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宁 李亚琼
(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 100871; 2.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海南 海口 570102)
艾滋病问题的人类学研究在西方人类学界属热点研究领域,其原因大致归为:其一,现实社会热点,政府和社会非常重视并提供巨额资金支持相关研究工作;其二,二战后应用人类学和医学人类学的兴起和广泛应用;其三,艾滋病本身的疾病特点对人类生存构成的威胁性程度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速度所造成的巨大恐慌力。美国的人类学界在艾滋病相关问题研究中一直处于非常活跃和引领者的地位,一方面艾滋病最早是在美国男同性恋人群中被发现和确诊的,后在全美高风险人群以及逐步向普通人群中迅速传播扩散;另一方面是医学人类学研究凸显其存在价值的难得机遇。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们将视野不仅从美国本土还拓展到美洲、非洲、欧洲、亚洲等地区,研究对象包括所有已知能传播病毒的各类型高风险人群,极大地推动了医学人类学的理论创新能力和田野调查实践能力。在人类学经典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运用下,诠释着本学科在面对世纪瘟疫和恶性传染性疾病中人类学家的人文关怀精神。一些学人已对国外学界特别是美国学界的艾滋病问题的人类学研究进行了介绍、讨论和回顾,①对我国在相关艾滋病问题的人类学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了解、借鉴作用。2011年是人类面对艾滋病挑战的第三十个年头,也是艾滋病在美国被发现并确诊30年,②联合国也于2011年6月8日至10日在纽约召开第六十五届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问题高级别会议,专题讨论研究有关艾滋病问题,会后通过并形成《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问题的政治宣言:加大行动力度,消灭艾滋病毒/艾滋病》成果文件。③美国各界也积极举办各种活动或在报刊撰文纪念抗艾30年和讨论艾滋病所给国家、社会、个人带来的方方面面影响。④此外美国人类学协会(The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AAA)中的医学人类学会(The Society for Medical Anthropology,SMA)、应用人类学会(The Society for Applied Anthropology,SFAA)、艾滋病与人类学研究小组(AIDS and Anthropology Research Group,AARG)等也积极组织参与专题研讨会和递交并宣读论文。⑤综上所述,在梳理和研读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美国学界关于艾滋病问题的人类学研究发展与现状进行总结归纳,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对我国艾滋病问题人类学研究的若干启示和可能研究方向。
研读文献范围主要通过笔者走访过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等图书馆所馆藏的文献和相关数据库(主要包括Elsevier、JCR、JSTOR、Springer、Taylor&Francis、OVID、ProQuest、ASP、SAGE、WILEY、ISI、OXFORD JOURNALS、ANNUAL REVIEWS、PAO等)进行检索,其中重点检索期刊范围主要包括:AMERICANANTHPOROLOGIST、ANTHROGLOBE JOURNAL、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CURRENT ANTHROPOLOGY、AMERICAN ETHNOLOGIST、ANTHROPOLOGY QUARTERLY、MEDICAL ANTHROPOLOGY、CULTURAL ANTHROPOLOGY、MEDICAL ANTHROPOLOGY QUARTERLY、ANTHROPOLOGY TODAY、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THNOGRAPHY、AFRICAN JOURNAL OF AIDS RESEARCH、AIDS CARE、SOCIAL SCIENCE & MEDICINE、CULTURE,HEALTH&SEXUALITY等(1985年至今)之间所发表的相关专著、期刊论文、博硕士学位论文和书评。检索背景资料和佐证有关信息内容等均利用Yahoo、Google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搜索引擎完成。
美国人类学关于艾滋病问题研究,有专门的全国性研究组织——艾滋病与人类学研究小组(AIDS and Anthropology Research Group),⑥该组织成立于1987年是美国人类学协会和医学人类学会下设的专门通过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艾滋病问题的专业组织。其成员近300人,绝大多数成员为本土人类学家并有着二十多年该领域的研究资历和经验,另该组织以开放型学术兴趣为宗旨目标,广泛吸纳学者、学生、志愿者等热衷艾滋病人类学研究领域各项活动的人士。艾滋病与人类学研究小组定期印行通讯(Newsletter)电子刊物,每年固定时间参加美国人类学协会、医学人类学会、应用人类学学会召开的专题学术研讨会,供学人们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和彼此交流研究心得体会。艾滋病与人类学研究小组的目标包括:1.运用人类学方法研究抗击艾滋病病毒/艾滋病;2.提倡主张人类学研究艾滋病问题;3.提升艾滋病研究领域人类学家的影响力;4.发挥平台作用促进有关人类学家的交流。