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 迪 刘自逵 刘进辉 王水莲 邬 静 陈宇科 曹迎春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长沙 410128)
《动物形态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屠 迪1,2刘自逵1,2刘进辉1王水莲1邬 静1,2陈宇科1,2曹迎春1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长沙 410128)
通过对独立学院《动物形态学》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改革,建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动物形态学》知识体系;结合重点突出、难点合理、讲授直观、知识广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扩大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经过系统化研究与改革,完善具有延续性、多样性和拓展性的实践课程项目设置;通过对传统知识与学科前沿的有机结合,积累、创作、编写适应学科发展并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相配套的图像、视频和教材为新形势下的动物形态学教学工作服务。最终为独立学院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独立学院 动物形态学 实践课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执业兽医资格认证体系的推行,传统《动物形态学》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妨碍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影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巨大阻力。《动物形态学》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教学建设工程,在多年的教学运行过程中,教学团队总结出急需改进的几方面,供读者参考。
《动物形态学》课程的任务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随着我国执业兽医资格认证体系的推广和实施,临床实践考试内容将成为未来我国职业兽医资格认证体系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动物形态学》实践课程是从事临床实践的基础课程。其在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和动物科学等专业日常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出来。要结合学科的发展需要,发挥《动物形态学》实践教学对学生未来实践能力积累和促进作用。传统的《动物形态学》教学内容是以讲述形态结构为主,适当兼顾功能与形态之间的关系,所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均为30年代一直沿用至今的传统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形态学相关教学内容和技术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应用,而学科前沿的相关内容更是极少提及。要想让学生将现有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必须在《动物形态学》教学过程中结合生产实践将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等相关学科发展前沿研究的最新动态、成果、思想、方法传授给学生[1]。这样,可使学生对动物形态学学科发展的方向、水平、动物形态学研究现状有一整体的、全面的认识,将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
《动物形态学》作为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和动物科学等专业的主干课、基础课,必须与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相一致,确立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新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形成在专业框架下,弹性较大,口径宽广,基础扎实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在保证动物形态学课程有较系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当前的教学内容适当的压缩一些动物形态结构、分类方面过细、过繁内容,引入一些动物形态学交叉学科如生物学、畜产品加工学等与生产实践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动物形态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而且还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3]。例如,在讲授“家禽解剖学”内容时。可适当地介绍家禽解剖学结构差异在饲料形态设计、饲料添加剂使用甚至家禽用药与家畜用药差异的形态学差异基础。
《动物形态学》理论与实验课的功能目标是一致的,即服务、服从于培养目标。《动物形态学》理论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传授动物形态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的动态、信息。而动物形态学实验课的主要功能是验证动物形态学理论课讲授的内容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手段的发展提升,动物形态学理论课与实验课之间的关系趋向复杂,功能扩增,互补、代替、渗透日趋明显。伴随着新知识点与学科前沿知识的更新以及交叉学科内容的引入,现有的实践项目设计已经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无法体现学科前沿所涉及的新方法新手段,更无法满足对理论教学的支持、巩固、验证与实施[4]。因此,如何在理论教学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设计出具有延续性、创造性、交叉性的实践项目,成为学院动物形态学课程建设与发展正在面临的挑战。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学任务的实施,教学课程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全部教学过程的组织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培养目标是动物形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动物形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蕴藏着丰富的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方面内容的发掘。教师在教学中虽然使用了清晰、准确、流利、生动、形象、合乎逻辑的语言和品貌端庄的教态,对学生进行某些方面的能力培养外[5]。但限于课时和实验动物数量的限制,教师成为形态学课程中动手操作的主体学生只动手的机会及其有限,学习成了机械的接受。“子曰: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带。”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真正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利用有限的课时和实验动物显著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思考,使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实现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和融会贯通,进而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成为动物形态学实践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学科的发展,相对陈旧的教材内容、粗糙的图像以及某些对人才培养促进作用不大的实验设计成为制约《动物形态学》实践课程发展、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又一障碍[6,7]。因此,以原有教材为基础,进行的改革、创新与重编,成为《动物形态学》实践课程新教材。根据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编纂适应《动物形态学》课程发展需要,紧靠科学前沿,与教学的客观现实相符合的《动物形态学》课程教材[8]。“子曰:温故而知新”,动物形态学实践课程的教材建设要进行理论和实践教材的更新外还要对辅导教材的配套设计进行跟进。“知识新”,“学的懂”,“记得住”,“用得上”,“好复习”的教材体系将极大的促进《动物形态学》实践课程的教学进程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现有《动物形态学》课程的考核方法并不能够准确的评估学生对实践课程的掌握和实践能力,单纯的文字性试题结合固定的标本辨识虽能部分反应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的状况,但是作为反应其实践能力的指标其参考价值不大。因此,如何构建客观的《动物形态学》实践课程考核体系,也是目前独立学院动物形态学实践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动物形态学》实践课程的改革是个系统化工程。经过多年的积累,我校《动物形态学》课程课题小组已经在部分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例如,已经初步对本课程相关的学科前沿与交叉学科内容进行初步整合、加工、创作并编纂了部分配套教学资源,其中的部分内容还荣获国家级奖项。此外,根据多年的积累,结合我校独立学院动物形态学教学特点及地方特色,动物形态学课程小组已经公开出版了实践教材一本。结合部分专业涉及的“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认证”考试的推行,课程小组正积极的与兄弟院校联合编撰相应的辅导教材。虽然动物形态学课程小组已经在实践课程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动物形态学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设计、教材建设、考核方法等改革关键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改革过程中需要统筹规划齐头并进,最终形成一整套适应社会发展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1] 王水莲,孙志良,刘进辉,等.动物形态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12):1562-1564,1568.
[2] 吕来清,宿宝贵,张家珍,等. 多媒体局部解剖学光盘教材的开发与应用[J]. 解剖学杂志. 2000, 23(1):94-95.
[3] 李培英,李福宝,祁克宗,等. 动物医学专业形态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8, 22(6): 32-34.
[4] 刘建川,肖洪文.系统解剖学视听教材在实验教学中的地位[A].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08-01.
[5] 武明豪,Minghao Wu. 解剖学教材和教法研究的尝试与感悟[J].卫生职业教育,2010, 28(15):22-23.
[6] 段戡,李新华. 对本科教材<系统解剖学>第四版关节学一章部分问题的商榷[J]. 解剖学杂志. 2000, 23(2):130-133.
[7] 刘士福.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体解剖组织学》教材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8, 16(1): 2.
[8] 陶俊良.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护理应用解剖学教材改革与探索[J].医学信息. 2009, 22(11): 231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