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梅
(山西省交城县中医医院,030500)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绝经过渡期是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一般始于40岁以后,短则1~2年,长则10余年。正常月经的发生是基于排卵后黄体生命期结束,雌激素和孕激素撤退,使子宫内膜功能层皱缩坏死而脱落出血。正常月经的周期、持续时间和血量表现为明显的规律性和自限性。当机体受内部和外界各种因素,诸如精神紧张、营养不良、代谢紊乱、慢性疾病、环境及气候骤变、饮食紊乱、过度运动、酗酒以及其他药物等影响时,可通过大脑皮质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性调节或靶细胞效应异常而导致月经失调[1]。绝经过渡期功血多数是无排卵性出血,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卵泡不能成熟及排卵,从而失去正常女性激素的周期性变化的不规律阴道出血。我院2006年6月~2011年12月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200例,报道如下。
200例在我院就诊的功血病人,年龄40~56岁,平均45.5岁;病程3个月~1年。月经周期紊乱,行经期长或经量多,均排除妊娠相关出血、生殖器官肿瘤、感染、血液系统及肝肾脏器疾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发育畸形、外源性激素及异物引起的不规律出血等[2]。均化验血红白蛋。
西药:采取孕激素治疗,化验Hb>80g/L者,安宫黄体酮10mg,每日1次,共5日,停药后3~7日发生撤药性出血,起到药物性刮宫作用。60g/L<Hb<80g/L者,炔诺酮5mg,每8h服1次,如服药后6h出血量仍多(不减量)改为6h一次,一日总量不超过20mg,3日血止后,每隔3日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每日2.5~5mg,持续用药至血色素80g/L以上(用药时间不超过3个月),停药后3~7日出现撤药性出血,同时给予纠正贫血、支持及对症治疗。
2.中药:本病属于中医“崩漏”范畴,常见病因有瘀、热、虚。瘀则经血离经,热则经血妄行,虚则经血失统。但其发病原因并不单一,常因果相关,气血同病,虚实夹杂,多脏受累,易于反复,故治疗周期较长。血虚之虚热型以二地汤加减:生地黄15g,地骨皮12g,玄参12g,白芍9g,麦门冬9g,阿胶9g(另冲),地榆12g,藕节9g,棕榈炭12g。血多者加乌贼骨15g,益母草30g。血热之实热型以清经散加减:牡丹皮9g,地骨皮12g,生地黄12g,白芍9g,茯苓9g,黄柏9g,地榆15g,杜仲炭15g,茜草15g,甘草6g。脾虚型用归脾汤加减:党参12g,白术9g,当归9g,白芍9g,茯神9g,酸枣仁15g,黄芪15g。血量多者加乌贼骨15g,升麻3g,柴胡3g,龙骨15g,牡蛎15g。肾阳虚型以右归丸加减:熟地黄15g,山药12g,菟丝子15g,杜仲12g,巴戟天9g,桑螵蛸12g,仙灵脾9g,姜炭3g,甘草6g。肾阴虚型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黄12g,山茱萸15g,山药15g,枸杞子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5g,龟板15g(另包先煎),血余炭9g。每日1剂,服3~5天血止后根据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如此治疗3个周期。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不规则出血停止,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观察6个月无复发;好转:不规则出血停止,月经不正常;无效:停药后经量仍较多或经期超过10天以上或月经周期不规律。
结果:200例中180例痊愈,16例好转,4例无效,总有效率98%。
绝经过渡期宫血的治疗应将内分泌干预、全身支持疗法与情绪调控有机结合起来,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治疗原则。我们采用西医明确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止血迅速,中药疗效稳固持久,二者结合有明显优势。在出血阶段西医止血加上中药,止血效果更好。血止后,中药辨证施治加以巩固疗效,补肾调经,固冲治本,近期、远期疗效都比较满意。
中医认为,妇女七七天癸竭,肾气衰弱,肝血不足,冲任虚衰,所以绝经过渡期妇女易出现功血、崩漏。我们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治疗,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绝经过渡期妇女要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避免劳累过度,注意情绪调节,避免过度紧张与精神刺激,要与家人多沟通、多交流,释放不良情绪,保持稳定的精神心理状态,乐观豁达。加强膳食调节,多吃水果蔬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及奶制品,少吃高脂肪的食物,增强体质,减少贫血的程度,预防骨质疏松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忌辛、辣、冷、热饮食,避免引起机体内分泌紊乱而致经期延长及经量增多,如出现月经不调要去正规医院诊治,以防延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同时要给予纠正贫血、对症及支持治疗,以利疾病早日康复。
[1]乐杰 .妇产科学 .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