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平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口腔科,云南 楚雄 675000)
口腔颌面部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起始部位,同时也是口腔科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切除治疗目前仍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切除术后也遗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口腔软组织缺损,若直接拉拢关闭缝合极易造成畸形愈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面部容貌和日常交流[1]。带蒂颊脂垫作为一种特殊的带血管蒂的脂肪组织,在口腔占有重要的解剖位置,该组织血运丰富,获取容易,供区隐蔽,收缩轻微,术后对面部的美观及功能方面无影响[2],自1977年首次应用于口腔软组织缺损重建后,受到广泛关注,颊脂垫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且不伤及腮腺总导管,切口线隐秘,大大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3,4]。我院于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对收治的择期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患者74例术后口腔软组织缺损处采取了蒂颊脂垫填充修复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于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择期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患者74例,其中男39例,女35例,平均年龄(47.4±12.5)岁(27~69岁),肿瘤分型:上、下颌部牙龈癌2例,颊黏膜鳞状细胞癌12例,上腭后部黏液表皮样癌4例,软腭混合瘤16例,腭部多形性腺瘤14例,颊部舌部血管瘤与淋巴管瘤2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大面积4.2×3.6cm,最小面积2.2×2.1cm。
所有患者取全麻插管,常规扩大切除口腔颌面部病灶,切除界限以术中冰冻检查结果阴性为准,恶性肿瘤以原发肿瘤外1.5cm为完全界限,血管瘤、淋巴管瘤以完全切除为准,术中注意创面止血。若患者为口腔颊部或磨牙后区软组织缺损,可延缺损边缘钝性分离暴露颊脂垫,边分离边轻拉,形成缺损的形状延长和改形,将颊脂垫边缘与缺损处行无张力严密缝合处理。对腭部或上颌骨后部缺损患者,分离从上颌前庭沟后方切口开始,水平横行切开黏膜1-2cm,暴露颊间隙,钝性分离显露颊脂垫,以镊子或血管钳分离颊脂垫四周边缘,使其成为蒂位于后上部的脂肪组织瓣,并将颊脂垫前部拉向缺损区,并将其覆盖在相应部位,注意牵拉力度,将颊脂垫边缘与缺损处行无张力严密缝合处理。无需植皮,可仅以碘仿纱布进行覆盖,直接暴露于口腔中。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前3个月每周随访一次,观察颊脂垫与口腔缺损愈合情况,观察指标:颊脂垫成活情况、创面愈合情况和术后并发症。
共52例(70.3%)患者接受随访,平均随访(13.5±4.4)个月(6~31个月),48名患者于术后1~2周内,颊脂垫瓣呈现明显水肿,淡黄色纤维膜覆盖并伴有上皮化;所有患者于2~4周后淡黄色纤维膜覆盖全部消失,颊脂垫呈现红色并逐渐扩大趋势,水肿基本消失,创面基本收缩愈合;6周后,颊脂垫表面黏膜呈现光滑、粉红色并且近似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5个月后,颊脂垫移植区与普通口腔黏膜在色泽、弹性、质地、光滑度方面基本相同。
接受随访的52例患者术后颊脂垫均成活,创面愈合平整,未见瘢痕收缩影响张口现象,其中张口度3.0cm以上者59例,2.0~3.0cm者15例。
接受随访的52例患者术后未见局部血肿、坏死液化、张口受限、腮腺管损伤或面部不对称等不良反应。
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带蒂或游离皮瓣修复,虽然此方法操作简单,供皮瓣资源丰富,但修复后常会出现患者瘢痕收缩或张口受限等不良反应[5]。1986年,Tideman详细阐述了颊脂垫的解剖学特点,其血运丰富,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较强,具有不易发生感染、坏死、成活率高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6]。
本组研究结果发现7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在肿瘤切除术进行中可同台获取颊脂垫,不需另行准备,减少了手术时间,提高了供体的成活率,降低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成本。另一方面,由于颊脂垫瓣在口腔中有着固定的解剖学位置,不会造成口腔新的创伤以及供区的缺损畸形,且操作非常简单,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但术中应注意颊脂垫获取和转移过程中应尽量缩短时间和避免用力过度,造成脂肪重量和体积的损失。此外,术中尽量保持无张力牵拉,避免过分牵拉和撕裂,注意创面止血和清理,避免感染或坏死的发生[7]。
总之,带蒂颊脂垫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操作简单、易获取、成活率高、安全,是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的良好材料。
[1]廖贵清,郑广森,苏宇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0,24(3):161-164.
[2]张建国,黄元清,唐中,等.颊脂垫瓣在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6(7):432- 434.
[3]Egyedi P.Utilization of the buccal fat pad for closure of oro-antral and/or oro-nasal communications[J].Maxillofac Surg,1977,5(4):241-244.
[4]EI-Haddad SA,Abd EI-Razzak MY,EI-Shall M.Use of pedicled buccal fat pad in root coverage of severe gingival recession defect[J].J Periodontol,2008,79(7):1271-1279.
[5]程继光,王元锻,王银龙,等.颊脂垫瓣修复颌面部术后组织缺损及临床应用解剖[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7,42(5):573-575.
[6]Tideman H,Bosanquet A,Scott J.Use of the bucal fat pad as a pedicled graft[J].Oral Maxillofac Surg,1986,44(6):435-440.
[7]黄海龙,韦墁,周挺.颊脂垫的解剖及其在面颊部整形美容外科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08,30(5):37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