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个30年

2012-01-28 07:26□梅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历史建设

□梅 宏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处,江西南昌 330006)

如何正确看待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个30年

□梅 宏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处,江西南昌 330006)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60余年的风雨历程。这60余年,大致可以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两个历史阶段。前30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后30年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究竟怎样看待这两个30年及其相互关系才是正确的,笔者认为:前30年在重大挫折中取得了重大成绩,后30年在改革开放中成绩举世瞩目但问题引人注目,后30年是在前30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是探索、铺垫与继承、发展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两个30年;相互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生的人民政权,到目前为止,大致可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两个时期。前30年(1949-1978)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后30年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

当前社会上出现一些错误观点,全面看高后30年而贬低甚至否定前30年,也有人用前30年好的一面来否定后30年。如何正确对待这两个30年,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笔者认为:前30年在重大挫折中取得了重大成绩,后30年的改革开放,成绩举世瞩目但问题亦引人注目。后30年是在前30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是探索、铺垫与继承、发展的关系。

一、前30年在重大挫折中取得了重大成绩,全盘否定前30年的历史是极端错误的

前30年,新中国在经历长期战乱、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建设,期间,先是经历了三年的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然后是社会主义革命,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随后又遭受前苏联逼债和三年自然灾害,特别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前30年建设遭受重大挫折。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问题,就贬低甚至否定前30年所取得的重大成绩。

(一)贬低甚至彻底否定前30年的历史,是极其错误的观点

当前,不少人在贬低甚至彻底否定前30年的历史。如果说敌对势力持这种观点是别有用心,那么,一些思想理论战线上的同志盲目作“自我否定式”的反思,甚至比敌对势力走得更远,那将非常危险。

贬低和否定前30年的种种错误观点,异曲同工。有的是明目张胆地对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进行否定,有的是全面否定前30年的历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进行肆无忌惮的诋毁,有的是借肯定后30年来否定前30年,从深度和广度上彻底否定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而达到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全面否定之目的。贬低和否定前30年的历史,大有形成一股思潮之势,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清醒地认清这股错误思潮的极端危害性。因此,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前夕,非常有必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给予坚决批驳,还历史一个公正的答案,让人们清醒地、正确地看待这30年的历史,既要反思这一时期的失误,更要充分肯定这一时期的历史功绩。

(二)毛泽东等开国元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

前30年真如那股错误思潮所散布的那样一团黑暗、一无是处吗?回答是否定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之能力,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绩,有目共睹。

第一,半年实现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三年恢复国民经济,被世人叹为奇迹。新中国成立之后,仅用短短半年时间,实现了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解决了旧中国多少年来无法解决的金融物价问题;仅用三年时间,就医治了战争创伤,恢复了国民经济。建国后到1952年底,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恢复了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黑暗统治及长期战争破坏所造成的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全国确立,为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第二,仅用四年时间,完成了三大改造,引导全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3年1月至1956年12月,这是实行全面社会主义改造和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阶段。这一时期,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中国共产党适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到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建国之初,中国除了东部和内陆中心城市的纺织和一些轻工机械外,根本没有值得一提的工业基础,甚至连灯油都要靠进口。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工业化,中国成功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到197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30倍。即使“文革”期间,工业总产值也有大幅增长,从1965年的1402亿元发展到1976年的3207亿元。从1952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大型基础建设和重工业项目在1979年以前大部分投产。同时,中国从无到有,建立起规模庞大的航空、航天、原子能及门类齐全的军工体系,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至毛泽东逝世时的1976年,中国的工业门类齐全程度、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在发展中国家中是首屈一指的,并在部分领域接近甚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第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绩。前30年共完成了八十多万公里的公路(不包括遍布乡村的非油面道路建设)、两万多公里的铁路,其中绝大部分穿越于崇山峻岭和戈壁沙漠,使云南(除了早期的一条窄轨)、广西、四川、贵州、青海、福建、新疆、宁夏、河套平原等地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甘肃省在解放初期的铁路只有陇海铁路到天水段,解放后延伸到兰州,并建成兰新线)。在水利建设方面,完成了主要大江河的治理工作,兴建了五万多座水库,库容在20亿立方米以上的31座超大型水库中,30座为1949年后所建;仅淮河就修建了3400座水库。这些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经济的从容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第五,文化教育事业成绩斐然。“文革”结束时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投入最高曾达国民生产总值的5%,建立了上千所大专院校和完善的基础教育体系,而且教育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注重素质教育,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龄儿童教育负担很轻,升学率在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高的。这都表明了毛泽东对提高中国人民的整体素质的贡献和教育的高度平民化色彩。

