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一华 胡 晖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云南 玉溪 653100
多数学者认为:老年人经过多次测量血压,血压低于100/60mmHg(13.4/8kPa),称为低血压。老年低血压分为原发性低血压:与体质有关,老化引起;继发性低血压:分症状性、餐后、排尿性低血压。笔者根据老年低血压产生的原因,对此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1 与体质有关 这部分人的低血压从青年、中年时期就开始,持续到老年,甚至比青、中年时还低。
1.2 与生理老化有关 老年时血压才开始下降,与生理老化有关。
1.3 发生低血压的原因 药物可以引起低血压,如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过度会引起低血压;老年人排尿时腹内压突然下降,回心血量减少也会发生一过性低血压晕厥;年老体弱的人患病后长期卧床,导致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减退,再加上营养不良也易发生低血压;体质瘦弱的老年妇女好发体质性低血压,并且可有家族遗传倾向,患者平时有头晕、心跳、乏力的感觉,往往在医院查不出什么病,这是因老年人心肌张力减弱,血管壁弹性丧失所致。
2.1 在夏季时分,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低血压的发生。因为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行性病变,体内血压调节机制如压力感受器等敏感性均降低,植物神经对血管的调节机制减弱。在炎热的夏季,出汗增多,易导致体内容量不足;在较快速的体位变化时,老年人动脉硬化,血管的弹性差;心脏搏出量又跟不上,易导致低血压的发生。由于大脑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低血压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性损害极为突出,病人常感头晕、头痛、眼前发黑、健忘、思维迟钝,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2.2 医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血压略有增高是正常现象。而老年人表现为低血压反而对健康不利,因为往往会促进缺血性中风的发生,成为间接危险。这是因为血压偏低的老年人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和凝固性高,使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加之动脉硬化使血管腔变得狭窄,血管壁弹性减弱,因而容易形成血栓而导致缺血性中风。此外,老人血压太低还易导致昏厥、摔跤和受伤。总之,老年人低血压会明显增加死亡率。
3.1 一般措施
3.1.1 睡眠时采用头高脚低位。
3.1.2 有夜尿习惯的使用床旁便器,防止夜间如厕时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厕所宜设扶手以备随时扶持;保持大便通畅,便时不宜过分用力。
3.1.3 体位转换不宜速度过快,如由卧位到坐起、直立和行走等每种体位最好保持1~2min,经观察无症状、无低血压发生,方可进入下一体位。
3.1.4 浴室宜铺胶垫,浴水不宜过热,浴时不宜过长。
3.1.5 餐次适当增多,每餐不宜过饱,餐后不宜立即站立。
3.1.6 避免高空或其他危险作业。
3.1.7 尽量避免长期卧床、长久站立和过度运动,少用灌肠通便法。必须长期卧床者,宜加强下肢主动活动或被动按摩,以改善其血液循环。
3.1.8 一旦出现晕厥前期症状,病人应尽快就地躺下,医护人员要迅速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房间布置:老年人的房间布置应简单明了,舒适通风,房子内不要摆上过多的东西,以防老年人碰撞受伤;若有门槛之类最好折除。有条件者,可给老年人屋内铺上木质地板或地毯。
3.1.9 日常活动:日常活动时应少站立、少弯腰,长时间站立可使下肢回心血量减少而发生低血压;弯腰后突然站立时,老年人由于调节功能下降,也易发生低血压。
3.1.10 酷暑时减少外出,减少大量出汗。不要在闷热或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减少发病。
3.1.11 对有下肢血管曲张的老人尤宜穿用有弹性的袜子、紧身裤或绷带,以加强静脉回流。体格瘦小者应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
3.2 康复锻炼 宜循序渐进,这在年高体弱、久病卧床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尤为重要。体位变换不能过急过猛,应先由他人或器械辅助,然后逐渐过渡到独立地站立、行走,锻炼的内容和时间也需逐渐增加。
3.3 物理疗法 如使用可增加静脉回流的紧身腹带、紧身裤和弹力长袜,但有些老年人不愿接受。
3.4 病因治疗
3.4.1 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特别要慎用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正在使用的药物被明确为已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者,应果断停止使用。
3.4.2 适当放宽饮水和摄钠的限制。
3.4.3 及时治疗容易引起低血压和晕厥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其他心血管疾病、脱水、电解质紊乱、贫血、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3.4.4 体质虚弱者宜加强营养;服降压药后感到身体软弱者,要停药或换用较温和的降压药;因各种急性疾病引起的低血压要积极地诊治原发病;避免过快地变动体位和长时间站立;睡眠时枕头垫高以15厘米为宜;夜间最好不去厕所,在床上备有便盆或有他人陪同,以防意外。
3.5 药物治疗 一般情况下不应过分积极采用药物治疗,只有在症状严重、晕厥发作频繁,上述各方法无效时,才在严密观察下试用。无不良反应者方可在严密观察下全量使用。用药前一定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3.6 食疗方法 饮食疗法对老年性低血压有明显疗效,可取黄精、桂枝、红参、黄芪、党参、白术、沙参等,任选1~2味煮粥服食;或将红参或鹿茸研为细末,每取1~2克,将鸡蛋顶端钻一小孔,纳入药末,拌匀,外用湿纸覆盖,蒸熟服食,每日1~2次。
3.7 高盐饮食 低血压的老年人可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约为正常食盐量的2~3倍,即每日20~25克。多摄盐后必须多喝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鼓励少食多餐,避免饱食,防止因饱食而使血液郁积于胃肠而诱发低血压。餐后不宜立即活动,要休息20~40分钟后活动为宜。
3.8 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对高血压、低血压都有调节作用。低血压的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老年人运动强度过大,可因心输出量不足而致血压下降,因而运动时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运动后不引起气促为宜。若在运动时出现眼冒金花、眩晕、视物模糊等情况时,说明运动量过大,应立即停下来,并加以限制或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