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旅游及酒店专业课程体系模式研究

2012-01-26 02:38文小波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旅游课程

文小波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成都 610100)

1 引言

二十世纪后半期,旅游与酒店业无论是在经营规模还是复杂性方面都经历了巨大的增长,这种增长反过来又推动了美国两年和四年制旅游与酒店高等教育在数量和类型上的急剧增加。此外,工作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日益成熟的客户及其更加个性化的需求,技术的进步和变化的投资者,雇主和雇员的期望等,都深刻影响着旅游与酒店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和模式。

人力资源的招募与维系是旅游与酒店行业的首要问题,一方面,旅游与酒店业存在激烈的对合格人才的竞争;另一方面,旅游与酒店专业课程体系又很难充分应对当前和未来不断涌现的新的行业需求。有人认为旅游与酒店管理课程体系有着过于技能化的导向,将其称之为课程体系的职业化倾向。他们认为这种“狭隘的职业化倾向”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它破坏了真正的职业教育准备,弱化了高等教育在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所能够发挥的作用。相反,也有人认为现有课程体系太理论化,明确指出技能和操作课程的重要性。还有人呼吁本科课程的知识范围应该宽口径、厚基础,其教学理念和原则应该是能够适用于各个细分行业,本科教育可以作为一个终身学习的基础。旅游与酒店专业教育相比于其它较为完善的学科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领域,为了满足行业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教育机构需要不断评价和修订其课程体系。

2 课程设计开发的方法论

有学者认为课程是“基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社会期望和学生需求背景下,对学习的专门设计”。[1]课程设计规划的内容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在课程体系或者教学系部,甚至整个学院课程开发中的定位。课程开发的模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制度文化、部门文化、学科文化、领导素质、教师背景和教育观念等。同一学科教师的不同教学理念也会对课程开发产生影响。课程开发的目标是促进学习。也有学者设想: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是呈现一种线性的层次结构,某一层面知识技能都应是更高阶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2]因此,相应的教学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设计。应该采用恰当的知识技能、操作技能、语言表述、认知策略和态度来进行课程内容设计,以保证学习效果。他们还指出学习过程应该延续到人们的生活和职业生涯中。[3]教学设计因此需要将经验与现实生活和学习者的新情况结合起来。库柏的体验式学习模式描述了学习的四个过程:“具体的经验”是实践的结果;“审查”是从新的角度看待已有经验的过程;“抽象的概念化”是将经验进行抽象形成特定的概念用以指导未来的思想和行动;“主动实验”即学习者要在更加复杂的情境中去测试他们所学到的知识。[4]

课程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规划模型可以为课程设计提供必要的方向。泰勒模型就是在旅游与酒店课程体系设计中所采用的一种规划模型。在该模型中,泰勒定义了所有可能的教育目标,让设计者来决定这些目标应该如何被细化成为各项教学目标。[5]该模型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理性的过程,以问题的形式确定了课程规划过程的四个方面:(1)有价值的教育目标有哪些?(2)什么样的活动将使我们能够实现这些目标?(3)我们应如何组织这些活动? (4)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已经完成了这些活动?很明显,第一个问题与如何识别职业能力素质和价值观相关。课程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需要对课程进行持续不断的审查和修订。“持续的课程规划”就是对课程不断反思、重新评价和调整的过程,其结果可能导致课程大的、或者小的变化,也可能没有任何变化。

3 旅游与酒店教育模式及其相关研究

传统的旅游与酒店教育模式包括酒店学院模式,以旅游为重点的综合管理模式(GMTF),以旅游为重点的文科模式(LAPTF)。

3.1 酒店学院模式

康奈尔大学的酒店教育是酒店学院模式的代表。传统上该模式几乎将全部教育重点集中在为酒店和度假场所培养管理人才。在知识结构方面,酒店学院模式的课程体系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与酒店物业的各个方面相关的课程和与酒店成功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相关的课程。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酒店或度假场所管理的丰富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与普通本科管理专业教育相比,学生们付出的代价是放弃了更广泛的文科知识学习而将其知识和技能局限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管理领域。酒店学院模式的另一个缺点是较少与旅游产业的其它领域相关联。

3.2 GMTF模式

在确立一个特定的行业定位的同时,GMTF模式试图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该模式的核心本质上是一个包括文科、语言和数学的通用管理教育。该模式可让学生选修旅游酒店教育相关的课程,而不是把精力集中于一个特定业务领域的更高级的课程上。有些项目课程可能专注于一个特定的分支领域。GMTF模式常常将一系列的实践环节作为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酒店学院模式获取操作知识和技能。这种模式通常为商学院和其它学术性教育单位所采用。