艾滋病与人类学研究小组的历届召集人或主席包括:Douglas Feldman(1986 -89,92)、Norris G.Lang(1988-90,93)、Ralph Bolton(1991)、Janet McGrath(1994)、Michael C.Clatts(1995)、Robert Carlson(1996)、Margaret Connors(1997)、Fred Bloom(1998-99)、Elisa J.Sobo(2000-01)、Merrill Singer(2002-03)、Doug Goldsmith(2004-2006)、Delia Easton(2007-2009)、Dave Turkon(2010-)均是全美乃至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医学人类学家,相关研究成果丰厚,对人类学的艾滋病问题研究起到各自的推动作用,现任主席为伊萨卡学院(Ithaca College)的副教授Dave Turkon博士,⑦Dave Turkon博士主要关注非洲南部国家莱索托(Kingdom of Lesotho,该国曾为全球第三大艾滋病病毒/艾滋病高流行地区且又是世界上最穷国家之一)的农村艾滋病流行问题,致力于创新以社区为基础的方法,促进教育,行为矫正,良好的营养和可持续的减贫潜力,抗击艾滋病毒的蔓延,延长感染者的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艾滋病与人类学研究小组外,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是推动艾滋病问题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力量。包括: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南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纽约州立大学布鲁克波特学院(The College at Brockport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克瑞顿大学(Creighton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范德堡大学或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西雅图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eattle)、凯斯西储大学或凯斯西保留地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伊萨卡学院(Ithaca College)、康涅狄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圣地亚哥州立大学(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波莫纳大学(Pomona College)、休斯顿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uston)等。上述机构中,除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外,均是由以上大学中的人类学系(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承担着艾滋病问题研究,特别是上述大学的医学人类学研究方向比较突出。其中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凯斯西保留地大学的艾滋病问题人类学研究比较有特色,在全美高校中的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包括研究人员的实力、资金、方法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均处于学术前沿地位。
(一)代表性研究机构
1.耶鲁大学艾滋病跨学科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AIDS(CIRA)at Yale University)⑧是于1997年受国家心理健康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NIMH)和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NIDA)的项目资助成立的。CIRA成立的工作目标是结合二十四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研究预防艾滋病和减少美国及国外受艾滋病影响的高风险人群和潜在普通人群,同时CIRA还重点支持对涉及艾滋病问题相关法律、政策、民族等方面的研究。现任中心主任(CIRA Director)为 Paul D.Cleary博士。CIRA由三个位于不同地方的独立研究中心/所共同组成,第一个为在耶鲁大学本部校区(Yale University in New Haven)即CIRA中心所在地,第二个位于哈特福德的社区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Community Research(ICR)in Hartford),第三个位于康涅狄格大学的健康预防研究中心(the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s Center for Health,Intervention,and Prevention(CHIP)in Storrs)。CIRA的近期国际艾滋病预防项目重点关注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四国的艾滋病流行与防治问题,目前CIRA与国家心理健康研究中心面向全球联合招收艾滋病防治项目的博士后项目(An NIMH Post-Doctoral Fellowship)。CIRA定期出版一些电子出版物如研究动态(Highlights of CIRA-Supported HIV/AIDS Research)、通讯、年度工作总结(CIRA Research Summary)等,而且以上出版物都在其网站公开出来,供学人们了解和查阅CIRA的研究工作进展。
