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血糖控制与口服降糖药合理使用分析探讨

2012-01-28 09:41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格列磺脲波糖

言 悦

强化血糖控制与口服降糖药合理使用分析探讨

言 悦

糖尿病做为一种慢性疾病,其引发的种种并发症,能使患者残废或者早死。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血糖效果的好坏,与靶器官的受损度及并发症的出现存在直接关系。而口服降糖药是控制血糖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此,口服降糖药的合理使用极其重要。

血糖控制;口服降糖药;合理使用

近年来,随着药剂学的不断发展,巿场上相继出现各种各样的口服降糖药物。如何选取经济、有效及安全的口服降糖药,帮助患者获取最好疗效,做到扬长避短、物有所值、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准则,是当前临床上最为重视的问题。以下对口服降糖药的合理使用进行探讨。

1 口服降糖药的合理使用

口服降糖药的血浆浓度、半衰期的长短、用药时间及方法紧密相连,且受到体重与年龄、就餐等因素干扰[1]。此外,口服降糖药的合理使用程度也与靶器官的受损度及并发症的出现存在直接关系,因此,应加强控制口服降糖药的使用。

1.1年龄与体重

1.1.1老年患者老龄患者对双胍类与磺脲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因此,阿卡波糖与曲格列酮可作为首选药物。其中阿卡波糖的日剂量范畴较大,相对老龄人而言,易于调整,较为适用。另外,老年人应选择使用作用温和、时间短的磺脲类药品,比如格列喹酮、格列苯脲及格列吡嗪等。首先格列喹酮的作用时间较短,低血糖的发生率低,是唯一一种不经过肾脏排泄的药物,主要适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及老龄患者。而格列苯脲的耐受性好、作用缓和,也比较适用于老龄人。注意65~75岁的老龄患者不应使用二甲双胍。另外,相关报道显示,格列吡嗪合并阿卡波糖联合治疗老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其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

1.1.2肥胖型患者对于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应选择磺脲类的药物,比如阿卡波糖、曲格列酮及二甲双胍等。其中曲格列酮对肥胖型的IDDM患者、葡萄糖耐量损害的肥胖或非肥胖患者,均能显著改善葡萄糖的耐量及胰岛素的抵抗,使患者的体重下降。对储备胰岛素功能不佳的非肥胖NIDDM患者,当服用降糖药但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时,必须尽早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2]。而长期口服双胍类的降糖药,将使患者的体重持续下降,是一种有效合理的减肥药。根据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肥胖或者非肥胖患者,两者的疗效相同。而阿卡波糖对IDDM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并且对肥胖或者非肥胖的患者均可适用。

1.2就餐就餐及食物在口服降糖药物的吸收、药效及利用度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影响。对此,必须注意降糖药的服用时间。首先,餐前半小时适宜口服的药品有格列喹酮、格列苯脲、瑞格列奈、氯磺丙脲等[3]。国内相关报道,早餐前口服小剂量的格列苯脲,疗效较好,血浆达峰的浓度时间相对早于餐中服用一小时。而在早餐前口服格列苯脲2.6mg,其疗效优于早餐前口服7.6mg。其次,餐中适宜服用的降糖药物有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及格列苯脲等。其中就餐时在第1~2口饭吞服阿卡波糖,能有效减少其对胃肠的刺激,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进患者的顺应度。而曲格列酮和食物一并摄取时,吸收良好,大约在消化后3h血浆浓度达到顶峰。格列苯脲应早餐时服用。由于食物对降糖药物的代谢及吸收影响不大,对此,可在餐后半小时或1h服用,比如罗格列酮。

1.3胰岛素的合并使用当前,我国大部分IDDM患者主要采取口服降糖药以及饮食控制的方法进行治疗,但通常均会出现以下两种不正当的倾向:第一,运动及饮食治疗常常被忽略;第二,口服降糖药被用来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方法,但通常未能合理使用[4]。对于储备胰岛素功能不佳的患者,特别是非肥胖型的IDDM患者,在服用降糖药但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时,必须尽早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以免出现较多的并发症。

