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刍议

2012-01-28 10:37王维俊毛龙波
中国储运 2012年5期
关键词:后勤装备信息化

文/戴 强 王维俊 毛龙波

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着力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按照时代发展要求,适应现代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稳步实施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积极谋求后勤装备建设科学发展,加快保障手段向信息化迈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军后勤装备建设的重点。

一、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分析

后勤装备信息化就是在后勤装备研制、生产、使用和管理的全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取综合集成方式,发展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的后勤装备的过程。当前,我军后勤装备信息化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后勤指挥自动化、保障装备可视化、保障平台网络化、装备作业智能化。

1.后勤指挥自动化。要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就必须相应地提高后勤装备指挥自动化能力。指挥自动化是后勤装备信息化的“大脑”、“中枢”,是实现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精确保障的重心,只有实现后勤指挥自动化才能使装备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提高后勤装备保障效能。后勤指挥自动化不是单指固定设施的自动化系统建设,而是指挥系统向最小作战单元的延伸,这种延伸主要突出体现在单兵、单车的直接指挥与操控上,使后勤力量能够依托有线、无线网络实现与指挥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保障数据与指挥数据的适时交换、共享,使后勤装备与后勤指挥真正联成一体,实现精确化指挥、精确化保障。

2.保障装备可视化。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场环境复杂、作战强度激烈、后勤保障物资与装备需求量很大,能否有效、合理、精确地配置后勤物资装备,使其发挥最大的保障效益,将会对作战进程的控制和战略目的的达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保障装备可视化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掌握战场保障装备的实时状态,促使保障装备的最优配置,实现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保障。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依靠可视系统,实现了由“储备式后勤”到“配送式后勤”的转变。与海湾战争相比,海运量减少了87%、空运量减少了88.6%、战略支援装备动员量减少了89%、战役物资储备减少了75%。

3.保障平台网络化。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瞄准战场全程的信息化操控,以信息平台为基础,建立网络化保障平台,以实现保障活动实时可控,提高后勤保障的灵活性和精确性。保障平台网络化就是在机动后勤装备上加装具有定位、导航和通信功能的数字化装置,依托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和野战通信网络,建立移动保障跟踪系统,使后勤装备从“以平台为中心”转变为“以网络为中心”,逐步实现机动保障实时控制。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所使用的老旧装备,通过网络平台使作战、保障装备系统联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使作战、保障效能倍增。

4.装备作业智能化。未来信息化作战对后勤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其战场应变能力,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后勤装备必须实现作业智能化,使其具有一定的自我保障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装备生存及保障能力。装备作业智能化就是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使装备具备自动感应能力,增强装备的可操作性和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提高战场作业能力。这种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装备故障自动检测、工作自动监控等方面。美军正在研制一种“机器骡”,可自动跟在士兵后面,为其携带物资装备,并提供一定的生化侦检和医疗救护保障。

二、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特点

信息化后勤装备需要有较强的战场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装备灵活的机动性、良好的防护性、较高的智能化和完善的配套性等四个方面,能够有效满足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后勤装备的保障需求。

1.灵活机动,反应能力快。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各种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运用,使作战强度和打击精度空前提高,战场环境不确定与复杂性都大幅度提升,这就要求后勤装备必须具有很强的机动性能、具备较强的伴随保障的能力,当前应重点开展自行式、拖挂式、携行式等可遂行伴随保障的后勤装备研究,力争实现后勤装备的小型化、携行化、集成化,提高战场机动反应能力。

2.防护有效,生存能力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场高度透明化,后勤作为保障部队持续作战的生命线,一定程度上是敌打击破坏的重点。后勤装备作为后勤保障组织实施的物质支撑,必将面临严重的威胁。一方面要逐步提高后勤装备的可靠性指标,使其具备良好的防护性能和抗打击能力,此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反侦察、反监视、反夜视等“隐形”功能;另一方面要着重对我军后勤装备进行“两减一增”改造,即:减小噪音,减小热辐射,增强多样化伪装,全面提高后勤装备的防护性,提高其战场生存能力。

3.信息智能,作业能力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场环境高度智能,要求后勤装备必须提高信息化水平。按照优化结构、综合配套、精干高效的原则,通过为后勤装备加装具有定位、通信和导航功能的数字化装置,建立形成移动保障跟踪系统,逐步实现机动保障实时可控,实现保障装备之间、保障装备与武器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使整个后勤系统中的装备资源完全可视,实现装备的正确配置、调遣和运用,提高其战场作业能力。

4.配套完善,保障能力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保障任务多元,保障方式多样,要求后勤装备具有综合配套性和功能整体性。这就必须加强装备的综合集成建设,在设计理念上,要从研究单一军兵种的专业后勤装备转变为多军兵种的通用后勤装备;在研发思路上,要以功能单元为模块整体研制、系统开发,形成多级保障组合,追求整体最大保障效益,强调后勤装备的系统化、模块化、配套化、系列化指标。

