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型支气管炎治疗研究进展

2012-01-25 09:38:24姚海棠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3期
关键词:苏子平喘麻黄

姚海棠

(广西省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医院,广西 防城港 538021)

喘息性支气管炎也叫哮喘性支气管炎,是一种过敏性质的、常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疾病。多好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尤以肥胖者多发,常伴有温疹及其他过敏史。临床表现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儿低热或不发热,咳嗽以刺激性干咳为主,不咳时喉部常听到痰鸣音,喘鸣声大,但无明显呼吸困难、无喘憋表现,夜晚或清晨哭吵时咳喘加剧,似哮喘样,喘息严重进可出现紫钳。哮喘性支气管炎是一般有病毒所致,这些病毒又都可成为支气管炎的致病原,使感染往下蔓延,引起支所管壁发炎,黏膜充血水肿,管壁肌肉痉挛,支气管因而变得相对狭窄,产生哮鸣音。其中一少部分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喘息伴呼气性呼吸困难以夜间为重,可有刺激性咳嗽。重症患儿端坐呼吸,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口唇发绀,鼻翼扇动,烦躁不安或嗜睡,甚至意识不清。咳喘剧烈者可致上腹部肌肉疼痛。喘息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发作间隙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喘息发作时心率增快,可有奇脉,发作严重而心率变缓是病危的征兆。因此,应及时治疗该疾病。本文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西医治疗

1.1 西医雾化治疗

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呼吸道上皮组织会受到损害,从而导致气道壁的激惹受体或胆碱能受体露出,这时M2受体会被抑制而丧失功能,造成气道平滑肌收缩,而气道平滑肌细胞膜上的两种受体会与相应的激动剂结合,从而发挥舒缩效应[1]。雾化治疗可以让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而使药物功效很好地发挥,而且还能避免由于全身用药引起的副作用。吴剑云[2]等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小儿支气管炎总有效率为95.52%。说明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能够促使病情快速好转。同时,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铵两种药物采用雾化吸入的治疗方式,能够快速缓解患儿的气道痉挛,抑制气道高反应性,减少腺体分泌,修复气道上皮炎性损伤,控制喘息症状[3-5],缩短病程,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的应用,而且沙丁胺醇和异丙托溴铵不良反应比较少。

1.2 口服西医治疗

喘息性支气管炎多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所诱发,是儿童呼吸道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反复发作的喘息,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史,哮喘症状在数日内渐加重。随年龄增长,起病渐呈急性过程,常常在吸人尘螨、屋尘、花粉、羽毛、霉菌等变应原导致喘息发作,或者当运动和物理因素刺激(如冷水、冷空气)下发病,3岁以内、体形肥胖者的婴幼儿多发,该病起病急、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大部分患儿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给患儿带来较大痛苦,给患儿及家人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及经济负担。常用激素进行治疗,而静脉使用激素副作用大,长期以来,许多儿科医学专家一直在寻找一种依从性好、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着的药品代替激素疗法。张艳丽[6]等采用口服顺尔宁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效果显着,对肺功能无影响,达到治疗目的。

1.3 西医静脉治疗可用西药静脉点滴,如可用头孢呋辛钠、氨茶碱和地塞米松联合静脉注射,对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可抗感染、去痰、解痉平喘等功效。

2 中医药治疗

2.1 中医辩证施治理论依据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机体内、外多种因素互相作用而引起的。罗凤萍[7]认为其病机多为肺气虚,痰饮伏肺,肺络瘀滞,复感痰湿、风热、风寒之邪,致肺失宣肃,水湿不化,湿聚生痰,壅阻气道,痰气搏结,肺气上逆,咳喘之证作矣。反之,气虚无力化痰,痰湿的存在又是加重咳痰喘的重要因素。多属肺肾气虚。所以,应采取中医辩证施治。

2.2 中医辩证施治

中医是祖国宝贵的传统医学,积累几千年人类治病的经验,中医辩证施治是总结和发扬前人的研究成果,提高对疾病的诊治水平。杨继民[8]认为,豁痰利气乃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治疗之要法。杨洁文等[9]认为,该病治疗在于祛痰、降逆、纳气,用药宜宣降并用而重在降气,祛痰与纳气并举而重在祛痰。亦获得很好的疗效。

