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华 庄晓荣 徐中银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厦门 3600)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升高,急性期血肿扩大是导致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证实,活化血小板与脑出血周围水肿形成有一定关系〔1〕。本文拟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血肿扩大与活化血小板及D-二聚体之间的关系。
1.1 研究对象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1例,均经头颅CT证实,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要点。出血量为20~70 ml,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3.5±10.1)岁,发病24 h内住院治疗。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衰竭、糖尿病、严重肺炎、长期饮酒的病人。其中男 45例,女 16例,平均年龄(53.5±10.1)岁,平均出血量为(35.1±12.1)ml,均行常规治疗,未使用止血药及抗纤溶药物,所有患者入院后第2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62p,同时查血浆D-二聚体水平,入院后48 h所有患者均复查头颅CT。血肿扩大15例(24.6%)。选健康志愿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32~70岁,平均(50.1±10.5)岁,无吸烟及饮酒史。
1.2 血肿扩大的标准 早期血肿扩大采用Brott等〔2〕标准,为第二次CT测得的血肿体积与基线CT扫描相比扩大超过33%。
1.3 检测方法 用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细胞。采用ELISA检测血浆D-二聚体量。
2.1 活化血小板CD62p表达率 与健康自愿者相比较,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62p的表达率〔(13.85±4.93)%vs(2.53±0.19)%〕明显增加(P<0.05),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血肿扩大组血小板 CD62p表达率〔(18.53±2.93)%vs(11.02±1.28)%〕明显升高(P<0.01)。结果表明脑出血患者出现血小板活化,血肿扩大病人血小板活化较未扩大者明显。
2.2 D-二聚体量 与健康人比较,脑出血组 D-二聚体量〔(1.92±0.93)vs(0.15±0.04)μg/ml〕明显升高(P <0.05)。血肿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者比较 D-二聚体升高〔(2.29±0.96)vs(1.58 ±0.73)μg/ml〕(P <0.05)。
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极高的死亡和病残率〔3〕,研究表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中,早期约有1/3血肿扩大〔4〕,本组结果略低于报道,可能与人种或初始出血量有关。脑出血后血肿扩大,明显加重病情,血肿扩大的病理生理过程较复杂,研究表明与血小板的活化及D-二聚体有关〔5〕。在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中,CD62p可能是目前最有价值的指标,它与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有关,并与心血管预后不良高度相关〔6〕。有报道称高血压性脑出血时血小板明显活化〔7〕。生理情况下体内循环血小板处于静息状态,而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转为活化状态,活化血小板广泛存在于多种疾病中,如冠心病、房颤、脑卒中等〔8〕,本文结果说明在急性脑出血时,血小板由静息状态转化为活化状态,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此外,CD62p还储存于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尽管多数情况外周血循环中的CD62p来自于活化的血小板,但对于有些疾病内皮严重受损的情况也需要考虑。本文提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血肿扩大的病人可能其内皮受损较严重。
脑出血后,全身性及局部炎症反应和凝血级联反应开始,强度随着疾病严重程度而改变。有研究报道〔9,10〕,D二聚体水平与脑出血预后有显著相关性。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通过γ链将2个D片段碎片连接起来的。在继发性纤维溶解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并且是体内唯一直接反映凝血酶和纤溶酶生成的理想指标。凝血酶是一种多功能丝氨酸蛋白酶,除催化血液凝固外,大剂量时可作用于脑组织内的凝血酶结合位点,破坏血脑屏障并引起脑水肿。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且出血量较大者D-二聚体水平更高〔10,11〕。Delgado等〔12〕的研究表明,基线D-二聚体浓度与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增大显著相关。
迄今为止,高血性脑出血的治疗手段仍然非常有限,因此超早期检测血肿增大的分子学标志物,有助于筛查血肿易增大者,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本研究表明CD62p及D-二聚体与之有关,但因其标本量少,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刘庆新,张书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小板CD62p和CD42b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形成的关系〔J〕.中华急诊医学,2004;13(3):186-8.
2 Brott T,Broderick J,Kothari R,et al.Early surgery hemorrhage growth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roke,1997;28(Ⅱ):1-5.
3 邹 明,程 焱,周广喜,等.积极降压在老年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2):1262-5.
4 Koch S,Romano JG,Forteza AM,et al.Rapid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in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feasibility and safety〔J〕.Neurocrit Care,2008;8(3):316-21.
5 王献伟,王春雪,王拥军.脑出血早期血肿增大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J〕.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8;16(1):31-4.
6 Blann AD,Lip GY.The adhesion molecule P-sele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Eur Heart J,2003;24(24):2166-79.
7 Zhang YT,Zhao YM,Lu S,et al.A high-throughout biotin-avidin-ELISA for studying expression of 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s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J〕.Tohoku J Exp Med,2010;222(1):83-8.
8 徐士欣,肖振霞.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临床应用的评价〔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2):137-8.
9 Hsin YF,Wen JK,AliJlg YL.Inducible heat shock protein 70,interleukin-18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with outcomes 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J Clin Neurosci,2007;14(5):435-41.
10 任俊英.脑出血患者血清D-二聚体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荟萃,2005;20(19):1109.
11 杨喜民,朱剑功,李栓德.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及临床意义〔J〕.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8):1006.
12 Delgado P,Alvare-Sabin J,Abilleira S,et al.Plasm D-dimer predicts poor outcome after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Neurology,2006;67(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