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令梅 吴秀华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271000)
乳房胀痛是产科常遇到的问题,产妇在分娩3天后往往出现乳房充盈,有部分产妇出现不同程度的乳房肿胀、疼痛。乳房胀痛是指产后因乳腺管不通,乳房不能及时排空,乳汁淤积而形成硬结,触摸乳房时乳房有坚硬感,并有明显触痛。这给产妇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造成其喂奶的恐惧心理,极大地影响了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近年来,我院在产前产后对孕产妇进行护理干预,使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报道如下。
2010年1~8月在本院分娩孕妇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抽取200例(在我院行定期产前检查)为观察组,与观察组同期分娩、未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孕妇随机抽取20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为无内科及妊娠合并症的单胎孕妇,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上无明显差异。
加强健康教育宣教:①充分发挥我科门诊孕妇学校的作用,加强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宣教,告知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使孕妇坚信:母乳喂养是母亲天经地义的职责,乳房的形状、大小都不影响泌乳。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抗感染因子,能完全满足出生后4~6个月婴儿的营养需要,产褥初期还能帮助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尽早帮助产妇恢复体型。②主动做好指导及卫生,熟悉病房环境,消除孕妇恐惧心理。
异常乳房的护理:产检时发现平坦乳头或凹陷乳头应及时指导纠正。方法为:用拇指、食指放在乳头根部向外牵拉皮肤,每个方向旋转进行,每天2次,每个方向3~5下。入院后可用10ml注射器牵拉纠正,由护士帮助进行。方法为:取10ml一次性注射器1支,将注射器头部平整切掉,拉出注射器活塞,从切除断端反向插入。将平整光滑的后端开口罩住乳头抽吸,利用负压的作用将乳头吸出。每日2次,每次10下左右。反复多次练习,能使乳头根部肌纤维松弛,使乳头延长,便于婴儿含接。
清洁乳房:孕晚期指导孕妇每天用湿热毛巾热敷乳头和乳晕,经常清洁乳房可增加乳头乳晕的韧性,忌用碱性肥皂或酒精,以免引起局部皮肤干燥或皲裂,乳头长期不洁也易使泌乳孔被污垢堵塞,影响产后乳汁排出。
孕妇入院后可进行疏松法乳房按摩[1]。方法为:将按摩精油或润肤油涂在乳房上,首先双拇指指尖相对放于腋前线边缘,其他手指呈持球样环放于乳房四周。双手持乳房边缘,沿肋骨从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边推边向上提举,似把乳房基底部与胸壁剥离样,然后放松。按逆时针方向按摩移动至乳根部,使全乳各部位都得到推拿。每天2次,每次3~5min。
乳房按摩:方法:两组产妇均得到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宣教和指导,如早吸吮、早接触、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指导喂养技巧等。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由专门培训的护士在产后第一天开始对产妇进行疏松式乳房按摩,每天2次,每次5~10min。同时配合穴位按摩:天溪穴(该穴位在胸外侧部,相当于第四肋间,距前正中线6寸),以双手拇指关节同时指压左右两边天溪穴,指压5~10次,可促进乳汁分泌,防治乳房胀痛。膻中穴(该穴位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用拇指或由手掌大鱼际部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方向各按揉20次,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之功效,又有催乳作用并能防治乳腺炎。第二天及第三天:用拇、食、中指的指腹顺乳腺管走行进行纵向按摩,使乳腺管通畅;用拇、食、中指在乳晕四周进行各个方向的旋转按摩。当乳汁淤积难于排出时,一手托乳房,并微微振动乳房,逐渐加大振动,另一手拇、食、中指从乳晕向乳头方向按摩,乳晕及周围组织有硬结时,根据乳腺管的走行方向来回按摩,对乳头短、平、凹者进行乳头部的按摩牵拉。以上按摩每日进行2次,每次持续10~15min,按摩时辅以润肤油[2],按摩力度以产妇有酸、胀痛的感觉为度[3],每次按摩前后在乳房局部用热毛巾热敷,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按摩效果。之后对有乳房胀痛及乳房硬结者用手工挤奶法或吸奶器排出淤积的乳汁。
饮食指导:孕妇分娩时大量液体排出,在生产过程中出汗较多,产时出血,产褥早期皮肤排泄功能旺盛,出汗较多,因此产后应多给高热量的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喝汤水,以利于身体恢复和促进泌乳。如红糖水、藕粉、蒸蛋羹、蛋花汤、豆腐汤、青菜汤等,少食煎、炸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尽管产妇对营养素的需要比孕妇还高,但食物的数量要吃得适当,特别是产后3天内,除注意营养搭配均衡外,注意饮食易消化吸收,清淡,避免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以免引起新生儿消化不良,或是产妇摄入过多的油脂造成乳房过渡充盈引起乳房胀痛或并发乳腺炎。
两组产妇产后3天乳房胀痛情况比较:观察组200例,泌乳通畅194例,乳房胀痛4例,硬结2例;对照组200例,泌乳通畅136例,乳房胀痛44例,硬结20例。
母乳喂养关系到婴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乳房胀痛又是影响母乳喂养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目前,许多学者致力于产后乳房胀痛的护理干预。但笔者以为,产前产后护理干预同等重要,它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异常乳头,乳头的护理增加了乳头皮肤的韧性,使婴儿哺乳时既有利于含接又不至于乳头皲裂,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产后乳汁分泌除与产妇的营养、睡眠、情绪和健康状况有关外,还与婴儿吸吮与乳房按摩有密切关系。早期乳房按摩可使泌乳提前,因按摩乳房并牵拉乳头可不断刺激垂体分泌催乳素和催产素,使乳房泌乳功能顺利实现,且短期泌乳量增加,能满足婴儿需要。同时配合穴位按摩可活血通络,促进乳腺发育,使乳腺管通畅,有利于乳汁排出,通则不痛,从根本上解决产后乳房胀痛、乳汁淤积和乳腺炎。早期乳房按摩增加了乳房血液循环,促进静脉、淋巴回流,加速炎症介质的分解、稀释,使局部炎症消退。实践证明,产后3天内进行乳房按摩不会引起产妇不适,且可使乳房肿胀现象明显减少,不仅减少乳房肿胀给产妇带来的痛苦,而且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推广。
在保证新生儿早吸吮、每天喂哺8次以上的同时注意产妇的平衡膳食,产后3天内清淡饮食,可减少乳房胀痛的发生率。
[1]马光丽 .疏松式乳房按摩治疗哺乳期乳腺急症11545例.中医外治杂志,2009,18(2):40.
[2]吴宝华.产后穴位按摩治疗产妇缺乳的效果观察.护理与康复,2008,7(6):460-461.
[3]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5-2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