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012-01-26 00:39:34冯守明林兆年孔宏伟于广仁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7期
关键词:抗原机体疫苗

冯守明 林兆年 孔宏伟 孙 丽 于广仁

(天津市东丽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天津 300300)

免疫接种是预防动物发生传染病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经过疫苗接种的动物都能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在生产实践中常常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生免疫失败而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分析免疫失败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才能指导动物免疫取得最佳效果,保证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疫苗

1.1 质量

疫苗质量是免疫成败的关键因素。弱毒苗没足够活力的抗原,灭活苗抗原含量不够,油乳苗出现破乳现象等,均为疫苗质量问题,都可影响免疫效果。因此,要从正规生产单位购买疫苗,保证疫苗效价和抗原含量以及疫苗的正常理化性状等,才能确保疫苗质量和免疫效果。

1.2 贮存和运输

疫苗的保存和运送是免疫预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保存与运送条件不当,会使疫苗质量下降,甚至失效,从而降低免疫效果或造成免疫失败。因此,湿苗和冻干苗应低温冻结保存,灭活苗应于2℃~8℃下保存,确保疫苗质量。

1.3 种类选择

同一品种不同类型的疫苗其毒力和抗原性不同,免疫效果也不同。要选择毒力相对较弱并且免疫原性较好的疫苗,并合理掌握免疫剂量。

1.4 稀释剂

疫苗稀释剂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未经灭菌或受污染而将杂质带进疫苗,不使用专用稀释剂,饮水免疫时水质有问题或饮水器未消毒并未充分清洗,这些都会造成免疫失败。因此,要正确选择和使用合格的疫苗稀释剂。

1.5 疫苗间相互干扰作用

将2种或2种以上有干扰作用的活疫苗同时接种,会降低机体对某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干扰的原因可能有2个方面:(1)2种病毒感染的受体相似或相同,产生竞争作用;(2)一种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干扰素,影响另一种病毒的复制。因此,要尽量避免疫苗联合使用,二者要间隔1周以上接种。

2 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不合理是造成免疫失败的常见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是做好动物免疫工作的基础。每一种疫苗都有自己严格的免疫程序,应当按规定的疫苗种类、免疫时间、免疫方法、接种剂量进行免疫,并通过抗体监测加以指导,以期达到最佳免疫效果。

3 免疫接种技术

3.1 疫苗检查

对疫苗的外包装、标签、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是否有破损等没有进行认真的检查,没有详细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导致疫苗使用错误或使用了失效的疫苗。

3.2 动物健康检查

不了解动物的免疫史及病史等,被免疫的动物由于本身处于病态或瘦弱、待产、吮乳期等,致使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做好对待免动物的健康检查也是保证有效免疫的关键环节之一。

3.3 消毒

在动物防疫工作中,有的防疫人员不能很好地按照技术规范操作,对防疫器械、注射部位极少进行消毒,一只注射器不作认真处理就用于多种生物制品的注射。有的不是一畜一针头,而且剩余的生物制品随手乱扔,污染环境。

3.4 注射后观察和记录

疫苗注射对动物是一种应激性刺激,根据个体状况,可能出现应激反应,如果加强观察,及时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急救治疗,完全可以减少损失。不作记录常造成漏免或重复免疫,造成免疫程序混乱。

3.5 免疫注射剂量

在免疫过程中,随意加大或减少疫苗用量,没有根据动物的大小和说明书注射相应的剂量。有的防疫人员没有将疫苗注射到说明书要求的部位,滴鼻滴眼免疫时未点入眼内或鼻腔,注射免疫时疫苗根本没有注射进去或注入的疫苗从注射孔流出等,都会造成疫苗剂量不足并导致疫苗污染环境。

3.6 疫苗使用方法

在疫苗的使用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免疫效果,例如疫苗稀释方法,接种途径(饮水、气雾、滴鼻滴眼、注射)、待免动物的控制(如鸡饮水免疫时应提前限水)等都是影响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才能保证免疫效果。

4 动物

4.1 遗传因素

动物机体对接种抗原的免疫应答,在一定程度上是受遗传控制的。因此,不同品种,甚至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动物,对同一种抗原的免疫反应强弱也有差别。有的动物个体甚至有先天性免疫缺陷,从而导致免疫失败。一般来讲,在接种疫苗的动物群体中,绝大多数动物接种疫苗后都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但因个体差异,少数动物应答能力差,也有个别动物应答能力很强。

4.2 营养状况

动物的营养状况也是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之一。维生素及氨基酸的缺乏都会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因此,营养状况是不可忽视的。要饲喂新鲜的饲料,特别应注意添加多维素。

4.3 母源抗体

由于种畜禽个体免疫应答的差异以及不同批次的动物来自不同的种畜禽等原因,造成新生幼畜和雏禽母源抗体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所有幼畜或雏禽固定在同一日龄进行接种,产生抗体的水平是有差异的。要通过母源抗体水平的检测,选择合理的免疫时机。

5 疾病

5.1 免疫抑制性疾病

有些疾病能够引起免疫抑制,从而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动物发病期间接种疫苗,还可以产生严重的反应,甚至引起死亡。因此,要认真观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等疾病好转或动物康复后再进行免疫,必须免疫的要增加疫苗剂量。

5.2 当地流行病原与疫苗血清型不匹配

有些传染病的病原含有多个亚型,动物感染的病原与使用的疫苗毒株,在抗原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或不属于一个血清(亚)型,从而导致免疫失败。因此,要针对血清型制作自家苗或使用多价苗,从而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5.3 野毒早期感染或强毒株感染

机体接种疫苗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免疫力,而这段时间恰恰是一个潜在的危险期,一旦有野毒入侵或机体尚未完全产生抗体之前感染强毒,就会导致传染病的发生,造成免疫失败。注射免疫时,应先注射健康畜禽,防止人为造成疫病传播,禽类要勤换针头,畜类要一畜一个针头。

6 环境

6.1 应激反应

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在环境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拥挤、饲料突然改变、运输、转群、疫病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下,就会减弱其免疫力。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在免疫前后24 h内应尽量减少动物应激反应,

不改变饲料品质,不安排转群、减少意外噪音。控制好温度、湿度、饲养密度、通风,饲喂全价配合饲料。适当增加蛋氨酸、缬氨酸及多种维生素的含量,以确保免疫力。接种疫苗时要处置得当,防止动物惊吓,有效地缓解和降低各种应激反应,增强免疫效果。

6.2 卫生状况

环境卫生状况不良,圈舍及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在使用疫苗期间动物已受到病原的感染,这些都会影响疫苗免疫的效果,导致免疫失败。实践表明,抗体水平较高的动物群体,只要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也存在着发病的可能。因此,要做好消毒工作,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动物未引进前应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2至3次,饲养动物之后应定期进行带体消毒。

7 应对措施

动物免疫失败存在诸多原因,所以,在动物免疫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分析待免动物的体况,创造适宜的饲养环境,确保疫苗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通过抗体监测适时进行免疫接种,严格执行疫苗使用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动物免疫各环节的工作,才能保证动物免疫质量,防止免疫失败情况的发生。

猜你喜欢
抗原机体疫苗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0:46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家教世界(2020年10期)2020-06-01 11:49:26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家教世界(2020年7期)2020-04-24 10:57:58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