CIRA在纽黑文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医学、生物学、病理学等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在哈特福德和康涅狄格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哈特福德的研究重点关注以社区为基础的有关涉及受艾滋病影响的少数族裔人群、穷人、妇女、儿童、瘾君子及同伴等,观察和研究以上人群的社会文化行为和易感致病因素。而康涅狄格的研究主要是在著名医学人类学家莫瑞·辛格(Merrill Singer)教授所领导的研究团队展开批判医学人类学视角下艾滋病问题的社会文化意义研究。
CIRA在针对中国艾滋病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也与我国一些研究机构开展了富有成效和启发意义的探索工作。例如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程瑜博士与莫瑞·辛格(Merrill Singer)教授合作在广东江门市开展静脉吸毒人群与感染艾滋病问题的研究。
2.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全球健康与社会医学系(the Department of Global Health and Social Medicine,GHSM)⑨是美国最顶尖的研究社会医学问题的综合科研、教学、培训机构。GHSM隶属于哈佛大学医学院(Medical School),承担着对医学社会化和全球化问题的教学与科研,GHSM也与CIRA一样是一个倡导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学术机构。GHSM里有许多接受过系统和严格人类学专业知识训练背景的专家,包括:著名医学人类学家凯博文教授(Arthur M.Kleinman)、古德教授(Byron J.Good)、保罗·法默教授(Paul E.Farmer)等,上述三位教授分别担任过GHSM不同时期的系主任(Chair),现在系主任为保罗·法默教授(Paul E.Farmer)担任。
GHSM提倡关注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这与哈佛大学近些年提出的宏伟治学目标有很大联系,用全球的视野思考现在和将来出现的重大疾病问题以及这些疾病问题给人类自身所带来的困惑。
GHSM同样对艾滋病问题给予了非常卓越的研究,包括金辰勇教授(Jim Yong Kim)、保罗·法默教授(Paul E.Farmer)、菲尔顿教授(Felton Earls)均在艾滋病人类学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金辰勇教授(Jim Yong Kim)曾于2003-2006年期间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参与起草全球抗击艾滋病承诺这样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文件,同时赴非洲国家卢旺达参与防治艾滋病一线调查与实践工作;保罗·法默教授(Paul E.Farmer)因其大作《艾滋病与怪罪》(AIDS and Accusation:Haiti and the Geography of Blame,1992)让世人开始认真反思艾滋病到底是什么?单纯的疾病?疾病背后映射出的是什么?艾滋病是人类的原罪等追问在医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蔓延开来,《艾滋病与怪罪》开创批判医学人类学研究的经典案例之一,是人类学研究艾滋病问题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菲尔顿教授(Felton Earls)在艾滋病儿童方面进行大量研究特别是现在对坦桑尼亚的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在对社会态度的研究,菲尔顿教授的研究方法被学界称为“芝加哥式的儿童研究”(菲尔顿教授曾在芝加哥市成立一个专门研究小组,研究身体健康、教育、职业成就和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社会关系,详细注意儿童居住的社区环境对儿童的社会和生理影响,该项研究被认为是有史以来对儿童和青少年最大最全面的研究之一)。
3.凯斯西储大学或凯斯西保留地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艾滋病社会科学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on AIDS,CeSSRA)⑩是由凯斯西保留地大学人类学系与乌干达的 Makerere University、Mbarar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联合成立的。CeSSRA由凯斯西保留地大学人类学系资深教授珍妮特·麦格莱斯(Janet McGrath)博士发起组建的,并作为美方主任担任CeSSRA的合作方主任。珍妮特·麦格莱斯(Janet McGrath)教授是美国人类学界研究非洲艾滋病问题的最为权威专家之一,曾担任AIDS and Anthropology Research Group的召集人,对非洲特别是乌干达的艾滋病防治问题有着二十多年的田野调查经历,也受聘于联合国担任防艾策略顾问专家,提供人类学专业知识建议。该中心于2008年正式成立。
CeSSRA的运行模式为美方和乌方分别任命一方的执行主任,美方主要提供专家和智力支持,乌方提供研究场地和组织教学培训人员;美方的专家将人类学、社会学等最新艾滋病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乌干达的大学中进行传授和对相关艾滋病防治人员进行参与式项目的培训(乌干达为联合国着力推动的非洲防艾成功典型代表国家,所以一些联合国和国际防艾项目都选在乌干达实施)。
