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淳锡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龙井 133400)
随着规模化饲养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以母牛为主的饲养户(场)日益增多,农村基本是以饲养母牛为主。随着母牛饲养增加,母牛不孕症也跟着增多,引起了各级畜牧业行政及技术部门的高度关注。但大多数饲养户的技术水平,局限于一般的饲养管理,而一旦发生不孕症,大部分饲养户束手无策,常常按不治之症轻率处理掉母牛,带来不必要经济损失。
不孕症中,除极少数先天性生殖器官疾病外,大多是饲养户的饲养管理方法不当或新增饲养户缺乏饲养管理技术有关。所以,防治关键是改善饲养管理上。
1.1.1 饲料配合不当 无论是精饲料,还是粗饲料,配合饲料种类越多越好。但是种类再多也偏向与某种成分,如偏向于能量饲料,而忽视蛋白质饲料,或重视蛋白质及能量饲料而忽视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饲料都是不行的。尤其是空怀期的母牛的配合饲料,要特别重视饲料各营养成分的平衡,绝不能偏重于哪种成分。很多饲养户认为空怀期的牛既不生产小牛,也不生产牛奶,以对付饲养来节省饲料。这种错误的作法会导致牛的不孕症。均衡营养,做好配合饲料是第一个关键问题。强调保证蛋白质充足,如果不足会引起牛消瘦、机体机能下降、胎儿发育迟缓。饲料中的必需氨基酸是形成卵子和乳汁的基础。必需氨基酸存在于动物性饲料和豆科植物中丰富。
1.1.2 精饲料过量饲喂 精饲料的饲喂量过多,会导致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炎等不易治疗。因为精饲料虽然营养价值很高,但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钙等,磷酸过多饲喂会引起酸中毒,进而削弱激素的作用,会导致生殖激素的紊乱。例如,夏季产犊的牛,到秋季发生卵巢囊肿的病例较多,这是因为进入枯草期后,粗饲料营养价值下降,奶量突然下降,母牛消瘦。大量补充精饲料短时间内产乳量开始恢复,但不久出现了阴部红肿和阴门开张的现象,此时诊断,可以发生了卵巢囊肿。卵巢囊肿,与过量饲喂精饲料和饲养管理的突然变化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1.3 缺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很重要。维生素A缺乏或不足,可使子宫内膜的上皮细胞变性,角质化,胚胎着床受阻,卵泡及卵泡上皮变性,卵泡闭锁或囊肿;维生素B缺乏时,发情周期失调,并且生殖腺变性;维生素E缺乏时,可引起超期胚胎死亡;维生素D缺乏时,可影响钙磷代谢引起不孕;缺乏磷时,可使卵巢机能受到影响,阻碍卵泡的生长和成熟;钙不足时,可影响子宫的紧张性,而易发生感染;饲草中含雌激素类物质过多时,可使生殖机能紊乱;使役过重或泌乳过多,也可使卵巢机能减退
1.1.4 粗饲料不足 粗饲料是牛饲料的基础。如果质量差或量不足,会给不孕症防治带来困难。常年饲喂优质而充足的粗饲料,会大大降低卵巢囊肿、卵巢机能不全、卵巢萎缩和与其伴随的子宫内膜炎等疾病的发病率。尤其是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钙和优质氨基酸的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配合饲喂,其效果更佳。另外,不孕症和粗饲料之间的关系,不仅在于粗饲料的采食量,也在于饲料作物和牧草品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急剧变化。尤其从秋季开始到翌年的春季末为止,牧草的品质下降,并且量不足。因此,冬季要尽量供应青贮饲料,并补充精饲料。季节变化带来的粗饲料质量和类型发生变化,就要增加精饲料饲喂量,此时应该用已储备好的块根多汁饲料来补充。
总之,不孕症治疗过程中,要特别考虑粗饲料的质量,精饲料量不要忽高忽低,要保持营养均衡,才能保持一定的产奶量、一定的膘度、一定的健康状态。营养失调,会导致卵巢萎缩和机能不全,首先要注意粗饲料的营养,在此基础上添加蛋白性精饲料。
1.2.1 运动不足 不孕症在舍饲牛中多发,而在放牧牛中很少发生。不管是卵巢疾病预防,还是子宫疾病预防,充分运动都起到十分重要作用。运动作用:(1)肌肉运动来动用能量促进血液循环;(23)得到充分的日光浴;(3)充分吸取新鲜空气;(4)让牛在舍外环境中,自由自在地活动,身心舒畅,精神安稳等。一些牛场采用30~60 min的牵溜运动,暂时的牵溜运动之外整天拴在舍内,就完全得不到上述的效果。长时间在舍内,吸入的几乎是氨气和灰尘以及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并且舍内潮湿。加上狭窄而活动不便的牛床上,整天受到苍蝇、蚊子等昆虫的干扰,会造成牛的烦躁不安。牵牛运动也是一般人拽着带鼻环的绳子走动,这简直不是自由运动,而是苦役。
