;从作业分层布置入手,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力求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让他们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的实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