CeSSRA宗旨为:培养社会科学家协作开展艾滋病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关注艾滋病防治之社会文化背景的深入研究。中心每季度定期出版活动通讯并在其官方网站上可以公开检索。
此外,包括哥伦比亚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这些综合性的研究机构每年也与医学人类学家开展项目合作,资助相关人类学家进行多学科交叉和跨文化研究工作。
(二)代表性人物
在艾滋病问题的人类学研究中,一些专家对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拓展人类学应用视野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提出的观点和核心概念至今影响着当前研究工作,他们的著作依然是人类学界研究艾滋病问题的必读经典书籍。对此,我们搜集了如下代表性人物进行概括性介绍。
1.道格拉斯·弗里德曼(Douglas Feldman)
Douglas Feldman教授1981年毕业于纽约大学石溪分校获博士学位,以后一直在罗切斯特市的纽约州立大学Brockport分校人类学系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与艾滋病、全球性问题、性别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应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等,其中对艾滋病问题的医学人类学和应用人类学研究作为著名。Douglas Feldman教授是全美最早关注艾滋病问题的人类学家,他的一系列著作包括:《艾滋病的社会视角:方法与理论》(1986)、《文化和艾滋病》(1990)、《全球艾滋病政策》(1994)、《艾滋病危机:一个纪录片的历史》(1998)、《艾滋病、文化与非洲》(2008)、《种族和卫生保健政策》(2009)、《艾滋病、文化和男同性恋》(2010)都对人类学研究艾滋病问题产生广泛影响。Douglas Feldman教授的学术生涯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创立了艾滋病与人类学研究小组(AIDS and Anthropology Research Group),他本人在美国人类学协会(AAA)中有着重要影响力,曾担任过美国医学人类学会(SMA)的主席,在1996年获得了美国人类学会最高奖——博厄斯奖,以表彰他在人类学专业领域的突出成就。Douglas Feldman教授研究的足迹涉及美国、赞比亚、卢旺达、塞内加尔、乌干达、匈牙利、孟加拉国,此外还兼迈阿密大学和位于纽约皇后区艾滋病中心的研究人员。
2.拉尔夫·伯顿(Ralph Bolton)
Ralph Bolton教授二十世纪70年代末毕业于康奈尔大学人类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在波莫纳大学(Pomona College)人类学系任教至今。Ralph Bolton教授曾担任过艾滋病与人类学研究小组的召集人,主要从事医学人类学、应用人类学研究。他在上世纪80年代获美国国务院富布莱特访问学者期间,在比利时对欧洲的男同性恋和预防艾滋病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以后他在男同性恋文化和艾滋病预防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Ralph Bolton教授也是全美较早从人类学视角关注艾滋病问题的几位学人之一,他与莫瑞·辛格(Merrill Singer)教授合编的《艾滋病防治再思考:文化的方法》(1992)是人类学研究艾滋病问题的重要参考资料。Ralph Bolton教授于2010年获得美国人类学会颁发的最高奖——博厄斯奖。
3.莫瑞·辛格(Merrill Singer)
Merrill Singer教授是美国批判医学人类学理论最为重要的倡导人之一,自1984年起Merrill Singer教授在联邦政府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从事饮酒、药物滥用、社会风险性、人与人之间的暴力、预防艾滋病方面的研究工作。Merrill Singer教授现为康涅狄格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并兼耶鲁大学艾滋病跨学科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目前Merrill Singer教授研究的焦点为吸毒与艾滋病风险和环境健康问题两大方面,此外对全球变暖的国际健康影响日益关注。Merrill Singer教授的田野点遍及美国、中国、巴西、海地等国,特别是Merrill Singer教授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的科研合作非常紧密,参与建设了中山大学医学人类学及行为健康中心。⑾Merrill Singer教授在其职业生涯中,获得了许多奖项其中包括美国人类学会、美国医学人类学会、北美人类学会、国际医学人类学会对他取得卓越研究成果的表彰。
4.保罗·法默(Paul Farmer)
Paul Farmer教授于1990年在哈佛大学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后,一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任教,现为哈佛大学全球卫生与社会医学部主任。Paul Farmer教授的博士论文《艾滋病与怪罪》成为其职业生涯中最为成功的研究之一,这篇论文也奠定他从事医学人类学和预防艾滋病研究的良好开端。Paul Farmer教授长期关注海地的艾滋病流行和贫困问题,被联合国任命为驻海地副特使,与特使前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先生为海地的重建和人民的福祉努力提供帮助。Paul Farmer教授目前工作重点是传染病在资源贫乏的环境,健康和人权,在确定疾病分布和成果的作用和社会不平等的以社区为基础的治疗策略,同时他撰写了大量有关健康和人权,以及社会不平等在传染病的分布和结果的作用之间的关系。Paul Farmer教授获得了许多职业奖励,包括美国人类学会奖、玛格丽特·米德奖等。他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院士。
