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守和
(辽宁省鞍山市康宁医院,114041)
脑中风引起的半身瘫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用药时间长,病残率高。笔者几年来以针刺荥合穴为主配合少量药物治疗脑中风引起的下肢瘫,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两组各挑选30例患者,均在当地医院已经确诊,在急性期积极治疗病情稳定后,来门诊治疗。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病程3个月~2年,年龄52~70岁。在治疗期间两组病例全部停用治疗该病的任何药物,如遇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疾患、呼吸系统疾病等,正常进行相关治疗。治疗组单纯接受荥合穴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荥合穴以外的相关穴位治疗。如在治疗期间突然病情加重、血压波动,即送医院,按常规治疗,不列入各组观察例数,重新递补新患,保持总数不变。
诊断标准:两组病例均参照陈灏珠主编的《实用内科学》[1]诊断标准,每例患者均在医院作脑CT、MRI检查确诊,治疗后病情稳定,血压平稳,恢复期接受系统针刺治疗。本两组病例均以西医诊断的脑梗、脑栓塞为主的脑血管疾患,脑出血原则上为轻型,出血量少(5ml以内),病程在2~3个月,中医诊断符合临床脑中风中经络的闭证,合并半身不遂,对于患者出现的上肢瘫,语言障碍,颜面神经麻痹,可以同时配合针刺协同治疗,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治疗组均以患侧荥合穴针刺为主,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以针刺病侧的足三里、阳陵泉、悬钟、伏兔、解溪为主穴,手法平补平泻,留针15~30min起针。第二步,单独针刺病侧行间穴(足背第一、二趾间上0.5寸),向脚心方向斜刺约2~2.5寸,边运针边嘱咐患者向上抬腿抬脚练习,观察患肢抬高的幅度、力度和高度,留针10~15min。以上治疗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休息2天再接下一疗程,一般2~4个疗程。如效果不显,可适当延长1~2个疗程。
对照组取环跳、风市、上巨虚、解溪、白环俞为主穴,手法、运针时间、疗程同治疗组。
治疗组:痊愈13例,基本上可以正常行走,能胜任力所能及的工作及家务,治愈率43%。显效12例,不用家人帮助可以正常行走,但上下楼及蹲起时需搀扶。有效3例,须经家人的帮助下行走。2例无效,因年纪偏大,长期卧床,不愿康复锻炼,家人配合欠佳等因素。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痊愈8例,占20%;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4例。
两组对比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程也短于对照组,下地行走时间早,肌力恢复快,足内翻、足下垂纠正也比对照组明显。
脑中风属于内科常见急症,分出血和血栓,因脑部局部出血压迫及血栓局部供血减少,导致脑缺血、缺氧、脑水肿、脑软化、脑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引起对侧肢体瘫痪,以往针刺治疗多强调以阳明经为主,治痿独取阳明,但在临床上取穴较多,患者治疗不便,针感刺激强度有限,疗效不甚理想,而取荥合穴因多在膝关节以下,方便取穴,经络范围广,整体配合好,刺激强,显效快,可早期下地行走。
根据人体生理解剖机能示:人体反射区在大脑形成倒立的人体,即脚在最上,在大脑皮层的顶部。由于脑皮质血循环供应比皮质下相对充足,神经反射也相对敏感,加之由于荥合穴均在膝关节以下穴位、神经末梢,反应较敏感,神经调节反馈也迅速,调和气血,扶助正气也明显。本法取穴少,操作方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