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红霞 关清雅
(新疆塔城市人民医院,83470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所致,进而糖大量从尿中排出,呈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头晕、乏力等症状。糖尿病可进一步引发全身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造成体内许多系统受损,特别是对血管和神经。糖尿病已成为当今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对糖尿病人来说,甜品基本不碰。面食、米饭不能多吃,水果不能吃多,各餐不能吃饱……那他们到底能吃什么?
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机体的糖代谢。如玉米、小麦、白菜、韭菜、豆类制品。含糖低的蔬菜,如韭菜、西葫芦、冬瓜、南瓜、青菜、青椒、茄子。而西红柿含糖量低,既可做蔬菜又可做水果,可以多吃。
多吃含钙的食物。缺钙能促使糖尿病人的病情加重。如虾皮、海带、排骨、芝麻酱、黄豆、牛奶等。多吃富含硒的食物,硒有与胰岛素相同的调节糖代谢的生理活性。如鱼、香菇、芝麻、大蒜等,它们能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
多吃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补足这两种元素,有利于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对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肾病有利。如鱼、奶、白菜、豆类以及甘蓝、青椒、鲜枣等。
此外,南瓜、苦瓜、洋葱、黄鳝等对病人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降低血糖、调节血糖浓度的功能,适宜多吃。
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设计:在制定糖尿病患者食谱时,需要既符合糖尿病饮食的治疗原则,又要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饮食习惯和个人爱好。
1.确定餐次比例:三餐能量比例为早餐、午餐、晚餐各占1/3或1/5、2/5、2/5。在五餐制中,可以是1/7、1/7、2/7、1/7、2/7。
2.主食固定法:在安排糖尿病患者一日的主、副食时,有些食品大致可固定,如每人每日主食300g左右,新鲜绿叶蔬菜500~750g,水果20g左右(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良好者),牛奶225ml,烹调油20g,剩下的食物量为鱼、瘦肉、蛋、大豆及豆制品。
3.控制血糖的六大招。
(1)从“控制主食”向“控制总热量”转变。血糖高时可以转化为脂肪,而当进食减少或体力消耗过大时,体脂又可分解为血糖。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主食量,也要控制总热量。
(2)“进餐不定时”向“定时进餐”转变。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调节功能下降。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早、午两餐间隔时间过短,午、晚两餐间隔时间太长,进餐不定时等问题是导致血糖控制不住的重要原因。科学的方法应是:两餐间隔5~6h,如早餐6时30分、中餐12时30分、晚餐18时30分。
(3)由“先干后稀”向“先稀后干”转变。中国人习惯先吃干饭,然后喝汤。对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其多表现为餐后高血糖,且饥饿感明显,用“先干后稀”的吃法,不但会使血糖明显升高,且饥饿感缓解不明显。如果采取“先稀后干”的吃法,先有汤垫底,再吃干饭,不但可减轻饥饿感,而且餐后血糖升高速度也会减缓。糖尿病患者可以牢记以下口诀:先菜后饭,血糖减半。先饭后菜,血糖翻番。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
(4)从“细嚼慢咽”向“定量快嚼快咽”转变。我们临床在做糖尿病耐量实验时发现,30min吃完100g馒头者比15min吃完者血糖升高明显。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快吃快咽”的进餐方法是比较适合的。但有一点必须明确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快吃快咽”是建立在“定量”基础上的,否则反而会导致血糖升高。
(5)“随意选主食”向“按升血糖程度选主食”转变。吃等量的大米饭和馒头,馒头比大米饭升高血糖明显;吃等量的干饭及稀饭,稀饭比干饭升高血糖明显。按升高血糖程度排序:糯米饭>大米稀饭>馒头>大米干饭>面条>饺子>菜包子。糖尿病患者可以参照上述顺序安排自己的主食。
(6)从“炒、炸、煎”向“蒸、煮、拌”转变。糖尿病患者有部分合并有高血脂,因此在烹调食物时,应尽量选用耗油少、口味好的烹调方法,如蒸、煮、拌等。
糖尿病患者应做到三分治疗、七分饮食护理和适当的运动锻炼,做好了饮食护理,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延长患者的寿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