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法在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2012-01-28 12:44王旭平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太监诗歌教师

■ 王旭平 戴 银(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

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教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其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仅课内篇数就达到近80篇。而在中考题中,诗歌的默写分值也比以前有所增加,并且还多了诗歌赏析题。可以说,现在的语文教育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应该加强古诗歌的教学。

可是,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又存在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作为诗歌,只要会背、会默写就行了,而不强调理解。这样教学的结果就是学生前面背、后面忘。所以有许多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为什么连这么简单的几句诗都不会背呢?其实,如果仅仅把诗歌教学理解为背诵默写教学,那是远远不够的。其原因如下:

一方面,诗歌是一种很讲究形象性的文学样式。它不像小说那样具有曲折的情节(一些叙事诗除外),而是讲究感情的抒发、艺术的空白,讲究联想与想象、含蓄与生动。可以说,诗歌是一门非常凝练的艺术。如果我们仅仅是为背诵而背诵,那就不能很好地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也就很难融入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中去。学生没有能够用心灵去感受诗歌,其对诗歌的领悟必然浅薄、易忘。

另一方面,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认识论,没有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真正认识世界的,如果没有学生这个学习认识活动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难以真正发挥。一旦学生觉得诗歌无疑就是背诵、默写,那他很快就会对诗歌的学习失去兴趣。再加上外界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少数学生甚至会认为:这样一天到晚背诵诗歌有什么用?这些会让学生对诗歌的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这样一来,教师讲得再认真、分析得再透彻,对学生而言也没有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了兴趣,学生的学习激情不会很高。

针对以上两点,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既让学生对诗歌有兴趣,又要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诗歌。而“表演法”恰恰能很好地解决以上两个问题。诗歌的表演又可按诗歌的内容分为两类:

一类是有简单情节的诗歌,如《卖炭翁》《木兰诗》等。这类诗歌表演起来较简单,只要按诗歌叙述的过程演一遍就行了。比如,我曾经让学生表演《卖炭翁》一诗。剧本如下:

舞台提示:深山老林里,刮着凛冽的寒风,一个头发花白、满脸尘灰、衣着单薄的老人在山里砍柴烧炭后,用板车拉着去城里卖。这时宫里的太监上场。

太监:老头,你这炭不错,跟我走吧!

老人:老爷,我这车炭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拉来的。

太监:别说废话,跟我走,我们会给你钱。

老人:(不情愿地,慢慢拉着车走)

太监:(声嘶力竭)老头快点!

(宫门口,小太监抱着半匹红绡和一丈绫在等候)

太监:老头,把炭放下来,喏,这是给你的钱。(眼神示意小太监上)

老人:(苦笑)老爷,就这点东西,它不能当钱呀,家里还等着我买米买衣呢?而且我这可是一千余斤炭呀,再加点钱吧!

太监:滚!这可是皇宫,由不得你大声喧哗!来人,把宫门关上。

老人:老爷,求求你……(拉扯太监的衣服)

太监:把你的脏手拿开!(嫌恶地掸掸衣服)

老人又累又饿又伤心,昏倒在宫门口。

这次表演,一改以往嘻嘻哈哈的闹剧作风,整个过程充满了悲情,深深打动了在场师生的心。之后,我发现这首诗已经不再需要我去检查背诵了,学生们都已背得很熟练,可以说远远超过了我以前强迫学生背诵的效果。

诗歌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情节的,纯粹是作者借景抒情、有感而发。这种诗歌的表演则比较难。我是这样处理的:讲解诗歌之前,先详细介绍了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然后让学生设置一个跟写作背景相似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中把诗歌唱出来。比如在教学苏轼《水调歌头》时,我将背景改成了诗人独白台词:“今夜,花好月圆,是中秋节,在外已经很久了,不知小弟生活如何,我真想他呀!”此时,悠扬的歌声响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般说来,表演得投入、吟诵有韵味的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深一点。因为他们已经深深地被作者的思想所感染。这时的诗歌已经不是背诵出来的,而是一位“诗人”发自内心的深情表达了。学生自己表达出来的诗,自然不会忘记。

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完美的,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有了弊端。同样,诗歌表演法也不例外,我们在实行这一方法的时候,还须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在表演的构思过程中,教师不宜介入过多。不要过分强调什么是应该的,不要设定框架。因为老师介入过多之后,一方面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也可能导致表演成为一种形式,成为一个空架子,成为教师思想的又一个代言人。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只要把握好一个原则,那就是表演要忠于原文基本精神,其余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发挥想象。

其次,表演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而不应成为少数人的专利。所以,在表演中可以引入竞争。教师可以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表演小组,每个小组由学生各自分工合作。在表演后进行评比,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评比,比如最佳表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创新奖、最佳化妆奖等。让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再次,在表演中可介入多种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图画、背景布置等,让学生有直观的视觉刺激,诱发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可以使表演不至于单调。

最后,表演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这一点要特别重视。我们的学生并不是表演系的学生,引进表演法是为学生学好诗歌服务的。所有的目标、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一目的。一旦发现有不利于这一目的的思想、行为,教师必须严加制止,以防出现兴趣外延的情况。

当然,表演法仅仅是我在诗歌教学中的一点探索。在实际教学中,肯定还有许多教师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我期待着我们的诗歌教学能真正跨上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太监诗歌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诗歌岛·八面来风
明清太监也读书
宦官的职责:洒扫庭除
圆我教师梦
诗歌过年
一个字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