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书架 传承文明——编读《家庭书架丛书》的体会

2012-01-28 12:30符爱霞
中国出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书架读物丛书

文/符爱霞

家庭是一个人生命和精神的起点,也是终点。如果把一本本书比喻成一片片树叶,那它们最终都要“叶”落归家。因此,说家庭书架事关文明传承,似乎也并非言过其实。

在欧美诸国,普通家庭在客厅、壁炉旁或卧室等处一般都有书架,其上摆满了他们从书店淘回来的“家庭读物”。这种家庭读物并非菜谱、医疗保健或旅游指南之类,而主要是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书也不是纯粹为了装饰或摆设而整整齐齐码在书架上供人观瞻而不蒙主人垂青翻阅,而是随意地放诸床头或茶几或阳台甚至卫生间里,家人触手可及,率意翻阅;抑或出门旅行前随意带上一册,在候机候车的间隙捧而读之。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国,当我们不经意间走进一个个越来越宽敞明亮的中国家庭,能看到琳琅满目充满了艺术感的家具,能感受到灯光营造出的朦胧诗意,却很少能看到一个摆放了那些人类沉淀已久的文明成果的书架;当我们乘飞机或火车出行时,多见匆忙而过的旅客手中的时尚杂志或街头八卦小报,却少见有人手捧一册文学或艺术作品在喧嚣中静静阅读。

作为编辑,每当此时,我的心灵犹如受到重重的一击。承续了5000年悠久文明的中国人,却时时处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贫乏和失意。我内心充满着遗憾和忧伤……

是这样的感时伤怀,是这样的一种萦绕于心的担当,让我写下关于这套《家庭书架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的点滴感想。

这是一套在西方文化发展和文明积淀过程中影响久远的读物,这是一套可以让个体精神世界变得无比丰富和无比强大的读物。这套《家庭书架丛书》,承载着每个与之结缘的个体的希望和梦想,反映了那些敏感而伟大的创作者的灵感和善良的心怀;这套“家庭书架”是英语世界的丰碑,是那些善于思考、长于想象的创作者的心灵圣坛,是每个读者心灵的指南,是那些伟大作者思想智慧的无限延伸,是人类文明的承载者和担当者……

这套“家庭书架”在西方长销不衰。原因一,其题材多为文学艺术类、传记类、历史类、社会文化类等;原因二,其作者虽然身份、职业不同,但都以文辞优美著称,即使深奥的美学或哲学著作,如罗斯金的《艺术十讲》、佩特的《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也因作者完美的散文笔法而显得深入浅出。其他如华盛顿·欧文的《英国速写》、马克·吐温的《说谎艺术的腐朽》等,也都出自闻名世界的文学家之手。这些游记或散文,不仅充满了精神感召的力量,而且篇篇都可做英语美文的欣赏文本。手持这些文本阅读的过程,完全是一次次轻松愉悦的精神旅行。

关于这套书的翻译有不得不说的话。译事沉疴业已成为当代中国知识领域难以治愈的顽疾,虽然当前仍有少数译者在译事丛林中艰难爬梳并屡有优秀成果问世,但我们已经很难看到把翻译当做一门学问的优秀翻译家了。

在这样萧索的环境下组织翻译出版这套汇聚诸多大师著作的大型中英双语版“家庭书架”,一如逆水行舟,作为图书编辑,我深深明白,要在两种不同语言之间进行巧妙的置换和替代谈何容易,尤其是翻译大师的著作。译者犹如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在两种语言之间的钢索上行走已属艰难,为了博取喝彩,他还必须姿态优美,时时做出一些高难度的动作!面对凌空独索,我甚至怀疑思想是根本无法在两种语言间传达的。鉴于此,我只能说:为了理想之塔慢慢矗立,虽然这些译文一定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但出版者愿如农夫般劳作。

译事维艰,出版维艰,但有优秀的读者在,就有希望在!在优秀的读者和伟大的作者之间,编辑都愿成为一道桥梁。期待大家都来重读经典,体验温暖。

猜你喜欢
书架读物丛书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人梯书库”丛书
中国城市运营 地产首脑读物 房地产导刊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
新书架
新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