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仕海
(云南省兰坪县河西乡畜牧兽医站,兰坪 671403)
成功的免疫不仅取决于免疫密度、有效的生物制品、规范的操作技术和健康的畜禽等客观因素,还取决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动物防疫人员、及养殖户的思想认识等主观因素。做好动物免疫工作,提高动物免疫质量和免疫密度,增强健康群体动物抵御重大动物传染病的风险能力,对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河西乡(以下简称河西乡)是典型的边远乡镇,属于边远农村的代表。河西乡地处兰坪县东部,东邻玉龙县,南接兰坪县通甸镇,西与兰坪县中排乡、石登乡接壤,北通迪庆州维西县永春乡,全乡共有13个村委会,104个村民小组。畜牧业是支柱产业之一,占农民总收入的35%。疫(菌)苗由县级畜牧兽医部门统一采购,下发到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统筹安排,由村级兽医防疫员具体实施。动物的免疫注射主要采取一年春、秋2季集中免疫的方式,接种到动物体内的疫(菌)苗有猪瘟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鸡新城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5种强制免疫苗,还有牛巴氏杆菌病、牛气肿疽、羊四防苗、禽霍乱、鸡马立克氏病、仔猪副伤寒等常规疫(菌)苗。据兰坪县河西乡畜牧兽医站统计,2011年猪存栏50 996头,完成猪瘟苗4 863头份,免疫密度为95%;完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苗33 494头份,免疫密度为65.7%;完成牛巴氏杆菌病苗1 940头份,密度为14.7%;完成牛气肿疽苗1 780头份,密度为13.5%;完成羊四防苗1 842只份,密度为4%;完成鸡新城疫苗55 773羽份,密度为86.9%;完成禽霍乱2 108羽份,密度为3.3%;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苗55 325羽份,密度为85.9%;完成猪口蹄疫苗36 362头份,密度为71.3%;完成牛口蹄疫苗11 612头份,密度为87.9%;完成羊口蹄疫苗40 421只份,密度为88.4%。
近年来,由于人员流动频繁、畜禽及产品交易活跃和输入性动物疫病的发生也随之增加,某些人畜共患病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动物疫病防控不仅事关畜牧业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动物免疫注射是防止重大动物传染病流行和蔓延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在边远农村开展动物免疫注射时,由于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免疫质量和密度较低,制约了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开展动物免疫注射工作时,位于边远农村的乡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均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下文到各村民委员会,但由于缺乏奖惩机制,政府的“红头文件”没有约束力,组织、宣传和落实不到位,因此没有贯彻落实好“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达不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要求,影响了免疫质量和密度。
疫苗大致分为冻干苗和液体苗2类。冻干苗如猪瘟脾淋苗、鸡新城疫等。液体苗如口蹄疫苗、禽流感苗等。冻干苗适宜在-15℃以下保存,在2℃~8℃运输。疫苗稀释后,避免高温及阳光直射,一般在常温15℃条件下,6 h内用完。常温15℃~27℃条件下,3 h用完。如超过时限会导致疫苗的效价减弱或消失,影响免疫效果。液体苗适宜在2℃~8℃保存及运输,同样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一般乡镇动物防疫机构用于免疫的疫苗种类繁多,如强制免疫苗5种、牛出败苗、气肿疽苗、羊四防苗等,虽然配备了冷藏柜,但只能装得下一部分的液体苗进行贮藏,大部分液体苗只能在常温下保存,严格的说超出了适宜的保存温度。目前,大多数村级兽医员缺少冷链设备,冻干苗使用的是冷藏包保存和运输,液体苗则常温下保存和运输。在保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消减了疫苗本身的效价,免疫效果差,甚至无免疫效果。
(1)疫苗的稀释比例不合理,如80头份的猪瘟冻干苗用100 ml稀释液稀释、点眼滴鼻疫苗50羽份用50 ml稀释液等现象,造成稀释后的疫苗效价降低,影响免疫质量和效果;(2)稀释后的疫苗超过使用时限,有的动物防疫员为了提高疫苗利用率,过夜使用疫苗;(3)免疫接种剂量不准确,“漏针”、“打飞针”现象时有发生;(4)共用注射针头现象,为了节约成本,个别兽医防疫员几户共用一个针头,给交叉感染提供了传播媒介,接种后造成死亡,养殖户动物防疫积极性降低,不愿意再次接受免疫接种;(5)防疫程序混乱,多数动物防疫员,为了按时完成免疫任务,同种动物身上注射多种疫苗,影响了免疫效果,增加了疫苗副反应的机率,引起动物死亡,使养殖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又及时得不到赔偿,即使得到赔偿却远远低于市场价格,不愿意再次接受动物免疫注射,最终影响免疫密度。
乡镇畜牧兽医站担负起地方的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性任务,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少,业务繁重的局面。以河西乡畜牧兽医站为例,全站专业技术人员只有5人,1人专职动物的检疫(验)工作,其余4人进行分片包干动物防疫责任制,一个人负责3~4个行政村的动物防疫工作、疫情的调查控制扑灭等工作,对村级兽医防疫员的督促及协助配合不到位。畜牧兽医站除了抓好动物免疫注射工作外,还承担起动物门诊、动物疾病诊疗、品种改良、饲草饲料开发利用、疫情调查、能繁母猪死亡理赔材料收集整理等业务工作。
