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创作中的意境探析

2012-01-27 11:43:55邓腾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8期
关键词:品格境界中国画

邓腾

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

中国画创作中的意境探析

邓腾

广东省林业职业技术学校

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称之为意境。一幅优秀的画作,特别是中国画画人选能够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可以说,中国画画作具有意境与否,是中国画绘画作品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国画;意境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以极具民族鲜明特色的艺术形式,经过历代的沉淀与积累形成其它特有的面貌和独特的风格。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画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于中国山水画而言意境已成为其重要的特征之—。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对于意境的营造可以说是国画家毕生都要追求的艺术境界。

1 中国画的意境源自于现实和自然

在观赏名家作品时,我们都会有意无意地发现作品与画家的生活息息相关,画家在生活中遇到的琐事,都会不同程度的在画家笔下表现出来,以阐明生活中的真善美。中国画的意境源于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的有机提炼,是作者生活后的主观意象通过笔墨的形式加以再现,故笔墨是一种人品,一种修养,亦是一种境界。

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一生致力于绘画身边琐碎的事物,但观其绘画作品时,从花鸟草虫到瓜果蔬菜,却有一番韵味,有一种回归田园景致的意境。这就是画家人品的体现,一种修养的再现。

意境的根源是自然现实,生活中的景物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只有用心深切体会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心灵的感悟才能真正在作品中表现出预想的意境。因此情景交融,才有意境。

2 真实是中国画意境美的重要体现

意境是我国艺术独特的审美意识,是与作者的紧密相连、与情感相交融的,即是作者想象改造和感情浸润的记忆表象,在审美的这种意境中“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作者经过一律锤炼,升华的境界,这种境界才是审美的最高明的境界,也是中国画的精髓之所在。中国画之所以经久不衰,不单单在于用笔,技法,更重要在于作者的要表达的思想境界。

中国的花写画中,特别是文人画中,往往把画的对象人格化,更提高了审美的意境,这在四君子画中尤为明显。以梅兰竹菊象征人们的崇高品格,它首先是作者自己的品格替身,或冲寒先发,或幽谷自香,或冷艳傲霜,或劲傲冰霜,人们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发现了这些坚强刚毅的品格,从审美意义上来说,它不但已经超出现实美的范畴,而且也超出艺术美的范畴,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了,文人画对人品在画中的反映特为重视。

于是乃有人品即画品之说,赋予自然山川以人的品格,这乃是中国画的借物抒情,借景言志的优秀传统,由于追求的不同,则反映着作者各个审美皆趣与人生理想。由于人的品格不同,不同作者反映在画中的意境,有了品格的差异,这便是同一题材在不同作者笔下迥异共趣的根本原因。无论是怎样的信息,是人在自然中对自身的观照,是自然生命,和自我生命的升华。

由此可见,中国画这一艺术的生命源于画作者的一种感受,能够表达出作画时的心境及意境,这不仅是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前提,更是中国画美的重要体现。

3 构图对中国画意境的表现也是极为重要的

中国画构图对表现意境尤为重要,以“简”为尚,在极为有限的形象选择中,体现作者精心的构思,通过对细节的刻画,突出主题意境美。绘画艺术“计白当黑”,墨并不能曲尽其妙,绘画创作在注重墨色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空白的价值及其运用。用空白来突出主题,使主题更加鲜明,“计白当黑,黑白互依”,便是虚实结合这一美学原则的具体运用。有墨处重要,无墨处同样重要,“黑”与“白”相依相生,相映成趣,给欣赏者在自然与人情结合的境界中获得无限遐想。如王维的《鹿砦》《辛夷坞》,以山林静衬映人的深层体验,一动一静中反映心理上的禅寂,一有一无中再现自然之灵机。寂静空灵,充满生机,是空中之灵,灵中之空,把空灵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一改前代画家“全景式”构图,在作品中他仅绘出远远的一边山影和近景里的一叶扁舟,其余皆留有大片空白,寥寥数笔就表现出了浩渺江天,寒冬凝雪,与孤舟渔翁的寂寞以及环境的萧瑟。是冷是寂,寂而生,生而灵,灵而空的境界。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于无人空旷之境再现幽草鸣禽的灵性,仿佛与自横空舟构成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一种期盼,一种灵觉,真正深入到了天地万物之心。所有这些诗歌意境,既是一幅天人合一的绝妙画境,又是人生绝处逢生、通达无碍的哲学智慧。这些简淡幽远的画面,反映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追求,突出了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外之妙,赏之让人遐思泉涌,品之意味无穷,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度。再如石涛的作品《风雨夜归图》,明明没有雨,却能让人看到雨丝,听到雨声,感到雨势,收到无中生有的效果。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清泉》,画面上是一泓溪水从山间乱石中奔泻而出,水里游动着几只蝌蚪,高处耸立着几笔远山。乱石、山涧、远山构成了深远的意境,使人们自然联想到清泉潺潺,流水将至十里之外;由六尾活泼的蝌蚪自然联想到在山涧里生活的无数青蛙。

对上述现象,清初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说过:“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句话就中国画创作而言,实际上揭示了其具体的生成机制,就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中,神妙之意境也就油然而生了。

4 中国画意境理论及在创作中的艺术手法

中国绘画中的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某种景物将其所思、所感、所悟转化为可以让欣赏者感知的视觉信息,来表达自己的艺术境界。绘画是通过直观、具体的艺术形象构成意境的,为了克服造型艺术由于瞬间性和静态感而带来的局限,画家往往通过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性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来显示时间的流程和空间的拓展。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虚实处理、以白当黑、意象造型等,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展现时空镜像而采取的表现手法。这些手法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天地,使作品的有限空间和形象蕴涵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境的最终构成是通过创作和欣赏两方面的结合得以实现的。创作将无限表现为有限,将百里之势浓缩于咫尺之间;而欣赏是从有限窥视到无限,于咫尺间体味百里之势。正是这种由点到面的创作过程和由面到点的欣赏过程,使作品中的意境得以展现出来。

5 结语

中国画的意境追求天然之美,纯真之美,素朴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中国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画意境的产生,说到底画家通过艺术的创造与观者产生感情交融,是中国画意境产生的根基之所在,是画家们通过绘画顿悟到人生的哲理、审美的境界,并把它们融化在心灵深处,这值得画者终生感悟。

[1]付咏珊.浅论中国画的意境之美 [J]. 书画世界, 2011(1)

[2]谢荣东.谈中国画意境对室内氛围营造的启示 [J] .美与时代(中), 2011(2)

[3]秦立新,唐连全.意境是中国画之灵魂 [J].群文天地 ,2011(3)

[4]论中国画意境. 谈文晶.大众文艺, 2011/08, 24

[5]韩萍.浅谈中国画的意境表现 [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7)

[6]冉剑.谈中国画的意境 [J] .艺海 ,2010(4)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8.135

猜你喜欢
品格境界中国画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19:30
中国画
华夏文化(2021年3期)2021-11-04 04:46:34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 06:01:08
《远方》中国画
吐鲁番(2019年3期)2020-01-01 07:42:04
品“境界”
中华诗词(2019年3期)2019-08-30 03:46:20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海燕(2017年2期)2017-03-18 05: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