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蕾 张英英 何森辉
河南中医学院2009级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02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特有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尤其是1~6月的小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其主要病原。随着生活水平及喂养条件的改善,肥胖婴儿大大增加,痰湿型体质容易患毛细支气管炎,而腹泻是其最常见的继发症状,迁延日久,使病情更为复杂严重,影响患儿的康复。
导师侯江红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继承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小儿难治性泄泻,尤其毛细支气管炎继发性腹泻的中医药调治。治疗上秉承“肺脾同源”理论,分清主次矛盾,肺脾症状孰轻孰重,辨证施治,每获良效。笔者有幸随师三载,收获颇丰,现就其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继发性腹泻的经验总结如下。
导师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对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无论在前期平喘治疗,或者后期化痰治疗过程中都会继发不同程度的腹泻。临床可见大便次数增多、5~10次/日,量少或中等,粪质水样或稀糊状,色绿或黄绿,含皂块、泡沫及少许粘液,肠鸣漉漉,均伴有肛门潮红,甚则糜烂,多无脱水或轻度脱水貌,舌质淡苔白和/或腻等,导师形象地将这种“大便时时滴漏而下的现象”称之为漏肛。大便常规常提示脂肪球、白细胞或脓球≤++;轮状病毒检测:阴性或弱阳性。
同期或有不同程度咳嗽、喉中痰鸣、甚至喘息等症状。在治疗该类腹泻中发现患儿一般精神状态及食欲良好。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属祖国医学“肺炎喘嗽”范畴。多因小儿卫外不固,感邪后邪气闭阻于肺,肺气失司,化热灼津,炼液成痰,阻于气道,清宣肃降功能失职,以致肺气郁闭,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或体型偏胖、痰湿体质小儿素体脾虚湿盛,且“脾常不足”的特点突出,引发腹泻。
亦有《颅囟经》载有“小儿呼为纯阳”,医家据此多从小儿病理角度理解,纯阳之体,六气易从火化,外感咳喘以热性病症为多,辛凉解毒药物银花、连翘之类必用之。然而小儿“脾常不足”,过用苦寒,必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司,不能分清别浊,形成大便时时漏下不止。甚有大量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致使肠胃功能紊乱,菌群失调,继发腹泻。
导师认为小儿脾胃脆薄,泄泻日久易耗伤气液,如治疗失当,可转为迁延性腹泻,严重者出现伤阴、伤阳或阴阳两伤等危重病证。长期内环境紊乱得不到改善,影响患儿毛细支气管炎这一基础疾病的痊愈,甚至会反复发作。秉承“四季脾旺不受邪”理论,若长期腹泻,脾虚失运,生化乏源,气血不足,必定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容易变生他疾。
4.1 口服:导师长期临床实践组成婴泻颗粒:炒白术、茯苓、车前草、炒薏苡仁、山药、炒白扁豆 (均为三九免煎颗粒)。方中炒白术合茯苓以健脾燥湿为主,共为君药。配伍山药、炒白扁豆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并用炒薏苡仁渗湿止泻,均为臣药。更用车前草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即“利小便以实大便”,是为佐药。纵观全方,健脾气,渗湿浊,使脾胃得运,湿邪得去,则泄泻自除。功在临场灵活运用,随证加减,每见奇效。
4.2 热熨:选用我院自制热奄包 (大青盐、艾叶),铁锅炒热后,厚棉布包裹,以肚脐为中心,热熨至患儿局部皮肤微红为度,每日2~3次。此法对漏肛甚好。
对于长期腹泻出现肛周潮红明显甚至糜烂者,可选用我院自制复方百部煎 (黄连、百部),加水适量浓煎,用消毒棉签蘸药液擦拭局部,每日3~4次,可起到收湿敛疮之效,减轻患儿不适。
另外此时患儿处于毛细支气管炎的恢复或好转过程中,精神状态及食欲一般不受影响,母乳喂养者不宜禁食;人工喂养者强调食物寒温适宜,可食米粥、面汤等易消化食物。
林某,女,5个月,9Kg,泄泻1月,于2011年2月8日就诊,1月前患“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治疗6天。患儿每日大便3~8次,量少,呈稀糊状,黄绿色,有皂块,时时漏肛,肛周潮红,偶咳,喉中少痰,纳眠均可,舌淡苔白,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的干湿罗音,肠鸣音活跃。导师诊断:泄泻 (毛细支气管炎继发性腹泻);证属:肺脾气虚;方用婴泻颗粒加炒紫苏子、苍术。3剂,每日1剂,开水冲至30ml,分3次温服。外用自制复方百部煎剂,每天4次,擦涂肛周。热熨脐部每天2次,连用3天。3天后复诊,患儿大便转稠,日2次,肛门潮红已消失,不咳,喉中仍有痰,续用上方3天巩固疗效,随访诸症消失。
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导师认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继发性腹泻,多是临床医生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这一肺疾时,不能统筹肺脾功能的结果。脾胃乃后天之本,脾乃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脾同源,培土方可生金,导师以“治未病”为原则,前期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之中,也不忘处处顾护脾胃,谨慎选药。通过长期临床观察,不仅减少了继发性腹泻的发生率,更是缩短了腹泻持续时间,大大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