第六,建立了规模庞大、涉及领域广泛的科研院所。保守估计,前30年建立的三千多所科研院所为我国科学研究和设计的全方位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样庞大的科研体系,在发展中国家是唯一的,从全球范围看,也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拥有这样齐全的科研门类配套。没有这些科研机构,新中国要建起较高素质的民用和军事工业,根本不可想象。这些院所的存在,为改革开放后对进口技术的消化吸收、设备及零部件国产化、跟踪国际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等,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七,创建了覆盖面广、方便群众、适应中国国情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各县城和公社建立了卫生院,并培养了遍布乡村的赤脚医生队伍。城市居民实现免费医疗,农民看病也收费低廉。相对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使得1976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达到男人为65岁,女人69岁,这在发展中国家中几乎居于最高水平。这表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政府及其执政体制,并非像西方宣传的是不人道的,相反,人道主义色彩浓重,人民群众的生老病死,政府都会考虑。

第八,人民生活水平比解放前有了较大提高。根据著名经济学家程恩富教授对1950-1980年社会主义阵营(苏东和中国8国)和资本主义阵营(16个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所作的比较,中国的表现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是最好的:1950-1980年间,GNP年平均增长6.44%,在进行比较的24个国家中仅次于日本(8.04%)居第2位;人均GNP年平均增长4.18%,次于日本、希腊、西班牙和罗马尼亚居第5位。这个事实说明,前30年绩效很好,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经过30年的探索,社会主义的中国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好转。

更值得一提的是,前30年的这些成绩是在百废待兴、内忧外困的情况下,通过自力更生实现的。以上表明,前30年成绩巨大,不容否定。

(三)前30年既然是探索时期,出现错误也就在所难免

前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是在经济衰败、人民困苦、百废待兴,并遭到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封锁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搞建设,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其困难可想而知,建设探索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亦在情理之中。然而,毛泽东等开国元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建设精神,硬是把一个破败不堪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充分肯定前30年,并不否定这30年探索中出现的错误。如何看待前30年的错误?笔者以为根本问题在于指导思想上过于强调“政治挂帅”,过于强调主观力量的强大,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可以归纳为:一是急于求成。过渡时期原定为十五年左右,后来缩短到了四年。“十年赶英,十五年超美”等过“左”口号,一大二公不切实际的做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大炼钢铁”、“土法上马”等不讲科学的经济建设思维和方法,造成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折腾;二是注重国家发展,忽略人民生活,造成国家进步快,人民生活水平上升速度比较缓慢;三是人们的思想受到禁锢,制约了创造力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等。究其根本,在于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还有就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对于国际形势的判断出现失误。

正因为前30年探索中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要改革。而改革不是自我否定,而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通过改革来推动新中国继续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正因为前30年被封锁,所以要开放;而开放是利用世界人民所创造的共同文明成果来加快我们的发展。所以,肯定前30年的探索和成绩、正视前30年的错误,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

二、后30年改革开放成绩举世瞩目但问题亦引人注目,回避这30年存在的问题,同样是错误的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起,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新诗篇,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功。总的来说,成功完善了前30年发展中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对外开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综合国力快速上升、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教育、文化产业大发展,国家在外交、国防、军队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两岸和平发展呈现新的前景等等。这些都为我们国家实现今后的发展目标,奠定了雄厚基础。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没有人能否定得了。有的人企图用前30年好的方面,来否定后30年的改革开放,显然是苍白无力的。