2 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研究

2.1胰岛素的增敏剂根据相关报道,某研究中心对200例曾使用口服降糖药或饮食治疗无效的IDDM患者进行分析,给予所有患者服用罗格列酮,3~4mg/d,1日两次,连续服用25周,最后能使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3%至1.5%[5]。此外,对服用罗格列酮的500例NIDDM患者进行研究,4mg/次/d,连续服用25周,最后能使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9%。同样,每次服用2mg,1日2次,连续服用25周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9%以上[6]。由此可见,适当增加罗格列酮的用量,能使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给予已口服双胍类或者磺脲类药物的患者使用罗格列酮,3~8mg/d,连续口服25周,最终能使患者胰岛素的耐受性下降 2%~26%,其中95%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7]。单一使用安慰剂或磺脲类药物的患者,将使其胰岛素的耐受性上升;而单纯使用双胍类药物的患者,其胰岛素的耐受性则无基本改变。

2.2双胍类的降糖药相关报道,给予60例IDDM患者分别服用二甲双胍与迪化糖锭,151mg/d,或者服用苯乙双胍与降糖灵,76mg/d,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连续服用60天后,改用二甲双胍或者苯乙双胍,再连续服用60天[8]。在服药的前30天以及服药后的每个月检查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以及24h的尿糖定量,测定患者的体重、心率、血压及不良反应等,最后两组药物对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的血糖、24h的尿糖明显降低(P<0.05)。而服用苯乙双胍后患者的血乳酸上升28%~53%,明显高出二甲双胍的7.8%~9.3%。此外,餐前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胃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而苯乙双胍仅为13%。

2.3非磺脲类的降糖药某研究中心对已口服磺脲类药物的40例IDDM患者进行分析,给予患者服用格列苯脲或瑞格列奈作为参照,A组在早餐前服用本品6~10mg,瑞格列奈组则在3餐前服用0.6mg,连续服用13周。最后两组血糖的控制水平相当,A组空腹时的血糖水平相对高于瑞格列奈组[9]。另外,餐前空腹服用瑞格列奈2~4mg,能使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4%~2%。而服用本品4.0mg,每天餐前空腹口服,连续服用 1年,其疗效和每日单一服用15mg格列苯脲相同。

2.4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剂相关报道,将60例NIDDM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服用格列吡嗪与阿卡波糖,每天服用格列吡嗪6~16mg,3次/d,第4周加服阿卡波糖,开始为51mg,随后逐步增加。B组每天服用阿卡波糖151mg,若疗效不佳,则在第4周加量至300mg。C组每日服用格列吡嗪6~15mg,若疗效不佳,则在第4周加量至30mg。共治疗15周,分别测定三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并详细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体重、肝肾功能的变化等[10]。最后三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均相对低于治疗前。A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 2h的血糖均低于 B、C两组(P<0.05)。此外,治疗后A、B两组胰岛素的敏感指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C组无变化。

3 结语

随着新型口服降糖药物的相继出现,体现了药动学的良好性质。口服降糖药逐步被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及IDDM患者,并且取得显著疗效。口服降糖药的合理使用,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重要手段[18]。

[1]Bulforu JA,Plosker GL.Rosiglitazone[J].Drugs,1999,57 (6):921.

[2]Bristol-Myers.Squibb Company Glucophage Package Insert[J].2003,21:87.

[3]Hasslacher C.Safety and efficacy of repaglinide in trpe 2 diabe-detic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i mpaired renal function[J].Diabetes Care,2003.

[4]孙婷婷,陈福琴.口服降糖药的降糖外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12).

[5]任智文.我院2007~2009年口服抗糖尿病药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0(30).

[6]张美玲,叶佐武,王小军.我院 2004~2007年降糖药利用分析[J].中国药业,2009(17).

[7]江小四,方会慧.2006~2008年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分析[J].安徽医药,2009(11).

[8]林淑珍,林辉.我院2004年~2006年口服降糖药利用分析[J].海峡药学,2009(03).

[9]石春英,贾贵龙,刘金玲.浅谈口服降糖药的合理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1).

[10]支伟锋,张桂芬,沈达,等.口服降糖药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1).

广西德保县人民医院,广西百色 533700

猜你喜欢
格列磺脲波糖
阿卡波糖用药的五个注意事项
BMJ:糖尿病患者换药需谨慎,从二甲双胍更换为磺脲类药物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发喜糖
磺脲降糖药应该怎么吃
磺脲类降糖药你用对了吗
加用格列美脲对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的影响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
阿卡波糖的研究进展
明明白白用磺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