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柏河
湖北省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赤壁 437300
心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大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水平,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社区预防进行初步探讨。
1.1 血压升高 高血压本身是心脑血管疾病,又是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压水平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呈现连续的、逐步升高的强关联,这从人群生态学分析和前瞻性研究都得到了证明。有研究显示,人群舒张压均值每增加5mmHg,冠心病发病率增加15.6/10万,脑卒中发病率增加47/10万,收缩压每增加10mmHg,冠心病、出血性脑卒中及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分别增加28%、54%和47%,舒张压每减低5mmHg,脑卒中相对危险降低44%。以上结果显示,加强高血压防治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关键环节。
1.2 血脂异常 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血浆胆固醇的浓度与冠心病死亡率及其危险程度呈正相关。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载脂蛋白A降低和载脂蛋白B增高都被认为是危险因素。
1.3 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大量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吸烟、中度以上的持续饮酒、膳食高钠、体质超重等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成正比。基线体重指数每增加3,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在男性和女性分别增高50%和57%;男女持续中度以上饮酒者高血压发病危险比不饮酒者高40%和50%。人群平均每人每天膳食钠摄入量和钠/钾比值与人群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正关联。虽然体质超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摄入过多,饮食结构不合理及缺少体力活动等饮食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因素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1.4 社会心理因素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增多,居住空间拥挤,人际关系复杂,环境污染,各种体制改革,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增大,生活事件频发,无疑给人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而过度紧张与精神刺激可以引起高血压是众所都知的事实,而急噪易怒、孤独抑郁、多愁善感等不良情绪易使血中激素水平增高、血管痉挛、血栓形成。
1.5 其它 如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冠心病的独立强易患因子,同时也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此外,血小板高凝聚性,高尿酸血症,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等均是危险因素。
2.1 控制血压 向社区人群和就诊患者询问是否知道自己的血压,对初诊患者及已有高血压患者监控血压,对其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和指导,对改变生活方式3个月以上,血压仍高于140/90mmHg,或已高于160/100mmHg患者,应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2.2 降低血脂 对有以下危险因素者:男性45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或绝经、高血压、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肥胖测量血脂,对社区人群及血清胆固醇升高者进行健康膳食教育和指导,鼓励增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血脂异常者可考虑用降脂药物。
2.3 戒烟限酒 向社区人群和就诊患者宣传吸烟的危害,进行戒烟指导。有研究发现,吸烟对心机梗塞的危害与吸烟指数 (吸烟包数/日×吸烟年限)的平方成正比,吸烟量大1倍,危害为4倍。同理,当吸烟量少于5支/日时,吸烟的相对危险度已很低,因此,吸烟者不能彻底戒烟,可劝其减少吸烟量至5支/日以下;适量饮酒每日不超过15ml酒精量,特别是红葡萄酒或绍兴酒还是有益的,但决不能酗酒。
2.4 降低血糖 对易患糖尿病人群进行血糖监测,对已有糖尿病症状 (多尿、烦渴多饮、体重减轻)及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200ng/dl)或多次空腹血浆葡萄糖 (FPG)水平≥7.0mmol(126ng/dl)者,推荐进行药物降血糖治疗,制定合理饮食治疗方案,控制和减少膳食热量。
2.5 控制体重 鼓励加强体育锻炼,制定合理、规律运动计划,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限制动物类脂肪摄入,限制高热量食物摄入。
2.6 合理膳食 以控制膳食总热量,维持正常体重为度,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含维生素C(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 (如豆类制品)的食物,避免经常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低钠饮食,每日摄入量<6g。
2.7 其他 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生活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对有抑郁、焦虑不安等精神状态的人群及早发现,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处理;心脑血管病患者如无禁忌症,应长期使用抗血小板凝聚药物,目前主要推荐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日;此外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用于心机梗死后的2级预防,可显著减少再梗死发生率和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