5.苏姗·桑塔格(Susan Sontag)
Susan Sontag女士是美国现代最为著名的作家之一,因其患乳腺癌对疾病的疼痛有了比常人的体会,写出著作《疾病的隐喻》(1978)、《艾滋病及其隐喻》(1989),成为社会批判文本的范式。她的著作中的核心观点认为隐喻造成疾病被妖魔化的不合理。“艾滋病被视为那些边缘人群、亚文化群体的传染病。同时,这些疾病的隐喻不单停留在经济方面的阶级性的表述上,还经常进入政治和种族范畴,成为对付国内外反对派、对手、异己分子或敌对力量的最顺手的修辞学工具。”Susan Sontag女士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于2004年病逝于纽约,业界为了纪念她的成就,设立Susan Sontag女士基金会。
6.理查德·帕克(Richard Parker)
Richard Parker教授于1988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人类学博士,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文化,政治和健康研究中心担任教职。Richard Parker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巴西长期的从事预防艾滋病研究,以及在亚洲,非洲,北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所进行的比较研究。除了学术工作,Richard Parker教授还担任了众多的社会工作。1992年,他曾担任巴西国家艾滋病方案预防单位负责人,并从1992年到 1995年,巴西跨学科艾滋病协会(ABIA),最大的非政府艾滋病服务和宣传组织在巴西的执行董事。于1995年,他被任命为秘书长。Richard Parker教授研究重点为社会不平等、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关注社会性别的社会文化意义。其著作《快乐和激情:巴西当代性文化》曾获得1991年的露丝·本尼迪克特奖。
(一)批判医学人类学的研究方向
批判医学人类学是美国医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从美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兴起,并得到美国众多医学人类学家的认同,在对艾滋病问题的人类学研究方面提供了有益的视角。批判医学人类学的核心思想就是以批判主义为研究视角,探讨政治、经济对健康问题的影响。这一时期美国关于论述批判医学人类学的文章、(12)著作主要包括有:Sickness and Healing: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Medicine,Rationality,and Experience: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A Critical-Interpretive Approach in Medical Anthropology:Rituals and Routines of Discipline and Dissent.In Medical Anthropology:Contemporary Theory and Met hod.Medical Anthropology in Ecological Perspective.The Missing Link in Medical Anthropology: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Health.Critical Medical Anthropology.在拜伦·古德教授的《医学、理性与经验:一个人类学的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和罗伯特·汉教授的《疾病与治疗:人类学怎么看》(东方出版中心,2010)两部著作中均提出批判医学人类学范式是医学人类学研究范式之一。古德教授认为:“作为神秘化的病患表达:来自批判的医学人类学的看法”是关于病患表达的流行争论中四种医学人类学研究取向之一。古德教授认为:“过去十年,之于医学人类学的一种自觉的批判取向在与本领域诸解释取向的对话及对它们的反应中发展起来。某种程度上,该系统反映了整个人类学中存在着日益浓厚的兴趣将殖民主义的历史和对殖民主义的历史分析、政治经济学以及各种形式的底层研究更充分地整合进民族志分析与写作中。批判的医学人类学文献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针对那些提倡将社会科学中与临床相关的概念引入医学实践的人类学家所提出的一组尖锐批判。”[1]伯特·汉教授指出:“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了一股新的理论潮流,它的倡导者们将其称为批判的医学人类学,它的成长是作为对那些所谓的传统医学人类学——也就是生态主义的和文化主义的人类学的回击。批判医学人类学重视社会中的权力;把塑造情境和人群的更广泛的社会力量纳入自己的考虑范围;探讨世界经济体系对疾病和治疗分布情况的影响;批判的观点认为,社会,至少是资本主义社会和受到资本主义影响的社会,并不是和谐的、相互融合的整体,而在其内部充满了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主要是在掌控了资源的阶层,与劳动力生产了财富、但并没能从中获得应有的利益的阶层。”[2]莫瑞·辛格教授则认为:“从批判的立场来看,在当今世界,这些障碍主要包括社会地位的不平等、阶级、性别、种族以及其他的歧视、贫穷、结构性暴力、社会疾病、被迫在有毒环境中居住或工作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因此,在批判医学人类学中,健康被定义为可以得到并控制基本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在较高的满意度上维持和促进生活。健康绝对不只是生存,而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概念,必须在更广的社会文化情景中去评判。”[3]