3.3 LAPTF模式

它包括一个非常广泛的项目课程类型,即学科基础类、娱乐或休闲研究类以及基于多学科专业的旅游研究类。学科基础类通常是地理经济学或社会学相关领域知识构成的课程体系。娱乐、休闲研究类通常把旅游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它们的重点是社会科学的知识,同时也涉及体育和计算机科学的知识。这些项目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往往有一个学术而不是行业取向。多学科专业旅游研究类课程体系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课程类别,但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往往有一个更为明确的产业定位。因此它们提供管理相关课程,强调语言培训,并且提供的课程越来越多地涉及旅游规划相关的环境问题。LAPTF模式受到的主要的批评是其过于理论化,因此不能充分满足行业的需要。然而,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对旅游及其影响的社会维度的理解。它还为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程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尽管这些课程不是与旅游相关,但为他们在某个领域的成功提供高度相关的知识。相应于结构化的教育模式,他们可以更容易地适应新的职业岗位和接受新的事物。

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对课程体系模式进行了探讨。在已有的研究中,主要存在四种旅游与酒店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3.3.1 Chen and Grove模式[6]

该模式考虑了旅游业与酒店业之间的哲学差异,他们认为为教育目标建立一个应该遵循的哲学基础是必要的。他们承认不同的哲学理念会导致不同的发展方向,而反过来也可能导致冲突。他们定义了M1、M2和M3三种基本模式。这三种模式分别都有许多不同的结构,这些结构依赖于旅游业或酒店业在这三种模式中所处的地位。

在M1模式中,酒店业与旅游业被视为处于平等地位。每个领域有着其自身特点但也有业务重叠的地方。这些业务活动在两个领域均可开展,并能够在两者间转移。在这两者之间不同的业务活动被视为内容特定和不可转移的。确定适合每个学科的课程和重叠的业务活动。对于重叠的业务活动建议使用指导性的教学方法。在该模式中业务活动的过程相较于其内容而言更重要。除职业培训的内容外有着更多的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实践方面更多的是通过实习和实训教学来进行。学生从该模式中获得解决问题、观察大局的能力,知道在一个系统中如何运作的能力。

在M2模式中,酒店业相较于旅游业是占主导地位的。酒店业包括酒店、餐馆和俱乐部等,其教育重点是业务管理和专业化技能。这种教育方法是针对一项职业开展相关的专业培训。酒店管理专业提供两年或者四年的学位教育。旅游课程教学服务于整个酒店行业,通常也是专业的基础。

在M3模式中,旅游业相较于酒店业处于主导地位。旅游业的课程开发模式专注于行业经济发展,其内容与一些影响行业发展的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相关,主要的重点是开发基础性通识课程以支持作为一个系统看待的旅游业,酒店业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四年制教育的大多数课程主要集中在文科类、一般旅游课程,其余的课程按照学生的兴趣选择,其目的是以基础性通识课程作为职业教育的内容。其缺点是很难找到工作。

3.3.2 Reigel&Dallas的方法模式[7]

该模式使用了术语“方法”来分类具有相似特征的课程。大多数酒店专业课程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专业课程和通识课程、选修课、先进的学习技能和工作经验。可以用五种方法来设计旅游与酒店专业课程体系:(1)工艺/技能的方法。这种方式强调酒店和旅游业务所需技能和工艺。其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取技术、操作知识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管理能力与管理技巧。这些课程内容在职业教育是常见的,但在一些四年制大学教育也存在。(2)旅游的方法。这些项目课程主要着重于旅游内容,如概念、趋势和经济影响。与旅游领域密切相关的社会科学,诸如社会学、人类学和经济学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常常也包含商业管理课程。(3)饮食/家政的方法。这些项目课程通常在家政学院开设。重点是营养和食品科学、食品生产和交付系统,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也强调管理学原理和行政管理的内容,但比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要求低。(4)商业管理的方法。重点主要是在商业管理的相关领域,如管理、财务、业务和会计等课程,较少关注具体的产品,如食品或客房。(5)组合的方法。项目课程体系是由两个或更多以上提到方法的组合。这样的项目课程体系通常在独立的酒店学院和四年制学位教育中可以见到。

通识教育课程的核心是文科教育,这是当前美国本科教育的主要类型。通识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继续深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选修课提供让学生扩大其对他们个人而言至关重要的教育经历的机会。相关工作经验是项目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由用人企业支付实习费用,实习时间范围在400~1 200h之间。

