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海军
轨道交通产业是株洲市的重点产业之一,有着数十年的发展历史。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群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在技术方面处于领先水平,产业优势越来越明显,与相关科研院所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无论从政府政策支持还是客观条件的发展,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已开始进入了一种良性发展阶段,经济中心区域已经形成。随着株洲市制定《株洲市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振兴规划及行动计划》以打造第一个千亿产业群的发展目标与发展规划的确定,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虽然现在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已经在集群发展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由于轨道交通产业的计划经济特色仍然明显,国家主导的意识强,目前国内外众多经济学家对影响产业集群因素的诸多论述,如外部经济理论、经济地理学理论、新竞争优势理论、交易理论等等,并不一定能代表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群这类长期受国家政策指导的产业发展的研究,因此研究以国企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如何发展、其演化阶段及其发展策略成为了研究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群的一个重要课题。
产业集群存在着一个从形成、发展、成熟到衰退的演化过程。有的学者将其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或二次成长期四个阶段。结合这些特点来看,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群的演化过程也可分四个阶段,并有着明显的特征。
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是从产业集聚开始的,其产业集聚最初是在国家统一部署之下完成的,随后在周边地区不断引进相关配套企业,完成了产业空间上的集中布局使得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和分工协作关系并不太强,处于一种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产业关联上的离散状态,企业集聚效应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出来。直到2009年,依托轨道交通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和湖南省轨道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株洲轨道交通产业进入了新发展阶段。
事实上,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积累成长阶段在2009年已经完成。如产值稳健提高,参与企业不断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实力不断增强,重点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随着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的发展,区域的引力作用不断增强,集聚作用越来越强烈,大量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在该地区集中形成,集群进入了成长阶段。既有生产同一产品企业的集聚,也有纵向联系企业和相关支撑机构的集聚。集群内企业竞争的加剧,使同一地区产生知识扩散效应,从而带动整个地区产业的升级。
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目前处于投资与扶持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集群内已经出现以主体企业为核心的,拥有大批下属企业的企业集团。同时,核心企业已经开始实施全球战略,在更多的国家销售产品并获取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的原材料,集群开始加入全球价值链。这个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从政府到企业之间都具有积极投资的意愿,这一点从《株洲市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振兴规划及行动计划》以及相关企业大量投资中就可充分看出来,如核心企业大量投资兴建现代化、高效率的机器厂房设备,并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对各种生产要素如技术、人力资源、资金、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等的需求迅速扩大,政府主导与扶持极大地推动了集群的发展。根据《株洲市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振兴规划及行动计划》规划,这个阶段将在2012年完成。此时,主营业务收入将由第一阶段的199亿上升至660亿元,工业增加值将由70.4亿元上升到230亿元。
在这个阶段中,轨道交通产业的产业链已经比较健全,本地化率明显提高,本地产业链的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开始深化发展,附加值越来越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份额明显提高,政府逐渐由扶持功能转向产业集群的服务功能。伴随着完整的、配套的产业链体系的形成,产业集群开始步入成熟阶段并形成明显的集群优势。集群区域内将聚集数目众多的相关企业,与产业配套的企业也已形成为配套的企业群,企业集聚趋于稳定,个数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集群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体系。在产业价值体系中,相关企业的劳动分工更加细化,各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企业间既竞争又合作,形成了一个稳定、密切的本地网络关系,显著增强了集群的竞争优势。根据《株洲市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振兴规划及行动计划》的规划,预计这一阶段将在2014年完成。
随着以上三个阶段的完成,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将进入一种全新的发展阶段,产业链间企业和谐发展,政府“无为而治”,区域竞争优势明显突出,集群内的企业能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并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该集群会拥有更多的机会丰富本身的各种知识,进一步刺激创新的出现,使得集群维持一种稳步成长的发展状态。集群内企业向研发、市场营销等特色产业的高端环节发展,集群内也可能会形成产业高端环节的二次成长期,实现该地区的产业集群升级。并且产业发展的经验整体向其它产业扩散,轨道交通产业与其它制造业之间技术与管理水平相互渗透,共同促进株洲产业经济的发展。
