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敏 张继明
(重庆市武隆县鸭江镇畜牧兽医站酉阳县畜牧局,武隆县 408500)
猪“高热病”多在局部地区流行。出现以高热、不食、呕吐为主要症状。该病传染快,病死率高。任何日龄的猪都可发病,一般先从中大猪发病,死亡率80%~100%,给猪场及养猪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猪病的发生与自然环境有着很重要的相关性,人们对其普遍采用中兽医的防治措施,也认识到猪只生存在自然界中,自然环境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猪的生理功能,当猪体代谢机能正常,正气足,则邪不可侵。否则,就可能发病。猪只通过气血(代谢)调节完成生长过程。春夏阳气发泄,气血已趋于表,那么猪只的皮肤松弛,疏泄多汗;秋冬阳气收藏,气血易趋于里,那么皮肤致密,少汗多尿,这一般是属于正常生理范围。但当气候异常或猪只的调节机能失调,导致机体与外界环境失去平衡,就可以引起与季节性相关的一些疾病。传统中医在总结自然环境变化对机体影响规律得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治疾病的理论及方法。现简要介绍猪高热病的防治经验,供同行参考。
不同品种和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生该病。其共同点是高热不退(39.5℃~41℃),呈稽留热,精神沉郁,喜伏卧,嗜睡,食欲不振或废绝,部分猪只甚至不饮水;全身发红,呼吸急促。有的猪场的猪有神经症状,大便干燥或拉稀,卧地不起或全身抽搐,眼发红、有眼屎、鼻孔流鼻衣,耳发紫变厚。乳猪、保育猪死亡率达80%以上,育成猪次之,母猪死淘率为40%左右。发病时体温升高,便秘严重,可导致流产、肺炎。病情会蔓延,大群表现为厌食病态。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肺炎、体温升高和厌食,并迅速扩散,之后繁殖系统受到影响。断乳后,相当一部分高热病母猪出现繁殖障碍,体温升高、便秘、厌食,产出较高比例的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新生仔猪死亡严重;产后母猪子宫炎、阴道炎发病率明显升高;部分哺乳母猪乳房萎缩,泌乳性能下降;断奶后母猪不发情或发情期延长,配种受胎率明显下降;公猪包皮积有乳白色混浊液。
近年来,在工作中采用中药治疗猪无名高热的报道日渐增多,效果明显。用药原则:清热解毒,凉血清肺,燥湿健脾。
处方:青蒿15 g、金银花15 g、栀子15 g、大青叶15 g、蒲公英15 g、板蓝根15 g、黄连15 g、苍术15 g、芦根15 g、黄苓15 g、知母20 g、麦冬20 g、黄氏20 g、陈皮20 g、甘草20 g。
方解:青蒿、金银花、栀子、大青叶、蒲公英、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为主药,辅以芦根、黄苓、知母、麦冬清肺热消肺痈、养肺阴,黄连、苍术燥湿、温胃健脾佐以黄氏、陈皮补气理气焦三仙、甘草补中调和。配置成中药复方煎熬服用2 d后,病猪体温普遍下降,大部分猪开始进食。生猪从发病到治疗痊愈全程大约持续7 d,病猪基本上全部恢复,治愈率达到95 %。
规模养猪场预防“猪无名高热”必须坚持科学养殖,自繁自养,预防为主及加强综合饲养管理,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等综合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不从外地外场引进生猪,并实行全出全进制养猪,防止疫病传入。(2)加强饲养管理。冬天确保猪舍保暖通风;夏天高温季节,要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急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3)建立严格隔离消毒制度。严禁与生产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生产人员进出要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做好环境杀虫灭鼠工作,防止昆虫等媒介带入疫病。(4)坚持科学免疫。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时、按量做好免疫。当周围地区发生动物疫情时,要进行紧急免疫。五是中药保健。针对不同季节,调整处方,提高猪只适口性,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吸收增强物质代谢,从而促进生长,提高生产性能。
(1)加强饲养管理。冬天注意猪舍的保暖通风;夏天要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急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2)坚持科学免疫。一定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建议,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时、按量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动物疫病的免疫。当周围地区发生动物疫情时,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要求进行紧急免疫。(3)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4)中药预防。在当地兽医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预防用中草药,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高健康水平。
[1]裴爱民,李连敏.针对当前猪无名高热的防治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07(2):26
[2]曹华斌,郭剑英,赵洪杰,等.猪无名高热症的发病与防治[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9(11):11
[3]刘凤吉.中西医结合治疗猪无名高热[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5(3):44
[4]邓浩来,曾跃忠.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高热病症[J].中兽医学杂志,2007(3):30
[5]黄智俊.中西医结合治疗猪无名高热病[J].养殖技术顾问,2007(12):52
[6]邹春生.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猪无名高热综合征[J].中国畜牧兽医,2008,35(5):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