综上所述,批判医学人类学研究方向的核心在于批判精神,在于对社会维度的更加宏大的反思,在于对研究对象横向、纵向的全方位思考,摆脱原先那种传统、单一的医学人类学研究范式。
(二)代表性研究成果简介
1.《文化与艾滋病》(Culture and AIDS)
Douglas Feldman教授1990年主编的《文化与艾滋病》是由13篇论文以汇编成论文集的形式公开出版的。该书主要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审视全球各地艾滋病流行的原因和被感染病毒人群的生活状况。13篇论文包括了:在卢旺达艾滋病的流行;一个海地艾滋病村的流行背景分析;艾滋病毒的传播可能的辅助因子;在纽约市的艾滋病男同性恋者的社会服务需求;心理因素影响感染艾滋病毒的男同性恋者之间关系在休斯敦;社会行为在伦敦的妓女圈中的考察;艾滋病对少数民族妇女与艾滋病相关的耻辱;语言和艾滋病和其他艾滋病相关领域的社会影响等。《文化与艾滋病》是由人类学家在艾滋病爆发后最初几年在全球田野调查艾滋病流行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基础上,探索性撰写的有关论文,这本书的影响力主要对社会科学研究艾滋病问题开创了先河,有重要启示意义。
2.《政治经济视角下的艾滋病》(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AIDS)
Merrill Singer教授编写的这本书探讨了政治和经济视野下的全球艾滋病流行,以及所采取的反应和行动。其目的是为了鼓励社会的公平,而不是个人的公平,这本书解决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应对艾滋病疫情和其他传染病不能得到有效的广泛的社会变革的前提下,应对手段都将是困难的。本书揭示了健康和疾病的社会性质。本书认为:流行病如全球感染艾滋病毒的流行病不能单独以个人为基础的方法有效地解决。这本书通过不同的社会角度对艾滋病疫情的研究,揭示影响艾滋病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因素等,同时让读者留下思考预防艾滋病的空间。
3.《艾滋病与怪罪:海地及其地域的指责》(AIDS and Accusation:Haiti and the Geography of Blame)
《艾滋病与怪罪》堪称批判医学人类学研究中的一部经典著作,该书曾被翁乃群研究员在《读书》杂志上专门介绍过。[4]保罗·法默教授以在海地一个乡村的长期田野观察中,洞见出当时在美国大众舆论误认为海地是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美国男同性恋的“元凶”的真实情况。该书认为:海地是艾滋病传播的不幸被感染的贫穷国家,美国人才是将艾滋病病毒传染到海地这个国家的肇事者。因为政治经济的不平等,富国到穷国花钱买性、及时行乐,通过这一渠道将艾滋病传播到海地的城市乡村,造成了海地大量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澄清了海地不是艾滋病传播的发源地,而是受害地。
4.《艾滋病及其隐喻》(AIDS and Its Metaphors)
苏姗·桑塔格女士的《艾滋病及其隐喻》是一部批判主义的经典著作,与之前她的《作为隐喻的疾病》合编为《疾病的隐喻》一书于1990年出版,我国学人于2003年由译林出版社将《疾病的隐喻》全文翻译出版。苏姗·桑塔格女士认为:反对对任何疾病包括艾滋病在内进行妖魔化言语的处理,而对疾病妖魔化舆论和话语的背后,正是隐藏其中歧视性和不公平的人类社会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以谣言形式传播到大众人群中,对大众人群进一步加深对像艾滋病这样的传染病的误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影响。
艾滋病问题的人类学研究得到了美国政府、基金会、财团、个人等的强力支持,特别是从克林顿担任总统后的历届美国总统和政府均高度重视艾滋病对国家和人口安全造成的潜在危害影响。克林顿总统设立克林顿基金会专门开展防艾行动和学术研究,克林顿先生本人就与医学人类学学家在联合国的任命下共同在加勒比地区国家开展防艾和扶贫公益工作;小布什担任总统后推动国会通过并签署“总统艾滋病紧急援助计划”(PEPFAR)法案,即从2003年起连续五年斥巨资支持抗击艾滋病等恶性传染性疾病,2008年到期后又延续5年并追加480亿美元作为对计划的延续和扩展。此外,2008年夏天,美国国会又批准了Lantos-Hyde美国全球领导抗击艾滋病法案(Lantos-Hyde US Global Leadership Against HIV/AIDS Act);奥巴马担任总统后于2009年5月就随即向国会提出了数额高达630亿美元的“全球健康行动计划”(Global Health Initiative),以期在6年(2009-2014)内建立一个新的、全面的全球性健康发展战略,“全球健康行动计划”中防艾是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上述关于防艾行动中均有大量医学人类学家参与其中,他们的课题遍及世界各地如非洲、拉丁美洲、东欧、中亚等艾滋病高发地区和贫困国家。美国医学人类学家的广泛介入,一则为研究疾病传播的社会文化经济因素;二则是美国通过大量经援的背后是重塑国家的形象和软实力目的。美国的雄心就是通过领导抗击艾滋病等恶性传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将美国的国家意志力潜移默化的输入到其他国家中,最后达到美国全球领导者的位置。除了美国国家作为后盾从资金和政策方面支持医学人类学家深入研究外,美国当前雄厚的研究体制和学科资源也为艾滋病的人类学研究奠定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趋势、强烈的学科应用意识,人类学家执着的探索精神等成为人类学家与其他学科专家合作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契机。