1.2.2 环境卫生不良 牛体的污染来自其生活的环境。即畜舍内堆积粪便、所产生的氨气不断地刺激呼吸道和神经、堆积的粪便中大量的细菌繁殖便成为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及其他疾病的原因。这是因为这种污染的环境下牛的后躯始终被污物污染,如不及时清理就成为病原菌繁殖的基地。
1.2.3 牛舍结构不合理 不科学的牛舍的的结构也与不孕症有关系。如为了粪尿的流畅而地面坡度过大,牛长时间呆在这种地面上,庞大胃经常挤压生殖器,卵巢及子宫长期受压迫而不能充分发挥正常的机能。通过许多奶牛卵巢萎缩症病例的观察中发现,绝大部分病例在左侧的卵巢发病。这可能是由受到胃的压迫所致。另外因长期挤压容易造成阴道脱出或产后子宫脱出。
1.2.4 牛只应激状态 有人报道,把患有慢性子宫内膜炎和卵巢机能不全的不孕乳牛,停止挤奶一年以上之后,在无奈之下作为最后手段在草场上进行放牧,惊奇地发现虽然牛消瘦,但却妊娠。分析其原因:(1)由于得到运动和日光浴的效果,(2)由于在外部环境中牛自由自在生活,采食、走动、起卧等活动都能满足随心所欲,不受束缚;(3)摆脱了狭窄而阴暗的牛舍的恶劣环境,在广阔的外界环境使牛的情绪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理论上而言,使神经过度疲劳、异常的兴奋、刺激牛情绪的各种不良的管理方式,削弱脑神经的活动而影响激素的状态。所以,放牧的好处在于除了运动和日光浴外,还可以稳定牛的情绪,这些可以自动调节全身脏器的正常功能。
总之,防止牛长期栓在狭窄阴暗而乌烟瘴气的舍内、舍内的地面坡度过大、粗暴的挤奶、受到各种昆虫的攻击、控制牛的自由活动、酷暑和严寒、喂料和挤奶不定时、牛舍建在嘈杂的交通沿线等使牛烦躁不安等因素,对不孕症的预防和治疗很不利。
1.3.1 营养性疾病
与营养有关系的牛疾病有乙酰疾病、牛酮病、软骨病、贫血、异食症、营养不良症等各种疾病。轻症在外观上看不见,但影响牛的健康。营养性疾病有共同的表现:(1)奶牛的产奶机能下降;(2)引起胃肠机能下降、下痢、便秘;(3)挑食或食欲不振所致的营养不良、毛粗乱无光泽;(4)异常的肥胖及不明原因的不孕和流产等。即牛的整体机能下降,容易发生疾病。
1.3.2 寄生虫病
寄生虫中损害肝脏的肝片吸虫病应引起重视。保护肝脏对预防不孕症有重要的意义。寄生虫病的表现也与营养性疾病类似:(1)食欲不振和瘤胃机能下降及腹痛腹泻等;(2)犊牛及育成牛发育停滞、被毛粗乱无光泽;(3)胸垂和乳房等水肿、结膜苍白、体温稍高。肝片吸虫病牛因黄疸导致眼结膜黄染、尿色变深等。
2.1.1 产后供应充足的精饲料 刚产犊后,乳房肿胀,但由于护理不好导致乳房炎,还不少养牛户误认为产后过量饲喂精饲料会导致不孕症而产后一直控制精饲料来掉膘,甚至有些户在产后一个月完全停喂精饲料。这种做法违背了健康是妊娠的基础的原则。乳房炎的预防也不是依靠控制饲料来实现,而是通过正确的挤奶和产前干乳期的良好的饲养管理来实现;
2.1.2 产后不要立即饲喂提高产乳量的饲料 有些养牛户,产后立即大量饲喂的青绿多汁饲料和蛋白质饲料,急于促使乳房硬块消退、提高产乳量。当然这种饲料组合作为产奶饲料不可缺少的饲料,是泌乳期的奶牛饲料。即产后1个月恢复期内,已经扩张的子宫在那期间缓慢收缩。这个时期,仅饲喂水分多而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促使泌乳旺盛而却把该产后恢复用的力气全用于泌乳上,使母乳量急剧上升。但是由于泌乳量异常多而未经过1个月,产乳量达到顶峰,但以后不是一直保持其产量,而是又急剧下降。另外在恢复期内使用以上的饲养方法,可能引起酮病和乳房炎等疾病,导致由卵巢机能不全所致的不孕。
2.1.3 合理搭配饲料 (1)进入干乳期后,应增加富含蛋白质的精饲料量,力求牛的增膘,直到妊娠末期(临产前15 d为止);(2)产前10 d开始,对乳房肿胀严重的牛,应降低蛋白质饲料,以禾本科优质干草为主,再添加青草或青割秸秆,达到既能乳房消肿,又防止营养不良;(3)产后挤奶实行限制性挤奶方法,绝不停止挤奶。经过几天(大约产后5 d)乳块消除之后,首先饲喂粉碎的大麦或玉米等谷物,其喂量根据乳房的肿胀程度和膘度来增减,从产后10 d开始混合少量的蛋白质饲料,产后半个月开始饲喂块根类及青贮饲料或含水多的青割饲料为宜。总之,产后1个月内,通过以碳水化合物饲料为主,适当控制刺激乳房的含水分多的粗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促进体力的恢复,控制着泌乳过一个月的恢复期;(4)体力完全恢复之后,逐渐回复正常的产乳饲料,即充分饲喂青草、青割饲料、青贮饲料、块根类、蛋白质饲料。这样,使牛在分娩时是满膘,但以后逐渐减肥,到产后2个月的最高泌乳期就成为八成膘。
2.1.4 挤奶要合理 产后1个月内适当挤奶而使牛处于恢复期。1个月恢复期完,每次挤奶要彻底,以恢复乳房的正常功能。这种饲养方式,就是保持牛体健康,并且保持当年的最高产奶量及高妊娠率的关键。
牛的酮病多数在从临产到产后1个月左右的期间容易发生,奶牛在泌乳高峰期容易发生。该病也是奶牛产褥热的一个原因。不少养牛户只从外观表现误认为产乳量下降的原因是单纯的胃肠疾病、厌食、体况下降所致,并很少考虑由酮病所致。该病的诊断很容易,仅用尿液的检查就能确诊。该病易引发不孕症,养母牛及奶牛户应该在产前产后检查尿液。确诊之后,必须加强以优质粗饲料为主的饲养,同时对轻症添加适量的糖蜜饲料。对重症进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