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泄泻的中医辨证治疗

2012-01-25 09:38韩晓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3期
关键词:泻下方用药用

韩晓慧

(吉林省大安市临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大安 131300)

泄泻是消化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泄泻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肠。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及脏腑虚弱等,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两者互相影,互为因果。由于小儿为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薄弱,加之小儿寒暖不知自调,乳食不知自节,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乳食,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使之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运化,巧致合污而上,发为泄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湿胜则糯泄”、“春伤于风,夏生飨泄……”《难经》亦有湿多成五泄(胃泄、脾泻、大肠泄、小肠泄、大瘕泄)等论述。在临床工作中,对常见的小儿泄泻辨证为以下几种类型进行治疗,临床应用灵活变通,疗效较为满意。

1 解毒和中法

此法适用于小儿外感风寒引起的脾胃功能失调,湿浊内停所致的泄泻。证见:肠呜腹泻,便稀多沫,色淡量多,臭味不著,腹痛。多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外感症状,苔白腻,脉糯。治疗解表和中,理气化湿。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药用霍香、白芷、苏叶、云苓、焦三仙、姜丰夏、砂仁、生姜、大枣。

2 消食导滞法

本法适用于伤乳食型泄泻,临床较为常见。证见:脘腹胀满作痛,泻后痛减,大便酸臭,如败卵、嗳气酸腐、口臭、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方用保和丸加减,药用:黄芩、连翘、焦三仙、陈皮、姜半夏、砂仁、枳实、莱藤子。

3 健脾益气法

此法适用于脾胃虚弱型泄泻。小儿脾常不足,若小儿平素笑话功能紊乱或喂养不当,或久病后失于调养,均可导致脾胃功能损伤,运化无权,胃肠吸收功能障碍,水谷独走大肠而泄泻。证见大便稀薄、泄泻时轻时重,反复不愈,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便色淡黄,乳食不消,肠鸣腹胀,伴有精神疲倦,面黄肌瘦、舌淡、苔薄白、脉虚无力、指纹沉隐。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炒山药、炒神曲、炒薏米、炙甘草、煨姜、大枣。

4 利水渗湿法

此法适用于脾湿泄泻。《内经》云:“诸泄利,小便不利,先分利之”,又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夏秋季节,小儿姿食瓜果生冷,伤及脾胃,加之湿邪当冷,脾被湿困,饮食不化,使水湿停滞体内含污而降而成泄泻。可见大便成水样,肠鸣尿少,口不渴或渴不欲饮水,舌红、苔白腻。方用五苓散加减,方药:白术、云苓、猪苓、泽泄、车前子、薏米。

5 清热利湿法

本法适用于湿热、暑热蕴积泄泻,小儿感受秽浊之气成暑热内侵,致使湿热之邪蕴于肠胃而致泄泻。本病发病急骤,泻下如注,烦热,小便黄赤,泻下不爽,肛周灼热、红肿,伴身热、口干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沉紫。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葛根苓连汤或黄芩汤化裁。

6 药涤积热法

此法适用于热毒蕴于肠胃,宿食不化型泄泻。证见脘腹胀满,泻下呈水样,夹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量不多,但气味腥臭如败卵,舌质红,苔厚黄干燥,指纹紫滞,或伴发热不退等症状。治宜行气除胀、荡涤肠胃,用小承气汤加味,药用:大黄、积实、川朴、槟榔、焦三仙等。本法要掌握时机,小儿为稚阳之体,故用药不可过剂,中病即止,滞去胀除后再行调理脾胃之法以善其后。

7 温中散寒法

本法适用于脾胃虚寒吐泻。小儿脾胃虚弱,姿食生冷瓜果或脐腹受凉引起腹痛即泻,面白光神疲、四肢不温、喜暖畏寒、小便清长、食欲不振、伴面色不华,哭声无力,苔白而润,脉沉迟缓,措纹淡隐。上述证候均为中焦虚寒唯温中益阳,诸迎皆消。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味,药用熟附子、炒白术、丁香、炮姜、焦楂、党参、白寇。

8 温肾健脾法

此法适于鸡鸣泻,患儿久泻不止,由脾及肾,使肾阳衰弱,出现黎明之前即泄,脐周作痛,食入不化,泻下清冷,伴有精神萎靡不振,睡眼露睛,形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微细。治宜温肾壮阳,健脾止泻,方用四神丸加味:破故子、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炒山药、炒白术、附片、红枣、生姜。

9 涩肠止脱法

此法适用于久泻滑脱,泄泻久治不愈,甚则脱肛,腹部喜按喜温,疲倦食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治以涩肠止泻,佐以健脾补肾。方用自拟涩肠止泻汤,药用赤石脂、诃子、五倍子、肉豆蔻、附子、山药、炒白术。方中赤石脂、诃子、五倍子涩肠止泻固脱,肉豆寇、附子温肾壮阳,山药、炒白术健脾化湿止泻。

10 活血化瘀法

此法适于夹有瘀滞型的泄泻。临床不多见,泄泻久治不愈,腹痛固定,泻下伴有酱色粘便、舌质紫、暗、或有瘀点。治以行气活血、健脾和胃,拟用健脾活血汤。药用:当归、赤芍、乌药、砂仁、云苓、焦三仙、车前子。方中当归、赤芍活血化瘀、乌药行气止痛、炒白术、云苓、焦三仙、砂仁健脾和胃,车前子利水止泻。

临床上,常常在治疗腹泻中加入活血之品,疗效满意。可能是由于脾胃功能低下,脾不统血,血液不循常道而瘀滞。加入活血化瘀之品,祛瘀生新,使脾胃的运化功能得到较快的恢复而致。

11 甘温补土法

此法适用于泄泻亡津,证见:面黄舌淡胖嫩,苔白或淡黄乏津、昏睡露睛,神慢体健、烦渴口干(与泄泻伤阴之唇舌红赤如涂朱者不同),宜用土味白术散加味,甘温补土生津法。

小儿有如草木方萌、阴阳稚弱、气血未充广五脏六腑、或而未全、全而未壮。易虚易实,经不起风霜摧残,更不任吐泻,最易伤阴三阳,或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以致阴阳俱伤。运用上述中医辨证治疗法灵活变通,效果较为满意。另外,临床上亦有不少阴阳两伤案例,其治疗必须根据阴阳互根的规律、救阴回阳相结合,还须掌握阴阳耗伤轻重程度,方随证转、机动灵活,在回阳剂中兼以引阴(参附子汤中用童便)、酸甘摄阴剂中兼以回阳(生脉散中用肉桂)。总之,使水火相济生化复常,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

猜你喜欢
泻下方用药用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药用矿物及其在河北省分布概况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太阳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太阳
番红花的药用历史与现代研究
金佛山药用两栖类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