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长江
湖北省浠水县人民医院,湖北 浠水 438200
张某,女,45岁,2005年9月28日初诊。患者诉反复镜下血尿一年余,患者于2004年7月中旬左右,一次因过度劳累后,即排血尿三次,小便颜色呈洗肉水样,当时无畏寒、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在当地卫生院就诊,经补液、抗炎 (用药不详)后,肉眼血尿消失,但尿常规检查示:红细胞 (+++)、尿蛋白 (±)。后来县医院就诊,经B超检查双肾、膀胱、子宫及附件,均未见异常,腹部平片及肾盂分泌造影检查,亦未见异常。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鉴于病因不明,患者去上级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曾作膀胱镜检,肾脏CT检查,均未见异常。结核菌素试验 (-)。考虑为慢性肾炎,建议作肾脏穿刺检查以确诊,患者不愿接受此项检查,故要求出院。出院后,曾多处求助中医治疗,先后服中药100多剂,其效不显,多次尿常规检查,尿中红细胞总在 ++~+++之间波动。今经他人介绍,请余诊治。就诊时,患者向余出示多张自己所服中药处方单,并诉:除尿常规检查异常外,自感头昏、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细察脉证,见面色无华,精神萎蘼,声低气微,舌质淡紫,苔薄白。脉动细涩。仔细翻阅患者所服中药处方单,其使用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品者多,选用健脾益肾,固摄止血者亦有之。根据脉证及用药史分析后,考虑该患者血尿应为气虚血瘀所致,拟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药方:黄芪30g,当归尾10g,赤芍6g,川芎6g,桃仁6g,红花6g,地龙6g,仙鹤草30g,蒲黄炭10g,神曲10g,云苓12g。
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能上能下方5剂后,患者诉头昏减轻,尿常规检查示:红细胞 (++)。基于患者服药后,部分临床症状缓解,且无任何不适感。二诊时,将上方中黄芪用量增至40g,余药不变,再服10剂。三诊时,患者诉头昏消失,精神转佳,饮食正常。偶有餐后腹胀感,尿常规检查示:红细胞 (±)。上方去桃仁、红花、神曲、云苓,加砂仁10g。续服7剂。四诊时,患者精神、饮食正常,面色转红润,舌质淡红,脉细。尿常规检查示:红细胞 (-)。后以三诊方为基础,加太子参、田三七,并倍其药量,制成蜜丸,续服二月余,以巩固疗效。随访一年余,多次尿常规检查,均正常。
血尿,《内经》称溺血、溲血,属中医血证范畴。《中医内科学》认为,尿血多因热邪蕴于下焦,或阴虚火旺损伤络脉,致使血液妄行引起,也有因脾虚失摄、肾虚失固而导致尿血。临症分别采用清热泻火、滋阴降火、益气摄血和补肾固摄之法治疗。该患者劳累后发病,先解肉眼血尿,后镜下血尿持续不减,各项辅助检查 (除肾穿外)未见异常,常规中药方法治疗亦罔效。前贤早有“病久必虚”、“久病多瘀”的明训,且患者就诊时,除有头昏、乏力、食欲不振、便溏、面色无华、声低气微等气虚证候外,还见舌质淡紫、脉细涩等瘀血见证,因而断为该患者血尿为正气亏虚,推动无力,导致血循不畅,瘀阻络脉,以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所致。根据中医“有是证,用是药”的原则,实破常规,选用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补阳还五汤治之,该方由补气药与活血祛瘀药相配伍而成,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为君,使气旺血亦行,配以活血化瘀药。因气虚是前提,故使用活血化瘀药时,所选药味虽多,但剂量均小,目的是消除瘀阻络脉之瘀血,使络脉通畅,血循复常。同时佐以蒲黄炭、仙鹤草以止血。诸药合用,患者不仅气虚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而且持续一年多的镜下血尿亦消失。由此可见,临症时,只有辨证准确,用药恰当,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