3.3.3 Ritchie的旅游/酒店教育复合模式[8]

在旅游/酒店教育复合模式中,首次批判性地对现有的旅游/酒店教育模式进行了审视。该复合教育模式由两类课程体系构成,即传统的酒店学院课程体系模式和旅游/酒店教育混合模式。该复合教育模式致力于为旅游产业培养管理者和未来广义上的行业领导者,其特点是:(1)一个五年的包括24个月实习的学习计划;(2)强有力的管理定位,以平衡那些有助于更广泛地理解旅游及其影响的社会学学科重点知识;(3)有关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和改善要协调平衡的观点;(4)语言能力的培养;(5)强调要发展和保持与旅游组织的密切关系。

该复合教育模式已开始在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实施。加拿大的项目模式是提供一个四年制酒店和餐厅管理学士学位教育。该教育模式是一个2+2模式,在最初的两年里,专注于一般管理知识、酒店与餐厅的管理技能学习,接下来的两年里,学习一般的管理知识、旅游管理知识和通识教育的知识。该教育模式是特别针对那些在行业寻求长期职业生涯而不是一份工作的学生。它的主要优势是能够将更广泛的基础管理教育与实际培训结合起来。有人认为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毕业生会备受行业追捧。[9]

3.3.4 Koh模式[10]

该模式试图确定出四年制旅游教育中的知识要素。相应的研究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涉及行业专家小组,第二个阶段涉及旅游高管和教育工作者。第一阶段的结果确认了26个要素,这些要素被归类在4个通用标题下:通识教育、商业教育、旅游教育和经验教育,由此构成四年制旅游教育课程体系。26个要素中的15个要素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按5分制,它们的平均得分至少都是4分。然而有趣的是,人们发现旅游高管和教育工作者对26个要素中的12个要素的认识有着显著分歧,为此有两种可能的解释:(1)大多数旅游教育工作者都认为应按照符合高等教育的传统理念来设计旅游教育,而业界更关注的是获得技术合格的毕业生;(2)教育工作者要么忽视行业的需求或者他们根本不了解行业的需要。

4 结论和建议

以上这些模式提供的课程设置视角是职业岗位和行业内最新需要,以及其他相关利益诉求的反映。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等旅游教育课程体系。旅游教育理念在项目课程开发中起着一个关键作用,因此,参与项目课程开发的人员意识到哲学理念对项目课程制定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范围内对基本的旅游教育理念进行探讨是必要的,其目的是要制定一项指导思想,以有利于教育目标的确立,更好地满足相关者的利益。课程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实质是企业和教育机构之间对课程目标的确立存在差异的表现,如何准确理解、把握及平衡行业、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利益诉求是设计开发旅游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面对旅游需求和旅游业经营的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面对《服务贸易总协定》给中国旅游业带来的挑战,中国旅游业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自己的对策,其中最重要的对策便是加强和改进专业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是旅游业成功经营、特别是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这早已是人们不争的共识。但是对于如何加强和改进专业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在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目前仅设有旅游管理一个专业的情况下,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才算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人们一直存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尽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是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未来工作者,然而旅游管理专业设置的单一化与旅游业中管理工作岗位的多元化似乎一直是造成人们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鉴于拓宽专业口径已成为我国高校教改的既定方向之一,加强和改进专业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必须在这一现实前提之下进行考虑。美国旅游与酒店高等教育的实践和已有的相关研究(见表1),为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表1 旅游与酒店课程体系的比较

[1]Toombs W E,Tierney W G.Curriculum definitions and reference points[J].Journal of Curriculum&Supervision,1993,8 (3):175-194.

[2]Gagne R M.Learning and instructional sequence.In F.A Kerlinger(Ed.)[J].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1973(1):3-33.

[3]Gagne R M.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and theory of instruction[M].New York:Holt Rinehart&Winston,1985.

[4]Kolb D A.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84.

[5]Tyler R.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49.

[6]Chen K C,Groves D.The importance of philosoph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curricul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1999,11(1):37-42.

[7]Reigel C D,Dallas M.Hospitality and tourism:Careers in the world’s largest industry[M].New York:John Wiley&Sons,2007.

[8]Jafari J,Ritchie J R B.Towards a framework for tourism educ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1,22(3):553-567.

[9]Ritchie J R,Hudson S,Sheehan L R.Hybrid programs in tourism and hospitality:A review of strengths,weaknesses,and implementation issues[J].Acta Turistica,2002,14(1):29-46.

[10]Koh K.Designing the four year tourism management curriculum[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95(34):68-72.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旅游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旅游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