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林
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 161006
浅谈如何练习太极拳
张 林
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 161006
太极拳是一项轻松、柔和、缓慢、轻灵的中国传统拳术。近年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开展,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太极拳本身所具有的健身、休闲和技击功能,再就是太极拳在自身发展中其技术不断地简化、规范、科学化,从而在形式上更加被大众所接受。为了满足大家学习太极拳的要求,现就如何练习太极拳谈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太极拳;练习;阶段
太极拳的练习和其它体育项目一样,要经过一个由生到熟,由熟到巧的过程。但太极拳又有自身的运动风格和特点,根据其风格特点我们可以将太极拳练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姿势和动作上打好基础,注意对太极拳基本功的掌握。第二阶段,注意掌握动作的变化规律及其特点,尽量做到动作连贯、协调、圆活自然,完成由生到熟的阶段过渡;第三阶段,要着重对太极拳劲力、意念、呼吸和动作自然结合进行练习,做到动作轻灵沉着,周身完整统一,实现由熟到巧的阶段过渡。
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基础性的练习,包括基本动作的掌握和理解,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
1.1 姿势端正
太极拳练习首先要注意姿势正确,特别要保持上体自然正直,腰脊中正,两肩、两胯自然放松,不可俯仰歪斜,要做到不偏不倚,立身中正。身体各部位的姿势都要做到正确、规范,不可忽视任何一个部位的动作要领,一个错误动作往往会造成其他错误动作的产生。因此,初学阶段一定要按照太极拳的动作要领和动作要求来做,踏踏实实地掌握好每一个基本动作。
1.2 下肢稳定
要想使上体端正舒适,就必须保证下肢的稳定。步型、步法是太极拳姿势当中的一部分,又是整个太极拳姿势的基础。在太极拳练习中,很多人难以做到下肢稳健,这不光是下肢力量的不足,还有步型、步法错误的原因。如果步子过小或过窄,或者脚的位置和角度不对,以及变换动作时虚实不清,势必会造成身体重心不稳。这就要求练习者必须理解步型、步法的动作要领和技术要求。可以通过单练各种桩步和步法,先把身体重心的变换搞清楚,这样既有利于培养下肢的支撑力量,又能把主要步型和步法的动作要领掌握好。
1.3 动作舒松
初学太极拳要在练习姿势动作时注意舒松自然。舒松不是软弱无力,而是按照规矩,尽量把动作做得舒展端正。太极拳讲究动静结合,舒松和紧张也是相互交替进行的。动作发劲前是松弛的,但在到达力点之时又必须完全紧张,然后马上松弛,这是陈派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但是太极拳的主要特点是轻缓柔和,沉着自然,所以初学者往往很难适应这种要求,容易使用拙力,造成不必要的紧张,甚至僵硬,容易破坏了姿势动作的稳定、端正。所以,初学者打基础时一定要注意,应首先从舒松柔和入手,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生硬,姿势动作力求舒展大方,自然柔和。
1.4 动作均匀
初学太极拳时,应注意动作要慢,要柔,用力要轻,要均匀。快慢相间,不是越慢越好。一般来说,初学者动作要慢一些,用力轻一些,易于使动作准确,速度均匀,消除拙力。初学时因为动作不熟练,中间可以有停顿,以便体会下一个动作的要领,边想边做。一旦动作达到了熟练的程度,就要努力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和匀速运动,重心不可以忽起忽落,动作不可忽轻忽重、忽快忽慢。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着重掌握动作的运动规律,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2.1 连贯
在基础阶段的基础之上,要努力做到节节贯串,动作连绵不断。每个动作的连接要前后衔接得当,一气呵成,犹如行云流水,一个动作的完成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完全在意识的支配下完成动作,不可以中途有中断现象。例如,揽雀尾动作,初学时可以把、捋、挤、按分成四个局部动作独立开来进行完成,待四个动作衔接完成后,动作中间虽然仍要保持定的节奏感,但是一个动作完成后,要稍微一沉,似停非停,形断而意不断,要立刻接下一个动作。整个过程要精神集中,意念贯注,不可松懈间断。
2.2 圆活
