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临床研究

2012-01-25 00:27:21唐文黎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4期
关键词:直腿病证腰椎间盘

唐文黎

(四川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骨伤科,四川 都江堰 61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临床多以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为主,其中保守治疗由于患者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单一的干预措施已无法满足患者对于疗效的要求,中医自古即有按摩、推拿、针灸等多种治疗方法,同时亦有移情易性情志疏导方法,现多应用与临床,效果颇佳。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筛选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痹症”诊断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CT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伴下肢疼痛或麻木,直腿抬高实验呈阳性;④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肾、肝及肺功能不全等躯体疾患合并感染、肿瘤及免疫性疾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严重精神疾患;④依从性差,中途退出者。通过上述标准,筛选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1.2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患者,其中男50例,女39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62岁,平均(42.1±2.3)岁;职业:脑力劳动者49例,体力劳动者40例;学历:大学及以上者32例,初中以上大学以下者31例,初中以下者26例;腰椎损伤情况:左下肢45例,右下肢33例,双下肢11例;分型:风湿痹阻证30例,寒湿痹阻证25例,湿热痹阻证20例,气滞血瘀型11例,肝肾亏虚证3例。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治疗[2,3]

风湿痹阻证:以痛处重着,游走不定,阴雨天加重,恶风,得温则减为辨证要点,予以独活寄生汤加减。寒湿痹阻:以冷痛重,痛有定处,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为辨证要点,治以附子汤加减。湿热痹阻:以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以双下肢为甚,口渴不欲饮,为辨证要点,施以薏苡仁汤加减。气滞血瘀:以疼痛剧烈且有定处,刺痛,腰部板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为辨证要点,以复元活血汤加减进行治疗。肝肾阴虚:以酸痛绵绵,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形体瘦削,面色潮红为辨证要点,治以养阴通络方加减。

1.3.2 非药物治疗

推拿按摩:常用的方法多为按揉、滚法、推法以及斜板法等,多在患者的腰骶部及下肢后侧,上下各数次按摩,或延肾俞穴、秩边穴和两侧膀胱经沿线,弹拨骶棘肌,或点按肾俞、腰阳关、环跳、委中、承山、昆仑、解溪等穴,或患者取侧卧位,健肢在下,患肢在上屈膝屈髋,施术者一手肘抵患臀,另一手扶患肩,双手同时对抗用力扳动,左右各一次,而后取俯卧位,轻拍或扣击其腰腿部[4]。每次约30分钟,1次/d。电针疗法: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根据辨证循经配穴,其中风湿者配以膈俞、血海;寒湿者加肾俞、关元;湿热者者,加阴陵泉、足三里等,针刺得气后通电针机,先用连续波5min,后改疏密波,通电10~20min,1次/d。牵引疗法:仰卧位,于腰骼部两侧均缚好10kg重量的骨盆牵引器,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感觉调节重量及牵引时间,抬高单侧足跟的床架做对抗牵引,每次约30分钟,1次/d。药物外敷:根据不同的辨证选择药物,其中偏寒者多以活血散瘀,温络止痛药物进行外敷;偏热者对以清热除湿,通络止痛的黄柏、黄连、地龙、延胡等共研细末,用蜂蜜,凡士林,开水调制成膏状,冷后外敷腰部,1次/d。

1.4 疗效判定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判定[1],其中腿腰痛消失,直腿抬高实验≥70°度以上,恢复正常工作者为治愈;腰腿痛明显减轻,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可胜任日常工作,但活动多时腰部有轻度酸痛,直腿抬高实验在50°~70°之间者为显效;疼痛有所减轻,直腿抬高试验ā50度者为有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者为无效。

1.5 疗程设定

以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

2 结 果

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短为0.5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后改善不明显延续至6个疗程,其中治愈者21例,占23.60%;显效25例,占28.09%;有效36例,占40.45%;无效7例,占7.86%,总有效率为92.14%。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隶属中医“痹证”范畴,其成因多责之于风、寒、湿等因素夹杂于外伤、慢性劳损,使脉络受阻,瘀血凝滞,“不通则痛”,进而导致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5]。具体而言,由于机体正气不足,而出现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情况时,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通则痛[6],如《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可见,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产生本病。据此临床辨证多以风湿痹阻、寒湿痹阻、湿热痹阻、气滞血瘀等证以及日久多虚的肝肾阴虚较为常见,治疗遵循古方,对症施治,即可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又是对于异病同治的科学阐释。

随着近年医学技术,尤其是中医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于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推拿按摩、药物外敷、电针等多种非药物疗法渐次应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之中[7],不吃药而治疗疾病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前述疗法从局部经络入手,疏通阻滞之处,有针对性的缓解肌肉痉挛而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尤其是电针对于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根,而出现的无菌性炎性反应有很好的消炎作用,通过消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因此,本研究综合使用符合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理念的中药治疗及多种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8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短为0.5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后改善不明显延续至6个疗程,其中治愈者21例,占23.60%;显效25例,占28.09%;有效36例,占40.45%;无效7例,占7.86%,总有效率为92.14%。

提示:中医综合疗法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良好。然于常用西药效果相比如何?远期疗效及毒副作用如何?由于研究的时间及经费等问题,未能深入,尚待进一步探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63-164.

[2]张安桢,武春发.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09-612.

[3]付兴贵,裴建.自拟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5例临床报告[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72-173.

[4]李晔.中药熏蒸与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2):116-117.

[5]文可江.中西医骨伤并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3:128-130.

[6]刘清平,陈宗良,陈纪藩.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J].中医整骨,2002,14(8):52.

[7]朱献忠,徐伟,饶敦亮.腰椎间盘突出症167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659-610.

猜你喜欢
直腿病证腰椎间盘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侯氏黑散在糖尿病相关病证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中老年保健(2020年2期)2020-12-04 03:45:39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直腿坐强腰肾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直腿抬高试验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