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群的形成与发展将经历积累成长——投资与扶持——创新与产业深化——和谐发展与竞争优势等四个阶段。目前处于投资与扶持阶段,并已经为创新与产业深化阶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推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各不相同。
产业集群之所以选择在一个特定地区集聚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个别关键要素的主导下形成的。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的积累成长离不开国家产业长期的支持,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资本资源优势或技术资源优势,而且这种优势一直得到了保持,从而奠定了基础。
这一阶段的产业集聚是由于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持续的区域优势、市场需求、适合企业生存的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下,使得相互关联、产品配套、甚至于相互竞争的众多小企业集中到长株潭区域,但其仍是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产业的经济关联度聚集效应也不明显,受上级部门影响大。
在具有明显政府主导的基础上,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的关联企业迅速在空间上进行靠拢,现在已经演变成为追求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实现则与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密切关联,许多企业由于受自身实力的限制难以通过内部扩张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这使得关联企业快速跟进,主动融入产业聚集区(高科园区),一方面与同类产品制造企业集聚,另一方面与价值链上各环节企业集聚,如目前金山工业园区承接了此地产业发展职能。这样,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协作使得整个聚集体内部的生产规模扩大,内部单位产品生产的成本大幅降低;同时,价值链上各环节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专门从事某一产品的生产或某一部分的价值增值活动,然后再与其他企业协同参与整个价值链的增值活动,共同组成一个地方生产系统,进行协作分工企业的数量越多,外部经济效应就越明显,外部经济效应的明显又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到此集聚,从而进一步促使集聚规模扩大,交易费用大幅降低,加速了集群的发展。
产业集群形成后,企业之间因频繁的正式合作以及非正式交流而形成信任,部分抵消了纯粹市场关系中的机会主义和未来不确定性,减少了风险。产业集群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在产业群内形成等级或垂直一体化的企业网或企业链,作为大型企业的封闭式的纵向一体化组织形式的替代。虽然,产业群中企业、机构间的交往频繁,但产业群内企业的交往不是完全的市场关系,地理位置的邻近和交往的频繁不但不会增加交易费用,反而会因为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而增加彼此的信任,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播与有效交流,有利于知识的外溢和技术的扩散,从而有助于提高研究、发展和创新活动。因此,基于社会资本形成的创新网络将大大增强产业集群的根植性,根植性和网络性是产业集群发展成熟的两个标志,根植性与区域创新网络互相嵌入,使得产业集群的发展有深厚的本地化社会环境作依靠,使产业稳定成熟并深化发展,并在全球化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
产业集群进入和谐发展与竞争优势阶段后,其将主动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积极创造竞争优势,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同时,政府可逐渐退出对产业集群的干预,从而实现国家宏观调控,利用市场调节作用实现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的二次成长。
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所采取的策略是不同的,根据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促进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群的相关实施策略也是不一样的。
这一阶段主要靠生产要素导向,靠价格竞争,保护政策作用明显。传统的市场行为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条块分割特征明显。这一阶段已经完成。
政府与企业的投资迅速增加,大量投资带来技术上的大量更新,国内市场需求增加,促进中小企业在技术与管理水平、资金等各种资源的优化,必要的政府保护,创新等。
在这一阶段的实施中,政府主导的轨道交通产业政策,有土地政策、投融资政策、配套服务政策、人力资源政策等;政府、核心企业及中小企业的互动等;充实产业链,引导产业配套本地化、现代供应链体系建立等;培育协会组织的管理能力,保证中小企业掌握先进的技术能力与管理水平,媒介宣传等。
这是关键阶段,政府主导,继续发挥核心企业龙头作用,调动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提供积极的土地政策、融资政策、人才政策,迅速提高本地配套率,建立有效的协会协调机制,保证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向中小企业扩散,实现产业链企业良性互动,建立轨道交通产业的专业市场等等。
相关企业的竞争力大幅增强,产业向纵深发展,国际化趋势明显,行业协会等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政府逐步减少对产业政策的干预,中小企业政策主要向行业管理过渡。
在这一阶段实施过程中,政府逐步减少对产业发展的干预,逐步转变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管理职能,变主导功能为服务功能,保证产业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产业横向与纵向的共同发展。政策重点致力于技术创新的扶持与产业发展制度的建设。
政府不再干预产业的发展,社会价值成为产业的主导思想,产业竞争优势明显体现。在这一阶段实施过程中,以国家宏观调控为主要特征,结合本地的相关政策加以辅导,主要是市场行为。政府实现“无为而治”的产业发展境界。
在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群处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即投资与扶持发展阶段,并逐渐具备了向第三个阶段,即创新与产业深化发展阶段发展的条件,为进一步保证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的迅速健康发展,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目前,从国家层面与省政府层面都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如增值税转型政策;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的政策;省政府《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湘政发[2009]1号)文件中明确的各项政策以及株洲市的《株洲市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振兴规划及行动计划》,支持骨干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发展配套的中小企业,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重组,倡导企业与上下游相关企业、研究机构之间组建战略联盟等等。
