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 曾向阳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往开来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也是一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报告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更为全面、系统的概括总结,整个报告都坚持并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党中央要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就此,我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党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的重大成果,是党的理论更加成熟与完善的标志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时间是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梅林语)。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并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党,党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建设是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毛泽东曾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①胡锦涛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先后两次实现了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一个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经受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检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体现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体现了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同实践运用相结合。
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列为党的指导思想,意味着党的指导思想更加系统,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能够更加强有力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经过不断完善与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走向成熟,谱写了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的新篇章,构筑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必将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十八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精神实质、贯彻要求,全面系统地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主张和实践价值
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就从根本上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新的科学回答,这就指明了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实践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基于实践发展的理论创新。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就指明了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特质,为我们唯物辩证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指明了方向。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这就指明了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理论地位和思想价值。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的论述,为我们从总体上进一步把握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和政治基础。它揭示了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格物致知关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接力创新关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索中国发展规律的真理认识维度,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在形成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中的作用。
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这一论断是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新概括,它更加突出了党的思想路线在科学发展观中的精神实质地位,更加强调了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要求,有助于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遵循党的思想路线,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报告指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四个更加自觉”,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作为贯彻要求提出,展现了知行统一、以行统知的实践思维和工作方法,更加着力强调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十八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论述,贯穿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彰显了科学发展观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十八大报告科学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报告所阐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凝聚了科学发展观对中国道路的丰富与完善的成果;报告所阐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了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报告所阐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具体制度改革完善方面的要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实现路径、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行动指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保障,都全面体现并贯穿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还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当中。这一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在理论上来源于邓小平理论、发展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接力于科学发展观,也将进一步开拓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征程。“三个没有变”是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新判断,“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架构,“八个必须”更加明确具体地阐明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原则要求。它们总体上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实践要求。十八大报告还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强调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吹响了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创新号角。由此可见,正如报告指出,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注释:
①《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35.
②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M].求是,2004,(17).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 王玉珍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宏伟目标,也是传承接力的必然结果
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有一字之改,但却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一改动契合了老百姓的殷殷期待,在全国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全面小康社会的渐行渐近既是我党我国人民对宏伟目标一以贯之的追求,也是我们咬定目标坚持传承接力的必然结果。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的追求。在经历了我国经济发展及“四个现代化”的探索波折后,我们将“强国梦”的宏伟目标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发展十分落后的基本国情结合起来。基于这样的认识,邓小平同志用中国老百姓普遍认同的“小康社会”来描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到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经过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全面的部署。围绕这一宏伟目标,全国上下努力奋斗。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五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实施“两个加快”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路径
“两个加快”即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两个加快”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路径。说其是主要内容,是因为全面小康社会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构建“五位一体”的宏伟蓝图既要完善体制机制,也要解决这五大建设中的发展难题。说其是实现路径,是因为要实现宏伟目标,现有体制、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坎。我国社会正处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双重转型期,其特点表现在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能源资源价格均呈上升趋势,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渐失,经济社会发展不和谐问题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突破这些瓶颈障碍。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从现在起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我们必须改善投资消费出口结构,扩大消费需求;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一产薄弱、二产不强、三产滞后的现状;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