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丽 王晓文
(湖北省蕲春县人民医院肾内科,湖北 蕲春 435300)
急性肾盂肾炎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内科疾病,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发病率高达1%~2%[1],反复发作性肾盂肾炎可导致胎儿发育受限,早产和胎死宫内,给孕妇及胎儿造成危害。我科于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50例,经积极治疗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50例患者年龄19~44岁,平均年龄为26.6岁,发病孕周10~38周,其中孕早期7例,孕中期32例,孕晚期11例。入院时病程为1~10d。孕前有尿路感染史者5 例,有泌尿系结石者2 例。
50例患者起病均急,均有畏寒、寒战、发热(均有高热)、腰痛、肾区叩痛(双侧36例,单侧14例),并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未尽感,部分伴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
50 例在留清洁中段尿标本送细菌培养与药敏后立即抗菌药物治疗,均使用头孢第三代抗生素,同时积极对症治疗,低流量吸氧,发热时予积极退热,及维持能量、水电解质平衡,嘱多饮水、勤排尿。疗程结束后每周复查尿常规及细菌培养,共2~3次,均为阴性者方可认为治愈。1.4 结果
45例患者1~3d体温下降,症状明显缓解,1周后症状完全缓解,5 例患者3d后体温下降不明显,加用克林霉素治疗1~4d体温下降,1周后症状缓解。其中在高热5~7d时发生早产1例。出院后随诊,多次复查尿常规、血常规均在正常范围。胎儿出生后无畸形、智力障碍及先天性疾病报告。
本组病例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有尿频、尿急等下尿路感染表现。但由于顾忌使用药物治疗对胎儿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未能及时诊治,延误病情,发展为肾盂肾炎。且急性肾盂肾炎发病急,患者常因对疾病认识不足和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而出现焦虑不安、悲观情绪或羞于描述病情的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对不同患者了解其思想顾虑,焦虑与紧张的原因,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进行心理疏导及讲解疾病知识,让患者充分认识到及时治疗可以防止并发症发生,可以减少对胎儿及自身的危害。
妊娠期为了供给胎儿足够的营养,要进食清淡并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多种维生素、多饮水,一般每天饮水量不少于3000mL,使24h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冲洗尿路上的细菌和炎症物质,减少炎症对膀胱和尿道的刺激,并且可降低肾脏内的高渗环境,使其不利于细菌的繁殖。
急性期患者、肾区疼痛明显的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嘱其尽量不要弯腰、站立或坐直。卧床休息时,采取左右轮换卧位,以减少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如右侧病患应左侧卧位,以便尿液引流通畅。在女性尿路感染中85%以上为上行感染[2]。女性由于其尿道口与肛门及阴道口相毗邻,且尿道短而直,极易被污染,细菌上行而感染致病。保持外阴清洁卫生,勤换内衣裤,可有效的预防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生及复发。腰痛剧烈者可局部热敷,按摩,尿痛明显者可遵医嘱给予解痉、镇痛药。
发热是机体对细菌感染的反应,有利于机体杀灭细菌。39℃以下,无特殊情况,可以等到抗菌药起效后,体温自行下降。体温超过39℃时,可影响孕妇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发生流产、早产或死胎。宜进行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冰袋降温、温水擦浴等措施,必要时给予退热药物降温。
嘱患者勤排尿,鼓励患者一有尿意感时,应马上排空膀胱,并随时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量及次数。治疗期间常需反复查尿常规或尿培养,应指导患者如何正确地留取标本。女性尿道口与阴道口邻近,极易被白带污染,留取标本前先清洗会阴部,留取中段尿液,这样避免了污染可能,使化验结果真实可信。
告知患者广谱、足量、长程地应用抗生素是治疗顽固性尿路感染成功的关键。详细向患者讲解药物的作用、用法、副作用及疗程的长短。消除患者对使用药物可能影响胎儿生长发育产生的思想顾虑。由于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加之妊娠期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易导致菌群失调,诱发霉菌等混合感染。因此在治疗中我们除了注意观察原有症状的变化外,还密切观察有无新的症状出现,如口腔溃疡、白带增多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1.
[2]郑福增.产科学[M].2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