村级兽医防疫员是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力量,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近年来,上级业务部门和人民政府积极争取,村级兽医防疫员的待遇得到了提高,河西乡村级兽医防疫员为200元/月,对所免疫接种动物种类给予村级兽医防疫员0.50~2.00元的防疫补助,但由于在边远山区,交通不便,走村入户工作繁重,没有工作积极性。村级兽医防疫员在开展动物防疫工作过程中,往返多次到乡镇畜牧兽医站领取疫苗,自己负担交通费、防疫器械费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允许收取免疫注射费,以弥补误工投入,但贫困面较大,收取难度大,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1)边远农村有长期的传统养殖习惯,很大程度上存在“重养轻防,轻防重治”的思想,害怕免疫注射过程交叉感染,有的甚至认为“打防疫是为了收费”的思想意识,对动物防疫工作不配合。(2)疫苗的副反应,个别动物接种疫(菌)苗后,引起死亡,及时得不到赔偿,或得到赔偿却低于市场价格,影响了养殖户的免疫注射积极性。(3)动物防疫收费问题,个别养殖户不愿意注射,影响了整体动物防疫密度。
免疫注射不是疫情来了再防,而是要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在边远农村动物免疫注射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免疫密度不达标,即使免疫密度达标也可能存在免疫效果不佳等现象。因此,在农村开展动物防疫时在注重免疫密度的同时,还应该保证免疫质量。
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细化,层层抓落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村组干部工作责任制考核,严格奖惩。在各村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时,村组干部应该及时召开村民会议,把动物防疫工作宣传到户,各村须安排1名村组干部带队,负责协助动物防疫工作,以提高动物防疫密度。
乡镇条件艰苦,工作量较大,责任重,没有人愿意长期地呆下去,相关的业务主管部门应该积极争取,出台优惠政策,如职称评审优先、评先进优先等,让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员愿意呆在乡镇,以充实动物防疫工作队伍。完善乡镇动物防疫机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只有乡镇动物防疫机构力量充实,才能更好地抓好动物防疫工作。
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及各级人民政府应该积极争取,把村级兽医防疫员工资待遇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提高待遇,出台奖励奖励机制,以稳定村级兽医防疫员队伍,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逐步推行动物集中免疫方式为程序免疫方式,以降低集中免疫时的疫苗副反应机率,得到养殖户的信任,提高防疫质量和密度。
只有加大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才能不断加强和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整体水平,增强抵御动物疫病风险能力,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村级应该设立兽医室、配备冷链设施、动物药品、动物诊疗器械等,疫苗尽量在适宜的温度下保存,保证疫苗的效价,才能提高动物免疫质量。完善了村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发挥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职能,得到养殖户的信任,才能真正确保动物免疫密度。
村级动物防疫员由于所从事的工作具有苦、脏、累等特点,业务繁重,又是待遇较低,导致了年轻人不愿意干,平均年龄都超过35周岁,有经验但缺乏专业的知识作支撑,对提高动物免疫质量和密度有很大的影响。应该提高待遇,邀请畜牧兽医专家进行系统的培训,严格进行考试、考核,提高他们业务理论和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以满足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
在给动物进行免疫注射时,难免会出现疫苗的副反应问题,轻的食欲减退或废绝,重的可引起死亡。通过多年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养殖户的防疫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能够接受轻的疫苗副反应,但造成动物死亡的,养殖户难免会存在恐慌心理,如果不妥善解决,得不到及时的赔偿,势必会影响动物免疫密度。
动物防疫工作不纯粹是动物防疫机构的工作,也是政府的一项职能。只有政府部门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动物疫病预防的宣传、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明确和完善“政府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才能保证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只有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改善动物生产条件,完善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规范操作规程,充实乡镇动物防疫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力量,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待遇,增加防疫经费的投入、加大对动物防疫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边远农村动物免疫质量和密度。
[1]吴清民.兽医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韦有江,辛崇兴,张洪让.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应对[J].中国牧业通讯,2007,(21):48-49
[3]钟家伦,梁小军,雷建琼,等.对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建议.中国牧业通讯,2007,(23):37-38
[4]盛达棋,韩水永,金彪,等.动物防疫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中国牧业通讯,2007(23):44-46
[6]兰坪县畜牧兽医局.兰坪县二00九年畜牧兽医工作总结及二0一0年工作计划·文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