但是,我们充分肯定后30年,并非说后30年没有问题。如果说只有成绩,没有问题,显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也不符合后30年的真实情况。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后30年,“因为改革开放是在一个非常复杂的国度中进行的,是在非常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又是在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生剧烈变动的环境下推进的。这样的空间、这样的时间,势必会给改革开放戴上各种各样的面具。这30年间,有成就,也有问题;有值得总结的经验,也有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1]

那么,怎样来看待后30年存在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从宏观角度概括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2]

总体来说,改革开放30年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精神文明相对落后;资源开发步伐加快,生态保护相对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分配不公,差别过大。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巨大差别?是分配制度有问题吗?不是的。反思我们十二大以来的分配理论,应该是正确的。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等等,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然而在实践操作中,把握分配话语权的阶层过于注重自身阶层利益,造成分配上的不公。其实,公民对于合理合法的劳动所得,并没有不满,不满的在于社会上的不少收入为不合理不合法的灰色收入、黑色收入,这必然诱发大量社会矛盾,甚至趋向激化。这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合理调整分配中的不规范行为,调节过大的收入差别,真正落实好党和政府的分配政策,切实解决当前贫富悬殊问题,以引导社会走向公平,稳定社会情绪。

第二,制度缺失,有规无矩。邓小平曾说,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各项制度正在不断完备。笔者这里讲的制度缺失,并非是没有制度,而是指有制度不按制度办事。现在我们的制度在不断地制定和充实,有些制度正在日益发挥作用。一些公开透明办事的制度,如公选领导干部,公开录取公务员等,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但是,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难免出现混沌状态,造成有制度不按制度办事。制度缺失,必然带来社会管理混乱,让人无所适从。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并使之有效,是巩固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基础。

第三,基础削弱,潜伏危险。笔者以为,当前的严重问题,是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削弱、城市贫民阶层涌现。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吸走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千千万万农民进城打工,造就城市繁荣、工业崛起的同时,是农民弃田而去,出现农田荒芜、农村萧条的景象。而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又出现了一代“城市贫民”,他们工作不稳定,生活质量低劣,子女入学困难,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就需要我们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妥善处理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夯实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社会基础。

当然,在改革过程中还出现诸如诚信水平下滑、行政效率不高等问题,不能因为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就忽略它,也不能过于夸大而否定改革。客观公正看待、逐步在改革过程中完善,这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应有态度。

三、新中国的两个30年是探索、铺垫与继承、发展的关系

如何看待两个30年之间的关系,也是探索新中国60年历史的重要内容。笔者以为,新中国的两个30年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分,各自呈现不同的特点,它们之间是探索、铺垫与继承、发展的关系。

(一)后30年是对前30年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而不是否定

改革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国家体制没变,依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依然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的领导力量没变,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指导思想没有变,还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都说明,改革开放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原有的基础,也不是照搬别国建设社会主义,而是针对中国的国情进行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其本身就具有中国特色。前30年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的社会主义探索;后30年,是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为代表,在前30年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开放,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无论从质和量方面,都大大超越了前30年,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所以,前后两个30年的历史阶段,都是新中国整体发展过程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都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必然经历。任何采取历史取消主义或美化主义的极端态度,全面肯定或片面否定其中一个历史阶段,或者把这两个30年的历史割裂开来,都是错误的。一味否定前30年历史,割断前后两个30年历史的关系,必然造成严重的恶果,是极端危险的。我们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看待两个30年之间的必然联系。

(二)改革开放30年的成绩,离不开前30年打下的坚实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2]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又指出:“30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3]可见,改革开放新时期所取得的成就,是以新中国成立以后30年所取得的成就为基础的。没有前30年成就的基础,就不会有后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正确看待前30年的历史,客观地评价这30年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所奠定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的反映论。我们知道,中国现代工业的基础离不开建国后30年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毛泽东时代的基础建设,有的到现在还在发挥着重大作用。那时,真正制约了生产力释放的,是对人的主动性的约束,这一点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可以看出。前后两个30年的发展环境完全不同,前30年被发达资本主义所包围以自身力量从非常落后的阶段靠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艰难起步快速发展;后30年则在前30年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再充分吸纳发达资本主义的资金、技术迅速发展。两者发展的起点、条件完全不同,但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前30年以艰苦的努力、斗争甚至牺牲,才换来了改革开放的良好发展环境。一句话,没有前30年的奋斗与成功,没有前30年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哪来的后30年改革开放?