2.3 中医内治法

现代中医学家对于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内治法的研究,经验颇丰。伍世葵[10]采用定喘汤(组成为麻黄10g,白果10g,杏仁10g,款冬花10g,苏子10g,桑白皮15g,半夏10g,黄芩10g,甘草5g。根据不同症状辨证施治可加减:喘息不得卧者加地龙和全蝎;痰热较盛者加浙贝和胆南星;发热加羚羊角粉冲服,加荆芥和柴胡同煎)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总有效率为92.9%。喘息型支气管炎当属中医学“痰饮”“喘证”范畴。大多数患者有痰热,肺失宣降,肺气壅闭,复感风寒,故喘息性支气管炎以痰多气急,咳嗽为主。治廖适宜宣肺降气,清热化痰。定喘汤中麻黄辛温,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白果甘涩,祛痰止咳,敛肺定喘,两药合用,一散一收,既能增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辛散太过耗伤肺气,共为君药;杏仁、款冬花、苏子和半夏皆能降气平喘,化痰止咳,协助君药寒之黄芩,咸寒之地龙,止喘平喘,清泄肺热,为佐药;臣佐相配,以解内蕴之痰热。甘草和中而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达宣降肺气,止喘平喘,清热化痰之功。使痰热清,外寒解,肺气降,则咳嗽痰喘诸证自除。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麻黄中所含的麻黄碱、伪麻黄碱及麻黄挥发油具有明显的平喘功效[11];白果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地龙对支气管有显着扩张作用[12],以上均为定喘汤治疗本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2.4 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有很久的历史,近几年来,很多祖国民族传统医学专家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对中医外治法进行深入研究,采用药罐、针灸、穴位注射、穴位敷贴等疗法,对喘息型支气管炎进行中医外治疗法,取得满意的效果。常用药方子有:细辛、甘遂、麻黄、白芥子、川乌、茯苓、麝香、当归、瓜蒌等共研末,以麻油姜汁熬成糊状制成膏药,贴敷于大椎穴、肺俞穴、定喘穴等位置,每日更换,1天两贴,1个疗程为7d,坚持对患者使用2~3个疗程,或以针灸刺肺俞穴,一天2次,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评价患者总体疗效,若配合平喘扶正汤,效果更理想,常用平喘扶正汤基本方子有百部蝉蜕、僵蚕、黄芪、姜半夏、黄芩、防风、地龙、黄精、麻黄,水煎口服,2周为1个疗程,效果良好。或以中成药黄芪注射液2mL对准肺俞穴位注射,一天3次,1周为1个疗程,坚持1~2个疗程。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以抗感染,平喘和祛痰等为主,西医疗法取得一定疗效,但容易复发,中医则采用辩证施治,以虚实夹杂着手考虑,达到标本兼治。张辉[13]等采用中西医治疗,总有效率为90.0%。采用头孢噻肟钠和平喘应用氨茶碱静脉滴注,起到抗感染、平喘、祛痰等功效,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苏子地龙汤(紫苏子12g,款冬花12g,地龙12g,陈皮12g,杏仁12g,前胡12g,干姜10g,甘草8g,五味子10g等同煎,每日1剂,水煎后分一日3次口服。加减:若外感风热者,加车前子10g,连翘10g,芦根20g;外感风寒者,加麻黄6g,放防风10g;痰湿内阻者,薏苡仁20g,加茯苓20g;肺虚型,加麦冬12g,太子参15g,黄芪15g,;肾虚型,加补骨脂12g,熟地黄12g,山药12g,肉桂8g,附片8g)。苏子地龙汤以苏子、地龙为主药,地龙有清热定惊、平喘通络等作用,药理报道地龙对支气管有显着地扩张作用[14];苏子地龙汤中苏子下气定喘、有止咳消痰、宽胸开郁的作用。以苏子和地龙为主药,具有祛风解痉、降气平喘之功效。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抗炎和抗变态反应,并具有中枢性镇咳作用[15];款冬花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之功效;陈皮能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增多,痰液稀释,以利于痰液排除,还能舒张支气管而起祛痰平喘作用[16];同时兼有抗病毒和细菌作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达到标本兼治,治疗效果更佳。综上所述,反复发作的喘息,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史,哮喘症状在数日内渐加重。重症患儿端坐呼吸,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口唇发绀,鼻翼扇动,烦躁不安或嗜睡,甚至意识不清。咳患儿可发生极度呼气性呼吸困难,明显紫绀,心功能不全,严重低氧血症和CO2潴留,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可死于急性呼吸衰竭。因此,应该及时治疗,西医治疗容易控制病情,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中医治疗费用低廉,效果良好,但需要长时间治疗。总之,单纯用西医或中医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

[1]纪经智,陈壮桂,李鸣.布地奈德雾化悬浊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儿童哮喘发作的疗效观察[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2):211-213.

[2]吴剑云,罗育冰.喘息性小儿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7):48-49.

[3]孙树梅.谢松敏.布地奈德溶液雾化吸入治疗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阻力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4):299-300.

[4]王峻,曹永利,毕枚荣.激素吸人疗法治疗及干预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1):51-52.

[5]刘颖,孙晓娜.干扰素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78,82.

[6]张艳丽,宋丽乔,俊英,等.口服顺尔宁对喘息性支气管炎小儿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7):1028-1029.

[7]罗凤萍.喘息宁汤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60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01,17(4):9-11.

[8]杨继民.清热化痰平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7,14(5):48.

[9]杨洁文,杨文利.止咳平喘汤加西药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35例[J].实用中西结合临床,2003,3(4):70.

[10]伍世葵.定喘汤治疗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4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2):27-29.

[11]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9.

[12]董昆山,王秀琴,董一凡.现代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237,287.

[13]张辉,范杰,何彩霞,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3):67-68.

[14]董昆山,王秀翠,董一凡.现代临床中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237.

[15]梁广怀,甄知本.龙胆截喘汤治疗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1(9):23.

[16]程化奇.中医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社,1991:171-214.

猜你喜欢
苏子平喘麻黄
Ganoderma lucidum: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hytochemistry,eff icacy,safety and clinical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suspension droplets on the ion flow field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humidity
Pingchuan formula (平喘方) improves allergic asthma in mice through inhibiting nuclear factor-kappa B/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关注麻黄的配伍禁忌
基层中医药(2020年4期)2020-09-11 06:30:42
我爱你,祖国
我的房间
千年古方三拗汤,止咳、化痰、平喘
基层中医药(2018年7期)2018-12-06 09:25:42
地龙生姜平喘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7-17 15: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