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文永
融入新一轮沿海开发热潮
□文/蔡文永
推进沿海大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必须抓好发展规划定位,必须推进产业创新转型,必须加快东部城市副中心建设,必须建立健全沿海大开发体制机制
2012年以来,受国际经济环境和自身产业结构影响,温岭工业经济发展回落、外贸出口增速放缓、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温岭经济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土地等生产要素已明显制约温岭以沿路开发模式为主的块状经济的发展空间,温岭必须向大海要发展空间。推进沿海大开发,发展海洋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显得尤为迫切。温岭在新一轮沿海开发热潮和海洋经济发展格局重大变革中一定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推进沿海大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必须抓好发展规划定位,必须推进产业创新转型,必须加快东部城市副中心建设,必须建立健全沿海大开发体制机制。
温岭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中“九区”之一的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沿海大开发,必须强化以规划为龙头,突出产业提升和空间优化,从更大、更深、更广的层次系统研究温岭沿海布局定位,统盘考虑并对接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规划。按照建设温岭城市副中心的定位要求,系统研究东部沿海开发的空间布局,合理确定重点建设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重点考虑产业提升、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等问题。围绕“一副中心、四大城镇、两大围区”的总体布局,加快滨海、箬横、松门、石塘等沿海城镇群整体规划布局,细分各城镇的功能定位与职能分工,加快东部新区与四大城镇联盟培育。
立足沿海大开发总体规划和战略定位,要重点编制各功能区块开发规划。龙门港是一个难得的深水良港,可建5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5个,可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全天候进港,10万吨级散货船乘潮进港。龙门港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海岸线长18.7公里,要做好龙门港区与沿海高速公路、沿海铁路货运专线等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的衔接。推进中心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加快中心渔港石塘港区、箬山港区、钓浜港区等标准渔港建设规划。加快中心渔港二期工程(箬山港区)初步设计批复等前期工作,尽快启动建设。
围绕石塘的曙光文化、石屋文化、渔村文化,规划建设石塘半岛旅游区,建设曙光园三期工程、海洋休闲广场、金沙滩度假村、石塘上马旅游综合体、箬山历史街区、环岛海景观光道路、旅游码头。启动建设水桶岙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渔村接待区、景区道路、旅游度假山庄、游船码头、景观设施、瞭望塔、沙滩浴场等。规划开发建设三蒜岛,发展旅游业,建设入口商务区、生态休闲度假区、渔家乐活动区、三蒜风光区等区块,重点建设旅游度假村、购物点、游船码头、环岛景观道、大酒店、海上游乐项目、观光游船等。
加强无居民海岛的开发保护。对无居民海岛的省岛号、海岛志号、名称、行政隶属、岛屿面积、岸线长度、地理位置、岛屿特征、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与利用现状、海岛分类等进行普查、规划和造册。对列入国家海洋局公布的第一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的小龟屿、二蒜岛尽快启动编制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规划。
积极推动环乐清湾合作,在重要规划无缝衔接、重大基础设施对接、特色产业协作配套、旅游资源合作开发、社会事业深化交流、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及信息资源交流共享等重大领域全面加强合作,联手推动环乐清湾区域的一体发展。积极推动环乐清湾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突出温岭温峤、坞根、城南等镇在环乐清湾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产业积累,温岭已初步形成泵与电机、汽摩配、鞋帽服装、船舶修造、塑料建材、机床工具、厨卫家电、水产食品等八大类传统产业和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受行业本身以及出口等外部环境影响,八大类传统优势产业仍处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仅泵与电机、机床工具等少数几个行业发展态势较好,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在培育中,并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要承载经济新一轮成长,必须加快推进产业创新转型,必须提升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必须搭建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大平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和“后开发区时代”的挑战面前,温岭沿海大开发要坚持产业高端化发展,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为抓手,提升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工程、光电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
东部大开发为温岭提供了广阔的产业提升空间,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中,东部不仅要承接西部的产业转移,更应该在培育大企业、构建大平台、引进大项目、打造大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东部沿海地区必须发挥后发优势,率先做大做强做优,着力构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提升园区集聚效应,通过实施“腾笼换鸟”,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提高单位面积的有效产出。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着重承接西部泵与电机、汽摩配等产业,为西部企业整体搬迁扩张提供发展空间。紧密结合本地比较优势,选择基础性好、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泵与电机、汽摩配等主导产业,支持企业增资扩产、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逐渐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大型专业市场、现代物流、技术研发、金融信贷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集群提供配套服务。
以36.9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区为核心,以松门、箬横、滨海、石塘等沿海城镇为结点,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支撑,推动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形成辐射整个温岭东部的城市副中心,建成产业发达的创业新区、生态友好的宜居新区、自然优美的休闲新区。
东部新区北片工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泵与电机、汽车摩托及配件、机床装备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打造3—4个产值超百亿元的现代化产业集群。中片生态旅游区按照“成片、生态、高档”的开发原则,积极打造龙门湖休闲旅游度假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南片城市核心区重点建成现代商业商务集聚区、外商投资产业基地、上市企业总部基地等,打造成为集商住、商贸、工业于一体的新城综合体。
建设东部副中心城市,必须完善东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卫生院、中学、小学、幼儿园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在东部新区新建专家楼、人才公寓、保障性住房、工人宿舍等配套住房,留住高端人才和产业工人,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为产业发展和提升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加快推进沿海高速公路温岭段、75省道南延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东部新区对外交通条件,建成温岭东北角对接台州市区的前沿和重要节点。加快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成龙门湖生态湿地公园、沿海防护林、生态绿地系统和生态河道系统。
建设东部新区城市副中心,有利于加快东部地区人口集聚和城市功能的提升,有利于就近解决当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就学、就业、就医、住房等民生问题,缓解温岭主城区交通、就学、就医、住房等压力,减少主城区的拥挤程度。建立健全大开发体制机制
加快建立发展海洋经济的协调机制,按协调规格不同,分综合协调、专题协调和日常协调三个层次。一是综合协调,由温岭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集,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和任务,协调解决综合性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专题协调,由常务副市长牵头,根据推进情况,不定期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三是日常协调,由市海经办协调解决一般的问题。
推进沿海大开发投融资机制创新。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投融资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性投资对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结合国家、省相关海洋经济政策,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建设,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资金和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地方财政对沿海大开发的投入力度,通过温岭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融资形式,增强资本运营规模和效益。对企业投向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海洋产业、海岛开发等领域,财政可采用贷款贴息方式予以支持。促进海岛开发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谁开发、谁经营、谁保护、谁收益”的原则,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争取国资、激活民资、优选外资,培育发展多元投资主体,共同参与重要海岛的开发建设。
鼓励各类资本多渠道投向沿海大开发。积极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吸引外资投向沿海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引导外资投向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努力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鼓励民间资本直接投资现代海洋产业、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岛开发等重点领域。通过政府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对民营投资的重大海洋产业发展项目予以支持。对民营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等公益性、准公益性项目通过财政补贴、价格补偿、资源补偿、税收返还等多种方式保障民营投资获得合理回报。
温岭市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