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琪 鲁 霞
1.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2.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 阿勒泰 836500
哈萨克族医学 (Kazak medicine)简称哈医,是哈萨克族人民在与疾病斗争中积累形成的预防、保健和医疗的科学。哈医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蒙、藏医等构成了东方医学体系。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公元前460-377)曾长期生活在哈萨克族的祖先—塞种人部落,他所著的《希波克拉底文集》体现了当时的学术思想和民间医术,被公认为西方医学体系的奠基性著作。当然,这也是哈医的源头。哈萨克族医学家乌太波依达克?特列吾哈布勒 (1388-?)编写的《奇帕格尔利克巴彦》,系统地记载了哈医的理论与实践,被称为哈医巨著。从上述二部著作中可以看出,哈医是东西方医学交融的结晶[1]。新生儿学 (neonatology)是现代医学进化、发展的产物,虽然我国的哈医医院还未开设新生儿专业。但哈族民间始终传承着一套有关新生儿保健和医疗的习俗。在此,我们探讨哈医新生儿学 (Kazak neonatology)的理论,简介新生儿疾病的保健和医疗方法。
哈医的核心理论是六元学说,世间万物的本源可归于:天、地、明、暗、寒、热等六元。其中,每一元中都包括宇宙性、整体性、脏器性、疾病性、药物性和治疗性等六个方面 (共36个)内容[2,3]。就新生儿的整体性而言,天元是新生儿出生后所占的空间和呼吸的空气等;地元是其形态、容颜、肤色等人类特征;明元是人们可以观察到的外表、行为、症状和体征等;暗元是人们无法感知的思想、情感或病理变化等;寒元是新生儿散热、耗能的过程;热元是调节体温的产热、产能过程。六元可以对立统一的形式再分为成对的组:天-地,明-暗,寒-热,这也是哈医的阳阴学说。哈医阳阴学说与中医的阴阳学说相似。六元之间可转化、循环、轮回、替换。例如,新生儿窒息是由于呼吸障碍所致的天元不足,可引起颜面青紫就是地元的改变,可观察到哭声不畅、呼吸困难等症状系明元所属,其暗元实质是全身脏器的缺氧病变,体温不升或下降则是寒元过盛、而热元不足的表现。哈医的六元学说与西医的(希波克拉底)四大物质学说、中医的五行学说相类似。
哈医认为新生儿疾病是致病因素使先天禀赋与后天赐赋失衡的结果,可引发创伤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等四大类。其病因有气候、转化、性格、体液、气、热性、寒性、情绪、意外、烈性传染、单一传染和中毒等12类[3]。其中,仅气候因素又可分为风、寒潮、寒、湿、暑热、炎热、温暖、严寒、雾、云、晴、暴风雪等12种,哈医非常重视低温气候对新生儿寒冷损伤的影响。显然,哈医的气候病因学说比中医的六淫外邪学说更为细致。
哈医将新生儿期设定为40天,这既比西医的围产期长,也比中医的坐月子时间长,体现了哈医对新生儿期的重视。哈族常在新生儿的毡房或房子的门上挂红布条,告示他人勿与接触,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机会。
2.1 开奶 新生儿出生的当日要举行诞生礼,其中的开奶仪式是给新生儿吸吮油脂条块。吸吮油脂可以滋润口唇、保护粘膜;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的排空,加快胎粪的排泄;可为机体提供少量热量;还可刺激口腔味蕾,适应日后的生活[4]。哈医的内服油脂疗法就是现代新生儿学的口腔和消化道护理。
2.2 洗浴 哈族每日都要给新生儿洗澡。首先洗皂浴;其次洗盐水浴或茶水浴,隔日交替;最后洗油浴,通常盐水浴后用羊油擦浴,茶水浴后用酥油擦浴。油浴时要按序梳理小儿肌肤、活动关节,同时口念长 (奥思)、长 (奥思)。对新生儿洗浴可起到了清洁、去污、消毒、抗过敏、护肤、保温等综合作用[5]。哈医的新生儿洗浴方法与现代西医的新生儿抚触相似。
2.3 摇篮 新生儿在生后7~10天或40天要举行摇篮礼。哈族的摇篮床上有独特的排泄装置,小儿排尿时,尿液经排尿管(取魅克)流入贮便瓶中;排便时,粪便可直接排入贮便瓶中。由于不使用尿布,可预防新生儿尿布皮炎的发生[6-7]。
2.4 理发 生后40天要举行满月礼,要为新生儿剃满月头。剃去的胎发有助于头发的再生,有利于头部清洁卫生。剃头时还要保留前囟或后囟部位的头发,以提示人们应注意保护此部位下的脑组织。
哈医的治疗方法可分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两种。哈医的药物来源有草药、矿物药和动物药等,给药方法有内服和外用两种。由于新生儿生理特点的限制多采用非药物疗法。
3.1 剌激疗法 哈医古老的分娩方式为立式分娩。由于重力作用的影响,新生儿口腔中的液体多较易排出。然而,口腔深部或下呼吸道的液体有时排出受限,新生儿常表现为哭声不畅、喉中痰鸣、口周青紫等。哈医助产者常将自己辫子的末梢端插入新生儿的口腔深部,用头发诱发咳嗽反射,清理呼吸道。
3.2 油脂疗法 新生儿消化不良时,常表现为呕吐、腹胀、哭闹等症状。哈医采用油脂外敷疗法,将酥油涂抹在羊肚子、羊皮上,再敷在小儿腹部;或将羊尾巴油涂抹在脐周,再按顺时针方向按揉腹部[4]。有时新生儿排气后症状即可缓解。擦涂油脂和按摩腹部的过程就是对消化道的刺激过程,通过刺激肠蠕动、促进排气、消除腹胀,达到治疗功效。
3.3 放血疗法 哈医将新生儿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等症状统称为切特别,其主要表现为烦燥、哭闹、发热、皮肤青紫,或咳嗽、喘息,或腹胀、腹泻等,现代医学可分为肺炎型、腹泻型和混合型[1]。哈医认为这是机体的毒性物质没有排出,使人体脉络空间的和谐状态失衡。哈医采用切特吾疗法,通常在小儿两侧肋下缘的腹部用手术刀或针挑割4~6处皮肤,挤压放血。切特吾可排出有毒物质、疏通脉络空间的障碍[8,9]。哈医的切特吾疗法与中医的刺血疗法相似。
总之,哈医是东西方医学交流的产物,其医学理论系统全面,对新生儿疾病的保健和医疗方法独特,哈医新生儿学有待整理完善。
[1]冯松杰,阿义顶·克里木拜.哈萨克医药学理论初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1):11-12.
[2]乌太波衣达克.医药志 (哈萨克文)[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2-77.
[3]努巴河提·斯马胡勒,巴合达吾列提·阿力太.哈萨克族医学概论[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10,128-140.
[4]鲁霞,黄忆荣,汪琪.哈医新生儿油脂疗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8):4.
[5]王昕,帕依玛,汪琪.哈萨克族新生儿的洗浴保健[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0):3.
[6]周秀,安玉婷,汪琪.哈族婴儿摇篮的特点及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3):120.
[7]安玉婷,汪琪.哈族民间防治小儿尿布皮炎的方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0):3-4.
[8]苏波,鲁霞,汪琪.哈医切特吾治疗切特撇的机理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0):1.
[9]米兰别克·哈不都哈力木.切特灭与放血疗法 (哈萨克文)[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