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微生态协同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70例

2012-01-26 12:32:34李学伟通讯作者罗劲竹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8期
关键词:紫癜过敏性胃肠道

李学伟 通讯作者:罗劲竹

(甘肃省定西市人民医院,743000)

过敏性紫癜(HSP)是累及全身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明显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临床上以皮肤紫癜、关节痛、胃肠道症状及肾炎为主要特征,其中以单纯皮肤过敏性紫癜占多数,合并紫癜性肾炎者约占一半。本病易反复发作和迁延不愈,临床治疗困难。近年来研究发现,胃肠道菌群失调与过敏性紫癜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对过敏性紫癜儿童给予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中医清热解毒、祛瘀通络法与西医学的恢复胃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协同治疗,观察疗效、预后,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选择了70例,均符合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1]:①四肢皮肤分批出现对称性紫癜。②紫癜出现前后伴有腹痛、恶心、呕吐、便血和/或关节肿痛及血尿等症状。③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正常。④排除与症状相关的其他疾病而被确诊为过敏性紫癜者。

本组病例中男44例,女26例。平均年龄10±2.4岁。70例均以皮肤紫癜为主,22例有胃肠道症状,12例有肾损害,28例有关节症状,36例皮肤紫癜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1.常规治疗:抗过敏:西米替丁、赛庚啶;止血:止血敏;有消化道出血者加用糖皮质激素、甲基泼尼松龙;有关节症状和紫癜性肾炎者加用泼尼松。

2.中医辨证施治:①热毒伤里,瘀血阻络型:儿童常表现为皮肤斑疹,色红,腹痛不舒,关节疼痛或浮肿,甚至尿血,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热解毒、止血通络。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生地黄、赤芍、连翘、牡丹皮各10g,栀子、水牛角(先煎)、钩藤、蒲公英各15g,甘草6g。血尿著者加大蓟、小蓟各9g,三七6g;皮肤紫癜不消而反复出现者加丹参、当归各10g。②邪热下焦、湿热夹瘀型:患儿多见皮肤红疹,尿少不利,面目浮肿,或病程迁延不愈,皮肤色淡,乏力,腰膝酸软,苔薄白,舌质暗或色淡,脉弦滑或细。治则:化瘀利湿、清利下焦。方药:热重者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湿重者用三仁汤加减。常用药:金银花、野菊花、蝉蜕、蒲公黄、紫花地丁、土茯苓各9g,车前草、白茅根、地肤子各15g。浮肿甚者,加冬瓜仁、通草各12g。血尿甚者,酌加茜草、大蓟、小蓟、生地黄各15g。以上中药用冷水煎服,每日1剂。

3.微生态治疗:妈咪爱(含枯草杆菌、屎肠球菌及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37)与源首胶囊(含蜡样芽胞杆菌。安阳市源首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10980014号)同时口服,各2袋(粒),每日3次。

以上常规治疗、中医辨证施治及微生态制剂协同治疗为治疗组,而单纯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均10天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临床观察疗效及随访:①疗效判断标准:治愈:10天后临床症状消失,病情无反复;好转:10天后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有少许紫癜出现;无效:10天后临床症状无改善。②随访:治疗后每1~2个月随访1次,如出现临床症状(皮疹、关节疼痛或腹痛)则判断为复发。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

近期治疗评估: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20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8例,无效5例。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随访:随访3个月,治疗组7例复发,复发率16.7%,3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1例合并泌尿系感染。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38.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过敏性紫癜90%发生于学龄儿童,好发于冬、春季节。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感染和变态反应有关。作者经30年的临床观察认为,HSP与环境污染(包括食物、水源、空气等)有密切关系。部分患儿起病前可有感染史,还可有药物、食物过敏及预防注射史等。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病。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可以对非己抗原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机体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或免疫缺陷病等,损害人体的健康。而当致病因素产生的抗原与体内的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最易沉积于全身毛细血管而引起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包括毛细血管、微动脉和微静脉均可受累。临床以皮肤紫癜、胃肠道症状、肾脏改变及关节症状为最常见。患者急性期血清ⅩⅢ因子活性低下和肾小球存在纤维蛋白原,提示凝血机制参与本病发病。另外,近年来研究认为[2],儿童过敏性疾病与胃肠道菌群失调、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肠道上皮受损及屏障功能障碍有关。有资料表明,在过敏性疾病患儿粪便中有菌群失调表现。也有研究表明,在过敏性疾病出现症状之前,肠道菌群紊乱已经存在,而非继发现象[3]。根据以上观点,我们对HSP在综合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口服恢复胃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制剂妈咪爱与源首胶囊,以上微生态制剂进入人体内可调整胃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繁殖,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改善人体微生态环境,从而有效地保护胃肠道,使一些物质不易进入人体内引起变态反应。

儿童HSP发病率逐年增高,约占我院住院病人的7%,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尤其是紫癜性肾炎危害更大。因HSP病因非常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我们应用中药与微生态协同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44例,经与对照组比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统计的例数较少,观察时间尚短,还需做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8-690.

[2]王晓川.儿童免疫性疾病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50):338-339.

[3]王美芬,黄永坤,李海林.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06,12(8):468.

猜你喜欢
紫癜过敏性胃肠道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科学(2022年4期)2022-10-25 02:43:06
过敏性鼻炎别再吃冰了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28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不可小觑过敏性哮喘
说说过敏性紫癜
谨防过敏性休克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西藏科技(2015年11期)2015-09-26 12:11:36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