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颖
(吉林省长春阳光妇科医院,130041)
月经不调为妇科常见疾病,可分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和月经先后无定期。笔者在2011年1~12月采用点穴法结合十全饮治疗46例月经后期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全部46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及疗区收治的患者,患者年龄为16~43岁,平均29.5岁;病程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3年,平均1.5年。全部病例均排除早孕的可能,同时排除子宫和卵巢的器质性病变。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1]: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周期在38~39天),经量正常或减少(每次少于30ml),持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停经时间少于3个月。
中医辨证:血虚证:月经延后,量少而色淡,无血块,面色苍白,可有头晕眼花,心慌、心悸,乏力,少腹疼痛喜按,少寐梦多,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苔薄少,脉细弱或细涩。
点穴法:取三阴交、脾俞、血海、气海、关元等穴。采用温和的手法,顺经络走行点按,以患者有舒适感为度,每日治疗1次,每个周期连续治疗3天,连续治疗3个周期。
中药口服:给予十全饮。药物组成:熟地黄15g,白芍10g,当归15g,川芎6g,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6g,肉桂5g,黄芪20g。每日1剂,以清水煎煮,取汁200ml,每次100ml,每日早晚2次口服,至经行停药。此后于每次月经前7天起服药,每日1剂,每次服药7剂。连续治疗3个周期。
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月经周期、经量均恢复正常,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之后未再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月经周期恢复至30天之内,经量比治疗前增加1/3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月经周期和经量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月经周期和经量亦无改善。
结果:本组46例患者,痊愈21例(45.65%),显效13例(28.26%),有效8例(17.39%),无效4例(8.70%),总有效率91.30%。
《灵枢·五音五味》篇中言:“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提示月经不调的病因主要有素体虚弱,情志不调,或多次早产、小产及流产等,或口服避孕药等。上述原因导致人体冲任气血不和,血海蓄溢失司而为病。其中月经后期以虚证为多,可有脾虚型、血虚型、虚寒型、肾虚型等,但以血虚型最为常见。
基于此,笔者采用点穴法结合口服中药十全饮治疗本病。点穴法为中医推拿学中重要的手法之一,《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其主要作用是活血行气、通经活络、调理脏腑,具有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其特点是安全有效、实用性强、患者易于接受[3]。女子月经与任、冲二脉关系密切,治疗月经病不可离于二脉。笔者所选之气海、关元二穴即为任脉之腧穴,可治任脉本经的疾病,气海穴具有益气升阳、补肾固脱之功效;关元穴具有通调三阴、益肾、温阳固脱之功效;二者为全身元阴元阳之交会,点按可以调节经络气血,通调冲任,经血方可按时来潮。三阴交属脾经,同时与肝肾二经交会,统治三阴经主治的病证,如月经不调、带下病、崩漏、不孕、难产、遗精、阳痿等,实为治疗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的首选穴位,亦是妇科调经要穴。血海穴同属足太阴脾经,其作用是活血调经、祛风利湿化瘀,主治血证;脾俞穴具有扶脾统血的作用,主要治疗贫血、月经不调等。上述穴位相配,施以点按手法,具有补冲任、调三阴、调和气血的作用。十全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四君子汤、四物汤(二者合用为八珍汤)加黄芪、肉桂而成,方中以四物汤补血生血;以四君子汤加黄芪大补元气,取“气能生血”之意;佐以少量肉桂,则补益气血之功更为显著。药理研究证实,十全饮可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快速增多,保护骨髓造血功能,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并可延缓衰老。
综上所述,采用点穴法配合中药十全饮口服治疗月经后期,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较好,无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1]秦苗,王琪.阳和汤治疗月经后期的临床研究.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0):1008-100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
[3]刘晓艳,吕明.中华中医点穴探讨.陕西中医,2009,30(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