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鹤飞 陈继婷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20002
陈继婷教授,出身中医世家,颇得其父 (贵州省首批名老中医)的真传。从医数十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疑难杂病的治疗上,匠心独运,效果颇为明显,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良多,现携陈教授验案二则,与大家分享。
现代医学中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等疾病都会出现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的症状。均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范畴。胃脘痛是指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胃脘痛”一词,最早出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嗔胀,胃脘当心而痛。”
陈教授认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又如《素问·举痛论篇》:云“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络急引,故痛。” 《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明确提出了寒邪、伤食至胃之说。陈教授认为,胃痛的发生主要有三,一者饮食不节、胃失和降;二者肝气不舒、气机阻滞,横逆犯胃;三者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胃失温养而痛。故治此疾宜重在益气健脾、理气止痛。多采用补中益气汤和金铃子散加减辨证治疗,疗效显著。
病例1杜某某,女,72岁,初诊日期为2011年5月9日。
患者素有胃溃疡病史,胃痛时发时止。几日前,由于家庭琐事与夫争吵,近日胃中隐痛,痛时喜按,时有嗳气反酸,两胁胀满不舒,口中多清涎,不思饮食,神疲乏力,心烦失眠,舌淡苔白稍腻,脉沉弦,证属脾胃气虚,气机阻滞;治宜益气健脾、理气止痛为主。处方:黄芪15g、潞党参10g、陈皮10g、法夏10g、生白芍15g、枳壳6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酸枣仁15g、炒谷麦芽10g、炙甘草3g。水煎服,日1剂,共7剂。
二诊,2011年5月16日,自觉胃痛大减,偶尔隐痛,睡眠转佳。效不更方,原方又进7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李东垣《脾胃论》曰:“脾胃之气即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与五脏关系密切相关,脏腑血脉之补养运行,皆依赖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濡养。患者年老体衰,脾胃气血虚弱,脏腑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又由于肝气不舒,横逆犯胃,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故出现胃脘疼痛病证。同时,气血亏虚,则导致心肝血虚,故出现心烦不得眠。陈教授重用黄芪、党参益气健脾,以固后天之本;川楝子、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酸枣仁、芍药滋阴养血、清心安神;陈皮、法夏、枳壳行气燥湿;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理气止痛、养心安神之功,故患者胃痛半月而愈。
更年期综合征是由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月经变化,面色潮红,心悸失眠,神疲乏力、多虑易激动等。《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同,故形坏而无子也。”绝经期前后肾气渐衰,天葵将竭,冲任亏虚,精血不足,导致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引发更年期综合征诸症候的出现。陈教授认为,脾肾两虚为致病之本,肾阴虚则肝阳上亢,脾虚化源不足则心血亏虚,甚则引起多脏器的病理改变。故治疗上重在滋肾潜阳,健脾宁心,平调阴阳为根本大法,多选用二至丸与甘麦大枣汤和方加减。失眠加酸枣仁、珍珠母宁心安神;目赤头痛加菊花、钩藤;多虑激动加生地、芍药;下肢浮肿加党参、白术、防己、云茯苓、薏仁等。
病例2张某,女,52岁。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自述潮热汗出,心烦易怒,两肢浮肿,失眠心悸,舌红苔黄,脉沉弦细。证属脾肾两虚,心肾不交脾。治法滋阴补肾,益气健脾,宁心安神。拟方:旱莲草10g、女贞子10g、生白芍各10g、生地10g、钩藤15g、菊花10g、珍珠母30g(先煎)、酸枣仁15g、党参15g、炒白术15g、云茯苓15g、泽泻15g、生薏仁15g、防己15g、炙甘草3g,浮小麦10g,大枣3枚日1剂,水煎服,共7剂。
二诊:2011年4月,患者自述服药后症状大减,尤其睡眠质量改善颇大,心大悦。但身体轰热、汗出症状偶有出现,遂以原方又7剂,诸症痊愈,随访至今未曾复发。
按: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由于 患者52岁,天癸已绝,常处于“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故易表现为潮热汗出,心烦易怒,失眠健忘,下肢浮肿等证。陈教授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恒变,辨证准确。处方中运用旱莲草、女贞子、生地、芍药意在补益肝肾、滋阴养血。党参、炒白术、益气健脾以固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有源。钩藤、菊花平肝潜阳,清利头目。浮小麦、炙甘草固表止汗,宁心安神。茯苓、泽泻、防己、苡仁利湿消肿。药症合拍,故疗效显著,半月痊愈。
陈教授治疗杂病造诣颇深,处方独具匠思,配伍严谨,在治疗脾胃病及妇人杂病时强调“治病必求于本”。其治疗经验既有前人之鉴,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笔者随师门诊时间有限,加之本人才疏学浅。以上所述得益于陈教授的谆谆教导,有待日后更好的运用于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