目前株洲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轨道交通产业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以促进区域内优势企业参与轨道交通产业群发展。如利用税收政策鼓励中小配套企业的发展,如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配套企业,新上生产性建设项目规划报建时,免收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其他企业投资总额超过500万元的项目,报建费用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减半征收。支持市内整车企业与本地配套企业合作,逐步扩大本地配套产品的采购份额。如市财政按重点主机企业当年新增本市企业配套零部件采购金额的0.5~1%比例给予主机制造企业资金奖励,同时积极争取省财政对主机企业1%~1.5%的技改贴息。配套企业享受市《关于加快产业配套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和《湖南省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建立企业配套协作沟通交流机制,建设网络平台,定期发布信息。保证入园企业新改扩建项目生产科研用地和生活配套用地,并一律按现行政策规定的株洲工业用地基准地价供应,园区可在其承受范围内制定进一步的地价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一定要利用好,执行好。
改进金融服务,健全银企沟通定期联席会议制度,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参与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放款;在金融体制、机制上创新,鼓励民间资本的投入。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落实中央和省里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政策,并借鉴其它地区的扶持措施,出台株洲市发展信用担保行业的政策文件,创新信用担保方式,引导企业开展“联保”融资、建立“互助基金”等,落实中小企业促进专项基金。鼓励各级政府加大财政预算安排,设立专项用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性基金,并切实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支持并促进相关企业上市融资,成熟一批,申报一批,促成一批。
在发挥好龙头企业科技资源优势的同时,落实好《行动计划》中的技术创新目标,即:到2012年,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时代电气),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4家以上。整个产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重提高到60%。到2015年,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南车电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3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4%,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重提高到70%。还应针对大部分中小企技术创新人才缺乏、创新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科技部门的作用,利用财政科技资金,建立公共科研“孵化器”,整合大企业、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对中小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开展科研攻关,节约中小企业的人才、财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利用职教城落户石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符合中小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
解决目前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配套项目上的信息互通和大企业在零部件采购上存在的“舍近求远”的问题,理顺大、小企业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保障中小企业不受歧视。对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明确支持重点的产业集群项目,对轨道交通集群发展的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都应比照“5115”工程,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通过建立健全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的行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行业协会提高相关参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积累发展能力;通过中介组织提高中小企业现代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通过行业协会规范与提高中小企业素质,广泛吸纳各类人才,增强企业的实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建立健全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制定鼓励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1
[2]龙海峰.湖南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企业技术开发,2005(9):34~36
[3]李刚. 试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观点[J].学术交流,2005,( 2) .
[4]何海军. 株洲轨道交通产业中小企业配套政策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储运.2011.11
[5]郑文智. 集群演化与区域产业的根植性[ J ]. 产业经济研究,2006,( 1) .
[6]郑海平,刘春香. 中小企业参与产业配套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6),98~100
[7]薛白. 区域决策视角下的集群生命周期分析[ J]. 产业经济研究,2007,( 3)
[8]吴义杰,何健. 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与形成机制[J].甘肃社会科学.2010(5),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