太极拳的动作以弧形、曲线为主要运动形式,灵活自然 ,衔接和顺。理解和掌握了太极拳的这一重要特点,就能自觉地避免动作直来直去和转死弯、拐直角等现象,使动作圆活不滞。在动作要领上要特别注意运用腰部带动四肢运行活动,体会转腕旋臂、沉肩坠肘、屈膝松胯等动作要领。虽然太极拳动作要求走弧线,但不可故意做作,要保持动作自然。
2.3 协调
太极拳运动是全身性的活动,这就要求做到上下相随,四肢动作协调,整体一气,全身各部位动作保持协调一致。例如,云手动作,腰部的转动带动两手臂做圆形运动,两手臂随着躯干自然内外翻转,两腿支撑整个身体左右移动重心,颈项也随着躯干自然扭转,同时两眼不断注视交换的双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全身密切配合的运动。太极拳对人的协调性要求很高。而动作的协调又是太极拳运动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做不到动作协调,身体就很难放松下来,就不可能做到柔和自然、顺遂畅达。所以,要想达到动作的完全协调就要反复规范地练习,这是实现太极拳动作协调的唯一途径。
2.4 懂劲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弄明白太极拳的劲力,所谓懂劲,就是了解太极拳的用力特点,掌握用力的要领。这一阶段主要是练习劲力完整,内外统一。
2.5 呼吸和动作相协调
太极拳呼吸深长细匀,顺通自然。初学时要求自然呼吸,动作熟练后,可根据个人锻炼的体会和需要,在合乎自然的原则下,有意识地引导呼吸,使其更好地适应劲力与动作的要求,这种呼吸叫做“拳势呼吸”。“拳势呼吸”就是在呼吸上使自发的配合变为自觉的引导调节。
练太极拳时,呼吸不能机械地受动作的拘束。“拳势呼吸”既是积极的又是自然的,运用恰当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圆活、轻灵、沉稳。由于人们的体质不同、练习速度不同,呼吸也不可能强求一律。所以,在太极拳运动过程中,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技术如何,都要保证呼吸和动作的结合顺畅,符合太极拳“气以直养而无害”的原则要求。
2.6 虚实分明
虚与实是一对哲学上的矛盾概念。太极拳把虚实的概念引用过来解释动作的虚实,认为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体现主要动作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运动的手臂为虚。明白了虚和实的对立后,还要掌握二者的统一。太极拳所有动作都是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意思是动作到达终点时,也要求各部位关节、肌肉保持少许伸缩转化的余地,所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就要求在用力上不能绝对化,既要明确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注意矛盾的次要方面,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2.7 意识引导动作
练习太极拳要求自始至终保持精神集中。初学者往往把思想集中在动作的记忆上,总是想着一个动作过后的下一个动作是什么。技术熟练后,就要把思想转换到运用劲力方面来,意念活动从机械地做动作转为用意念引导动作,这就使力量、速度、节奏与动作的运动变化协调起来。
首先,打拳时要注意情绪饱满,全神贯注,这是意念活动的重要体现。要做到“外示安逸,内固精神”。
其次,意念集中不是情绪紧张呆板。意念活动要与劲力的刚柔张弛相一致,形成阴节奏变化的运动。要体现“沉而不疆,轻而不浮”的特点。
最后,意念、劲力、动作三者是统一的,但它们的关系有主有从。意念引导劲力,劲力产生运动。所以太极拳要求“先在心,后在身”,形断意不断,势换劲连,劲换意连。
2.8 连绵不断,劲力完整
太极拳劲力要求刚柔相济,还要求均匀完整,不能有断劲的现象。所谓断劲,是指力量的中断、停顿、脱节。要想劲力不断,不仅要保证动作连贯、协调、圆活,还要掌握动作的运动规律。太极拳用力要求发于腿,主宰于腰,形成于四肢,以腰为轴,周身完整一气。初学者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上肢的变化上,这就违背了太极拳的练习原则。在实践中,为了防止断劲,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求走曲线,转圆弧,上肢屈伸尽量与臂部的旋转相结合,以利于劲力的连贯。
通过上面的阐述,能够使初学者尽快掌握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使其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7.064
张林(1965--)男 学士学位 副教授 主要从事体育健身和体育理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