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葵,唐闻捷
(1温州医学院学生处,浙江 温州 325035,lk0123@yahoo.cn;2温州医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包含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及事后、日常管理等,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发展以及校园和谐有重要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除承担学生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等工作外,还承担了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危机管理工作中要符合社会和学校对学生教育的价值需求,其自身专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易产生冲突;心育与德育工作之间的差异、不同工作人员对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工作的理解差异亦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产生一定的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既造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伦理和心理困扰,[1]也影响学校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笔者试图依据角色冲突理论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冲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角色冲突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角色内冲突,另一种为角色间冲突。角色内冲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①一个角色规定的各种行为规范之间产生的冲突,如不同群体对同一角色持有的不同期待,以致产生矛盾;②表现在角色行为主体在领悟角色和实践角色之间的冲突。角色间冲突,通常由角色紧张造成,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多种角色兼具的角色行为主体同时履行不同角色行为要求时,易引起角色冲突;第二,当角色主体需履行两种相反角色行为要求时,易引起角色间冲突。[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应服务于学生思想教育活动,同时需在心理层面服务于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学生心理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侧重于个体思想层面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侧重于处理个体心理层面的问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者带来的角色冲突,引发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由于价值取向差异导致的德育与心育间的不同的角色期望差别,进而不能同时满足社会所界定的该角色所应有的行为方式和准则,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面临这两者相互冲突时的价值两难选择问题。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队伍人员年龄较轻,许多专业人员为“半路出家”,[3-4]在预防和面对危机事件时缺乏经验。加之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日趋复杂,通常受到学生个人特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心理危机管理时容易导致他人和自身对其角色期待不一致,比如非专业人士通常认为“心理咨询师能够解决所有心理问题”。个体在实践过程中,自我对角色的期待与实际的角色行为之间亦会存在差异,如在处理某一个心理危机事件时,其事件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预期。并且在专业伦理的操作上,因专业水平及危机事件的复杂性等因素的限制而不能有效遵守相关规范,继而引发角色冲突。
角色事件模型认为角色事件是一个完整的角色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其他人员对角色的认识会形成属于其他人员自身的角色期待,包括对角色当事人可能的认知及行为的评价。当该角色期待与角色当事人对角色的理解发生矛盾时,冲突随之产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很可能因为学生成绩、作弊、住宿环境等因素诱发,发生地点可能在校园内外、学生社区。因此在进行心理干预时不能仅仅依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门,同时还必须依靠高校内其他部门(如教务处、后勤处、保卫处等)及二级学院的支持。但由于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工作规范、工作方法及价值理念,在进行工作沟通时,对于心理危机管理这一角色的专业性理解不可避免地会与专门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的理解存在偏差,忽略考虑工作范围内存在与学生心理危机相关的因素;由于对心理专业不熟悉,忽视处理问题的方式对学生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加之由于心理问题存在一定的隐匿性,其诊断存在专业性,因此在诊断后对事件引起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判断上,不同人员也可能产生差异。这些都导致其他人员与专业心理工作者在心理危机管理上角色理解的差异性。
价值两难,即个人价值、专业价值或社会价值彼此间的差异,比如学生在表达“因对专业不感兴趣而产生的退学意愿却害怕退学后因学历问题不能面对家庭和适应社会”的心理困扰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价值体现为“尊重学生意愿,学生才是决定者”;但另一方面,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却不得不考量其“大学学历”的社会价值,从而体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专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选择上的冲突。
义务两难指的是不同的职责目标冲突,如保密和告知。假如学生意外怀孕,因一时心理难以接受,是否该告知家长?学生还会告诉你如果告诉家长,家长会做出一些伤害性行为。心理咨询伦理强调“保密原则”,如果不告知家长,学生选择堕胎,由谁带其去医疗机构?虽有“在保证来访者最大利益,必要时打破保密原则”的规定,但告知家长后,家长所采取的行为是否能实现来访者最大利益?
结构两难指的是所处环境中不同角色位置所体现的角色差异,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其他工作者角色间工作责任和目标之间的不一致和理解差异所产生的冲突。比如学生意外怀孕时,心理咨询伦理强调“尊重来访者的自主权”,而如果学生选择堕胎,该由谁带去?要不要干预?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可能认为应该及时通知家长,由家长来决定孩子的行为,这体现了在学校这一大环境下,工作实践中既需对学生自身负责,也需对学校和家长负责,不能只考虑其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工作,在高校,它是引导大学生形成主流思想政治观念的重要教育活动,从事包括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工作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冲突性,但众多学者也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联系性和互利性。思想政治教育唯有从心理层面出发,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个体心理需要才能真正起到作用。此外,佘双好认为近期心理健康教育学者越来越关注人生意义、价值观、理想、信念等精神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别是近10年,强调个体正向心理体验、人格特质、社会组织的积极心理思潮的兴起,认为精神资源,即人的积极思想道德情感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5]能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得到积极发挥。这无疑显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体验正向、积极的心理及行为的助益作用。
增加专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和途径也是减少角色冲突的可行方法。近些年虽然各种心理培训较多,但多是短期的、理论讲授式的,不够系统,而且相应的技能培训相对缺乏,[6]这就要求主管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建立整体专业化培训模式,学校自身也应建立符合本校特色的专业化培训模式,聘请相关心理、社会、医学等多学科专家,把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向,合理指导心理危机管理工作的进行。同时要拓宽专业培训途径,不仅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而且要将德育工作者及其他学生工作人员送出去培训。也可以利用校际资源,采用高校联合邀请专家来本地进行培训的方式,促进高校及兄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技能水平的提升。还可以不定期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一定的专业技能督导,从而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自身修养和能力发展。
个体在实践一定角色行为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对角色的不同理解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因此,需要加强与不同工作部门和个体间的沟通与协调。首先,需要求同存异:部门不同,其工作特点、工作规范、工作方法及所持价值理念亦有所不同,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理解差异及重视程度不一,均是客观存在和不可避免的,一味否定,无疑影响部门及个体间的良性互动。其次,重视角色理解与角色的重要性,通过对角色的理解形成共识,形成角色内化,不应片面坚持自我认识的价值取向,或片面遵循某个部门的工作规范及价值理念。通过以上措施,促进高校工作者对角色理解的一致性。相信随着高校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心理健康理念和知识的普及以及不同工作部门之间持续良性地沟通,定会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以及减少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冲突。
[1] 高娟,赵静波.行业伦理教育对报考心理咨询师人员双重关系伦理意识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2):95-97.
[2] 孔令智.社会心理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313-315
[3] 冯铁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现状及政策建议[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6):125 -129.
[4] 甘怡群,钱铭怡,陈红,等.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的职业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2007,30(5):1046-1051.
[5] 佘双好.心理健康教育何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3):89 -93,98.
[6] 仲稳山.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及成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2):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