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玲 郑立新 唐立新
广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广州,510600)
我国每年有近2 000万人口出生,出生缺陷约80/万~120/万[1]。目前,世界各地对出生缺陷的干预采取三级预防措施。郑立新等[2]认为围孕期保健对预防出生缺陷更为科学、更为重要,以一级预防为主体、二级预防为重点、三级预防为补充[3]。从2007年开始,国家人口计生委将人口计生系统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工作的重点定位在一级预防,并明确提出“宣传倡导、健康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实验室筛查和均衡营养”等六项一级预防主要任务[4]。孕前优生保健服务采用孕前检查和咨询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国外已将孕前咨询作为预防出生缺陷的有效手段[5],目前在全国试点地区开展的免费孕前优生检测项目涉及病史询问、临床体检、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虽然是免费项目,但需要取得对象人群的配合才能顺利实施。在目标人群中进行宣传和发动时,可能会面临育龄群众对孕前优生咨询和检查项目的知情和依从性问题。育龄群众对孕前优生保健服务的依从性直接影响到孕前检查人群的覆盖率,从而影响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的干预效果。
刘贤臣[6]认为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有社会人口学特征、态度和信念、知识、治疗方案、求医条件和家庭支持等。2008年大样本知识竞答结果显示,38.8%的群众不能正确掌握优生科学知识,表明广大群众对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和预防出生缺陷的认知水平较低[4]。计划妊娠夫妇及其家属对可能发生的出生缺陷认识不足[7],对减少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措施知晓不足,对国家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政策的了解不足等可能阻碍群众对免费孕前检查的依从性。其次,对孕前检查服务提供机构的不了解和不够信任、对免费检查的质疑、担心在服务提供机构受冷遇、担心检查结果泄密等顾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依从性。婚前同居现象普遍[8]、结婚登记时对象已妊娠等现实情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政府和服务提供机构对她们进行及时宣传与发动。
促进依从性的因素包括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家支撑、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坚持“面向基层、深入乡村、主动上门、方便群众”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优势等[9]。
从2009年开始,国家人口计生委在全国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在工作内容中增加了免费孕前健康检查,重点对计划妊娠夫妇给予有组织、有计划的优生指导[4]。各级人口计生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步骤和流程。由政府主导工作方案的实施,同时进行督导,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任苒等[10]的调查显示管理人员对出生缺陷干预措施的建议更强调政策性干预,政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制度建设和管理能力将影响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的实施效果,以及出生缺陷干预体系的构建。
服务对象对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的信心关键在于服务机构和技术服务人员是否提供优质服务。对于技术服务人员而言,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对提高服务对象的依从性有重要的意义。此外,由于免费孕前检查涉及多项实验室检查,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流程管理是检查结果准确性的有力保障。代继高[11]的研究显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环节的质量控制可以保障检查质量。在全国的试点地区,通常由区(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实验室来承担免费孕前检查实验室检测任务。但由于各地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配置等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必要加强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更新技术和设备,制订统一的质量管理系统文件并促成实施,增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组建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专家指导组,对项目实施进行技术支撑和指导,同时做好实验室人员和临床医师的培训,提高优生筛查、遗传咨询及优生指导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为出生缺陷预防提供技术保障[1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许多出生缺陷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控制出生缺陷的发生。健康教育可帮助服务对象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从而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改善治疗效果[13]。准确了解计划妊娠夫妇对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需求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步,选择合适时机针对不同需求的对象制定适宜的宣传教育方案,将使出生缺陷健康教育与宣传的效果事半功倍。出生缺陷健康教育与宣传可从知、信、行三方面提高服务对象的依从性[14]。陈兴凤[15]对10 120对夫妇进行孕前服务与孕期保健对优生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表明孕前服务能充分发挥优生优育宣传的作用,科普知识的宣教与咨询服务使育龄群众掌握了生殖保健和优生优育知识,为优生创造了有利条件。组织计划妊娠夫妇听优生知识讲座,看优生宣教电视片,读优生科普读本,进行优生风险评估,接受优生面对面咨询,建立孕前优生检查档案,同时给予服务对象充分的知情同意,将有利于提高服务对象的依从性。
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已经形成一个集行政管理、宣传倡导、科技服务、信息综合、群众工作为一体的系统管理网络,并逐步建立了非政府组织网络。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在开展出生缺陷预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16]。但由于出生缺陷的病因复杂,且大多数病因不明,为此建议通过多角度、多途径加强人口计生部门与卫生、民政等部门的宣传倡导、技术支持等合作,逐步提高全社会对人口计划生育系统开展孕前优生保健服务的支持,营造全社会参与和共同关注出生人口素质的良好氛围。
总之,依从性属于社会医学范畴,涉及政策、技术服务人员、对象、社会支持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推广免费优生保健服务时,仍然需要社会、健康检查服务提供机构、技术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共同参与。
1 韩润海.婚前医学检查在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中的重要性[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1):52.
2 郑立新,赵文忠,张清健,等.婚检率下降成因及出生缺陷干预对策[J].南方人口,2010,25(3):10-13.
3 Krapels IP,Zielhuis GA,Vroom F,et al.Preconceptional health and l ifestyle factors of both parents affect the risk of live-born children with orofacial clefts[J].Birth Defects Res A Clin Mol Teratol,2006,76(8):613-620.
4 江帆.组织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全面推进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深入开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9:516 -519.
5 Liu Y.Association of preconceptional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and early initiation of prenatal care[J].J Perinatol,2006,26(7):409 -413.
6 刘贤臣.论病人的依从性[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88,5(4):237.
7 范雅荣.浅析优生优育应宣传的重点[J].安徽医学,2010,31(10):1247-1248.
8 李辉,浦昆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心理冲突探析.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55 -58.
9 李斌.“国家孕前优生保健服务项目试点工作”启动会议讲话(摘编) [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18(7):388 -389.
10 任苒,周令,姜兰姝,等.计划生育人员出生缺陷及干预措施认知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5):649 -650.
11 代继高.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环节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19(4):239 -240.
12 李成福,宋新明.利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开展出生缺陷预防[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1,30(3):195 -197.
13 刘雪,王艳梅.高血压病人用药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10):2545-2548.
14 郝福华,杨春香.结核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03,32(3):234 -235.
15 陈兴凤.开展孕前服务和孕产期保健对优生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227-230.
16 王博识,张立明.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18(6):324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