此外,相关学术期刊和专业学术团队的建立为艾滋病人类学研究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和培养、锻炼研究人员的成熟规范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界关于艾滋病问题的人类学研究到目前为止,不过十年多时间,期间经过学人们的辛勤努力产出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与美国学界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在学术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方面、在学术期刊建设和学术资源存量方面、在获得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支持方面、在学科建设和理论构建方面均处在前期建设阶段。目前我国如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云南大学禁毒防艾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医学人类学及行为健康中心等参照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研究模式成立了跨学科的艾滋病研究机构,这些机构中吸收了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专家从事课题研究和田野调查工作。但总体来说影响力还比较小,需要在下一阶段不断完善并与世界一流学术机构和学人开展更为深入的交流和合作,来促进和推动国内艾滋病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注释:
①参见李冬莉:《社会转型与HIV高危险行为:甘肃戒毒所的调查与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6月,第17-30页;翁乃群:《艾滋病传播的社会文化动力》,《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5期,第84-94页;翁乃群:《艾滋病与怪罪》,《读书》,2003年第9期,第116-122页;刘能:《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歧视:中国乡村社区中两类人群的一个定量分析》,《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6期,第136 -164页;[美]莫瑞·辛格(Merrill Singer)著/林敏霞译:《批判医学人类学的历史与理论框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2-8页;刘绍华:《医学人类学的中国想象》,《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29-34页;[美]Michael Duke、李江虹著/林敏霞译:《论艾滋病综合流行现象和中美医学人类学》,《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9-13页;李江虹:《人类学者在艾滋病预防研究中常见的伦理与安全问题》,《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第14-20页;张有春:《人类学与公共卫生:理论与实践》,《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48-57页;孙咏莉:《贫困、道德与焦虑:新疆萨阿代特社区中的艾滋病》,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第3-6页;杨玲等:《艾滋病污名研究述评》,《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第59-63页;高一飞:《艾滋病预防研究中的医学人类学述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第56-62页;庄孔韶主编:《人类学经典导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485-497页;高一飞:《滇西某高速公路建设工地沿线的艾滋病风险与人口流动》,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第3-16页;邵京:《边疆,道德,治理:以感染性疾病的控制为例》,《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第12-22页;张有春:《污名与艾滋病话语在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第88 -89页。
②通常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Michelael.D.Gottlieb医生于1981年6月5号以《卡氏肺囊虫肺炎——洛杉矶》为题发表于《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第30卷第1期的文章,作为美国发现艾滋病的标志。
③参见:《尹力副部长出席第65届联大艾滋病问题高级别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gjhzs/s3578/201106/51987.htm;