三、实现后勤装备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着眼信息化战争需求,加快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必须科学筹划装备建设全局,健全后勤装备保障体系,牢牢抓住人才战略重点,建立后勤装备研发体系,整合现有装备保障资源。

1.科学筹划装备建设全局。一是要加强理论创新。理论是牵引和动力,由于我军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理论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权威性,导致理论牵引力不够。为此,必须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以《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为指南,深入分析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的特点、规律,积极引进外军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思路,加强理论消化、吸收、再创新,确保研究工作的方向性与针对性;二是要加强总体规划。当前,由于我军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机构不健全,法规制度不完善,使各军区、各部队“闭门造车”,各自为战、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现象突出,全局统揽力度不够。为此,要按照军队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瞄准世界新军事变革前沿,加强全局性规划、统揽的力度,提高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的起点、标准,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各军兵种、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信息共享。

2.健全后勤装备保障体系。一是统筹体系构成。未来信息化战场的体系对抗要求后勤装备发展必须突出体系建设,着眼整体谋划、统筹体系构成,统一规划整个系统的发展,配套发展信息化后勤装备,而不能搞分散建设,只求局部发展。二是健全管理体系。信息化后勤装备建设的科学发展,离不开严谨规范的管理体系,良好的管理体系能促使信息化后勤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作环境。因此,要逐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活动都依法实施,实现信息化后勤装备管理的法制化、正规化;同时建立起一种监督约束机制,不定期对后勤装备管理部门进行检查与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三是顺畅维修体系。为保证信息化后勤装备的完好率,应建立可靠的装备维修体系,形成战区维修中心——师旅维修站——团维修分队——营连维修小组等四级信息化后勤装备维修队伍,明确各自的维修保障任务,并定期开展维修诊断检查,以查促修,保证信息化后勤装备经常性维修保养工作的落实。

3.牢牢抓住人才战略重点。一是提高领导班子信息化素质。领导班子是部队建设的核心,必须围绕素质能力需求,全面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在信息化方面带头学、带头用,在经费安排上要舍得投入,在推进部队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领导作用。二是突出信息化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体系上,要按照人才成长的特点、规律,建立战区一体、区域集中、上下衔接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战区培训中心、集团军(省军区)培训基地、师旅培训大队三级信息化建设培训体系。要综合运用信息网络、计算机模拟等高技术手段实施联合训练。三是抓好信息化人才管理。要按照信息化建设需求,建立信息化人才数据库,确保信息化人才既能满足需求又有一定的储备。在用人上要打破条条框框,坚持用辩证的观点使用和管理人才,既重视当前能力,又重视发展潜力;既重视资历学历,又重视实际工作能力,切实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4.建立后勤装备研发体系。一是新型信息化后勤装备研发要有“突破性”。美国国防部制定的关键技术计划,约三分之二与信息技术有关,每年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支出约占军费总额的四分之一多。我军应加大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努力在关键技术上取得大的突破,为加快形成新一代具有较高信息化水平的后勤装备体系提供技术支撑。新装备在研发过程中要以战场实际为基础,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走一条具有我军特色的,具有突破性的装备研发之路。二是新型信息化后勤装备建设要有“跨越性”。新装备研发不仅仅依赖于单件装备的高、精、尖技术含量,还要从整体、系统出发,突出装备综合集成建设,实现后勤装备系列化、模块化、智能化、配套化建设,以完善战术后勤装备系列为基础,重点发展战役、战略装备系列。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军队后勤装备已形成战略空运力量、战略海运力量和地面保障力量相互协调,可实施“聚焦式”保障的新型后勤装备体系。我军现行后勤装备技术水平、信息化水平与美军存在较大“代差”,必须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创新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5.整合现有装备保障资源。一是优化后勤力量编组。针对各部队所担负的保障任务,着眼提高独立保障能力,按照综合化、模块化、战斗化的要求,对后勤保障力量实施全系统、全要素、全过程、全时空的协调与控制,统一筹划、合理配置、科学使用后勤保障力量。二是完善装备保障体系。按照优化结构、综合配套、精干高效的要求,调整后勤装备保障结构,通过后勤装备信息系统与作战指挥系统的信息化对接,逐步实现部队保障需求的实时可知;通过运用条码、射频识别技术,逐步实现后勤装备保障资源的实时可视;通过“附加”、“嵌入”等方式为我军现有后勤装备加装数学化通信装置,逐步实现后勤装备的实时可控,全面提高后勤装备的综合保障能力。三是加快后勤信息系统集成。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信息战先于火力打击,并贯穿作战全程。要以指挥控制为核心、以通信网络为平台、以信息系统为主体,以后勤装备为支撑,构建一体化后勤数据共享环境。

猜你喜欢
后勤装备信息化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后勤服务
防晒装备折起来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医院后勤改革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