(三)改革开放吸取了前30年的经验教训,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前30年,是从旧中国进入新中国的特殊时期,是在经济基础极度薄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帝国主义严厉封锁、建设环境极度恶劣的情况下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这就决定了必须用政治手段来号召人们,用精神力量来鼓舞人们,所以那时成为了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时代。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必然造成人们的思想禁锢。诚然,如果那个时代既能利用政治的手段,又能利用经济的规律,也许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会更顺利些。但要求新中国一成立,各项政策就非常成熟,那是不现实的,要求新中国一成立就采用现在的各种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正因为如此,前30年探索所积累的经验教训更值得我们珍惜。经过30年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也逐步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规律,充分认识到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于是,我们党吸取前30年的经验教训,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领导人民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人们从思想上言论上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有了很大的自由度。这就为人们开发智力提供了可能,为人们在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和时空里创造财富松了绑。整个社会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四)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史是相互联系的,大体呈现阶梯式或螺旋式上升的基本趋势

实事求是地看,60多年虽有失误、有挫折,但经济建设基本上呈现阶梯式或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无论期间发生了什么,每一个十年比上一个十年都会有一个较大的进步,这是新中国60多年发展的基本趋势。这从整个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教育、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等各个领域,我们都能明显地感受到。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冷战的结束,整个世界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国家的发展加快了速度,所以新中国60多年中最后20年的发展从条件上来说是最有利的,呈现出双赢选择时机,必然出现双向良性合作,并带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基本上是连贯发展的,是相互联系的历史,互相依存的历史,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历史。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后30年比前30年发展更快,发展更好,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60多年历史,是辉煌的历史,任何厚此薄彼的观点都是错误的。面对新中国两个30年的成就与问题,我们进行深刻的总结与反思极为必要。只有充分肯定两个30年的成绩,才能鼓舞人民的斗志,积聚继续前进的力量;只有反思两个30年的问题,才能吸取历史的教训,少受挫折,少走弯路。对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反思,都应该建立在理性、客观和公正的基础之上,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贪污腐化、行政浪费、环境污染、分配制度、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反思,应该立足于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反思问题既不能成为否定前30年成绩的理由,也不能成为否定改革开放发展道路的理由。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总结和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才能不断地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我们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才能早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加快步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早日实现。

[1]李君如.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是党史学者的光荣使命[J].中共党史研究,2009(2).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 -10/24/content_6938568.htm.

[3]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mlr.gov.cn/xwdt/jrxw/200812/t20081219_113165.htm.

How to Look upon the Two Thirty-year Period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China?

MEI Hong
(Party History Research Office of the CPC Jiangxi Provincial Committee,Nanchang,Jiangxi 330006,China)

The new China has experienced over sixty years of trials and hardships.The sixty year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historical stages:the former 30 years and the latter 30 years.The former is the period of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and the latter is the new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 up.How to regard the two periods and understand their mutual relations correctly.The author thinks that,great achievements were made in the former period despite of great frustrations,an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re made through reform and opening - up in the latter period but problems are also eye - catching.The latter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former.Their relation is the relation of past and future,succeeding and development.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China;two thirty-year periods;correlation

D23

A

1674-0599(2012)04-0061-06

2012-06-08

梅宏(1960—),男,江西南城人,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辑处处长,《党史文苑》杂志主编,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兼职教授,南昌大学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责任编辑:赵红志)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历史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