④《美旧金山纪念抗艾30年》,新华网,2011年6月3日,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6/03/c_121493502.htm;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抗逆转录病毒感染监控处主任、国际艾滋病协会主席、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丝·巴雷-塞努西女士(首位发现艾滋病病毒的科学家)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S.福西先生分别在美国主流媒体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撰文纪念人类抗击艾滋病的历程和取得的新的进展以及对未来抗艾前景的展望。弗朗索瓦丝.巴雷.塞努西女士的文章为:Toward an H.I.V.Cure http://www.nytimes.com/2011/06/04/opinion/04iht-edsinoussi04.html?_r=2&scp= 1&sq=HIV%20June%204,%202011%20&st=cse安东尼.S.福西先生的文章为:After 30 years of HIV/AIDS,real progress and much left to do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after-30-years -of-hivaids-real-progress-and-much-left-to -do/2011/05/27/AGbimyCH_story.html。
⑤近几年举办的相关专题会议包括:109TH、108TH、107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70TH、69TH Annual Meeting Of Society for Applied Anthropology,The Meeting Of Society for Medical Anthropology,(Yale University 2009)。
⑥具体可参见艾滋病与人类学研究小组网站:http://www.medanthro.net/research/aarg/index.shtml。
⑦参见:http://www.ithaca.edu/hs/depts/anthro/facstaff/dturkon/。
⑧参见:www.yale.edu/cira。
⑨参见:http://ghsm.hms.harvard.edu/。
⑩ 参 见 http://www.case.edu/artsci/anth/CeSSRA.html。
○11参见:http://www.cmabh.com/jeecms/。
○12关于论述批判医学人类学的文章主要有:Singer,M.and S.Clair.Syndemics and Public Health:Reconceptualizing Disease in Bio- Social Context.Medical Anthropology Quarterly17(4):423 -441,2003.Singer,M.,.Baer,H.A.&Lazarus,E.,eds.1990.Critical Medical Anthropology:Theory and Research.Special issue of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30(2).Singer,M.1996.Farewell to Adaptationism:Unnatural Selec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Biology.Medical Anthropology Quarterly(n.s.)10(4):496-575.Singer,M.1994.AIDS and the Health Crisis of the Urban Poor:The Perspective of Critical Medical Anthropology.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39:931-948.Singer,M.1989.The Coming of Age of Critical Medical Ant hropology.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28(11):1193-1203.Singer,M.1986.The Emergence of a Critical Medical Ant hropology.Medical Anthropology Quarterly 17(5):128-129.Scheper-Hughes,N.1990.Three Propositions for a Critically Applied Medical Ant hropology.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30:189-197.Baer,H.A.1982.On t he Political Economy of Healt h.Medical Anthropology Newsletter 14(1):1-2,13-17.Baer,H.A.,ed.1996.Critical Biocultural Approaches in Medical Anthropology:A Dialogue.Special Issue of Medical Anthropology Quarterly(n.s.)10(4).Baer,H.A.,Singer,M.&Johnsen,J.,eds.1986.Towards a Critical Medical Anthropology.Special Issue of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23(2).
[1]拜伦·古德.医学、理性与经验:一个人类学的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3-92.
[2]罗伯特·汉.疾病与治疗:人类学怎么看[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84-88.
[3]莫瑞·辛格.批判医学人类学的历史与理论框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4]翁乃群.艾滋病与怪罪[J].读书,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