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文化建设“三论”

2012-01-28 04:42高焕毅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2年4期
关键词:建设文化管理

■ 高焕毅

(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济南 250013)

管理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三个阶段。所谓文化管理,就是通过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等文化思维来实施企业的全面管理,包括以人为本的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学习型组织管理、价值链管理等。经验使企业有序、科学使企业成长、文化则使企业核心价值观升华,文化管理又是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地质文化是地质事业发展的血脉和灵魂。地质文化建设,从一般性上来说,要遵循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途径;从特殊性上来说,则要结合地质事业发展的实际,给出独具特色的前瞻性模式与探索。本文探讨的主旨在于:能否在这种前瞻性的模式中探索出几个“论点”,加以分析剖解,求得突破,以期实现推进地质文化建设之目的。

1 发展文化论——地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实现由“劳动契约”向“心理契约”方向的转变

21世纪的企业竞争态势,单靠物质力量的较量已远远不够,将同时依靠文化力的较量,即重新思考和确立企业的愿景理念、使命追求、发展战略和共享价值观,否则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无法形成并壮大的。一般来说,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靠两种契约来维系:一种是有形的“劳动契约”,以劳动合同的形式,规定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解决的是“用人”问题;另一种就是无形的“心理契约”,即员工进入企业后,逐步认同企业的愿景、使命和共享价值观,并将个人奋斗目标与企业的组织使命有机地结合起来,愿意为之奋斗并共同发展,解决的是“留心”问题。所谓“心理契约”,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文化管理,或称之为“管理的高级境界”,亦即企业文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的境界。

国务院在《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强调:“继承和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地质工作中再创辉煌”。这实质上是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指出了新时期地质文化建设的方向。从推进地质文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的现状看,要解决三个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地质文化渺茫论。持渺茫论者自我否定,认为地质无文化,其实是司空见惯却往往视而不见的缘故,前述国务院《决定》中提出的“三光荣”精神,难道不是优秀的传统和文化吗?二是地质文化无用论。正是由于地质文化独特的凝聚、导向、激励、约束等重要功能,它才成为驱动地质事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地质文化目的论。满足于为文化而文化,将手段与目的本末倒置,撰写一篇华而不实的文化宣言,打出几条慷慨激昂的使命口号,这无异于将地质文化虚推至“悬置”状态,不能够深入人心,更遑论持续发展了。我们认为,从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推进地质文化建设,当务之急是要把“悬置”状态的文化“落地”,既要从地质事业的实际出发,坚决反对人云亦云;又要突出自己独特的个性,避免搞成千部一腔、千首一面:地质文化的愿景——资源地质;人才地质;和谐地质;品牌地质。地质文化的使命——勘查先行,开发并重,梯度延伸;立足国内,走向国外,行业一流;成就员工,奉献社会,报效国家。地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为资源创造价值,为投资创造回报,为人才创造舞台,为社会创造和谐,为未来创造辉煌。

2 创新文化论——地质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实现由经验管理向文化管理方向的转变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课题。企业文化创新,也可称之为企业文化重塑,是指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和发展战略的变化,而对原有的企业文化所进行的整合、重组、创造和革新。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创新是一场在企业内部开展的“新文化运动”,也可以说是现代企业文化对传统企业文化的“文化革命”。只有在成功进行企业文化革命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开展企业新文化的“建设”。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有句名言:“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海尔总裁张瑞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斜坡球”理论,即一个企业在越做越大的情况下,必须依靠两种力,一个是止动力,即不断提升基础管理,不能让球从斜坡上滑下来;另一个是上升力,即包括文化管理在内的不断创新,推动球往上继续滚动。由此看来,创新创造的这种资源,就是推动企业不断上升的文化动力。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谋求发展,创新文化尤显重要。知识经济所依赖的智力资源,不同于传统经济对土地、矿产、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因为脑力劳动是一种高度自我、别人无法替代的个别劳动,只有尊重并发掘人的价值,才能使员工在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中,迸发和贡献出聪明才智。现代西方管理学流派纷呈,但其对人的假设不外乎四种:“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上述四个假设都没有摆脱一个大前提,即都是从管理者的角度,以管理主体怎样指挥、控制管理客体为立足点,因而未能很好地解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解决好这一矛盾,是我们今天推进地质文化建设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地质文化建设创新,必须立足于地质系统知识密集却人才匮乏、高科技含量而低管理效率的现实,重点在管理创新上做文章: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高楼立于基础,细节决定成败;由人力管理向人才管理转变——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成才;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既是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又是健全决策、执行与监督分权制衡机制的必然要求;由僵化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动态的要求是及时反馈、迅速纠偏,这是实现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由经验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从管理科学的发展历史来看,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理念的三次飞跃、三大境界。

3 品牌文化论——地质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实现由小公司做产品向大公司做品牌方向的转变

企业品牌文化是建立在企业形象策划基础之上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化,是企业文化在传播媒介和对外交往中的映射;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和灵魂,二者是一种标与本的关系。导入CIS,进行企业形象塑造,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品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IS即企业形象策划,包括企业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及视觉识别(VI)三个有机整合运作的子系统。它在确立企业发展战略和定位企业竞争环境的前提下,以理念识别系统的设计实现企业理念文化层的整合,以行为识别系统的设计实现企业制度文化层的规范,以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实现企业物质文化层的美化,并通过全方位、多媒体的辐射传播,塑造出符合企业实际而独具个性化的形象,达到企业文化优化、无形资产增值、品牌形象提升的效果。

小公司做产品,大公司做品牌。一种产品,之所以能够最终锤炼为品牌,完全是企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管理理念与文化精华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硕果。所有成功培育出品牌并使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的企业,除了雄厚的资本、一流的设备、精干的人才、先进的技术外,必定都要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对于孕育品牌、创造品牌、开发品牌、提升品牌都具有巨大的无穷的影响,它们构成了企业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品牌文化。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的产品主要是矿权,这是一种基于知识产权形态的特殊产品,实现这一特殊产品向品牌的跨越,建设地质品牌文化,要以资源赢得准入——地质市场永远存在,只是准入门槛不断抬高;以技术开拓市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成本制胜竞争——低成本是市场竞争获胜的法宝;以质量保障创牌——高质量是化解诚信危机的利器;以品牌提升价值——小公司做产品,大公司做品牌。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01-26(1).

[2]李柏松.企业文化宣言[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

[3]刘光明.企业文化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张盛丰.属地化五年的思考[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